分享

真、假唐代(时代就争议)方相氏玉人的对比分析

 心理咨询诊所 2021-12-11
文章图片1

真品(上图)

文章图片2

仿品(上图)

文章图片3

真品(上图)

文章图片4

仿品(上图)

文章图片5

真品(上图)

文章图片6

仿品(上图)

文章图片7

真品(上图)

文章图片8

仿品(上图)

文章图片9

仿品(上图)

我经常讲鉴别古玉要靠料、工、形、纹、沁色、包浆、气韵等“七要素”综合分析法。

一件玉器必须七要素都符合出土或传世古玉特征才能断真,在当下高仿古玉横行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一丝不苟,即便有只有一项有疑问或矛盾或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直接枪毙掉,宁可错了不可试错。

大家可对比以上所列图片里真、假古玉的区别,仔细甄别,其实不难分辨。

真品古玉沁色由内而外深入悬浮于玉肌内,沁色与未沁部位过渡带有浓到浅的自然晕散,沁是灵动的、活的。仿品人工染色沁色浮玉玉表,色素沿裂隙堆积发散,没有自然过度晕散、沁色死硬呆板。

真品古玉玉质温润细腻,如胶似冻,是一种胶质的熟透感,且包浆浑厚、有一种温润内敛的皮壳光气。仿品则料生,只有现代抛光和打蜡呈现的贼光,辣眼。

其他区别不一而足。上手后更容易分辨其新老加工工艺所造成的工痕区别。

古玉收藏一定要多看馆藏,最好去博物馆观看实物,并去文物商店或者靠谱的古玩店找靠谱的老板上手学习,切忌盲目自信,看了几篇本身就纰漏百出的网络文章就如获真经,认为自己天质聪慧,悟性极佳,然后照本宣科,按图索骥,这样往往就是吃药打眼且盲目自大无法进步。原因就是市场的仿古玉很多都是照着馆藏文物的图片纹样仿制,其仿制者没准研究的理论知识比你要丰富得多。在古玉面前我们要永远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诸君:慎之,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