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祯卿笔下的姑苏才情

 苏迷 2021-12-11
《姑苏晚报》2021年12月06日 B07版

  桂一

  重情贵实的诗人

  提起“江南四大才子”,人们都知道是四个活跃于明代苏州的文艺青年。其中的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人所皆知,还有一位徐祯卿,知晓的人就不太多了,以致在某些戏剧影视作品中被周文宾所代替。事实上,徐祯卿极富才华,他自己未必风流,却写尽了姑苏才子的风流倜傥。

  徐祯卿(1479—1511),吴县(今苏州市)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他天性聪颖,少长文理,在诗词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极有天赋,被称赞“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文章拜师于吴宽,书法拜师于李应祯,学成之后则青胜于蓝,自成一家。徐祯卿的诗句“文章江左家家有,烟月扬州树树花”脍炙人口,被无数名家引用,成为千古绝唱。因其在诗歌领域的地位,被人们称为“吴中诗冠”。

  徐祯卿的一生历尽坎坷。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遂作《叹叹集》。二十二岁时作《江行记》,写自己与友人买舟自京口南下,游历长江沿线风光,寄托内心情感。二十四岁时与文徵明合纂《太湖新录》,记述太湖人文。明弘治十八年(1505),他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但由于其貌不扬,无法进入翰林,只能担任大理寺左寺副。后来因失囚,降职为国子监博士。明正德六年,在京师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归葬于苏州虎丘山西麓的郁家浜北端。徐祯卿是四大才子中享寿最短的。或许正由于如此,他没有像唐伯虎、祝枝山那样,成为市场炒作的一个题材。

  徐祯卿早年的诗,风格华美艳丽。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人相交,改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改变。《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作的风格明显不同,能关注社会现实,寓有某些讽刺之意。但不少诗作仍然没有放弃清妍婉约的特色。因为在诗歌方面的贡献,他与李梦阳等人并称为“前七子”,尽管与李梦阳的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徐祯卿长于七言近体诗,尤其是七言绝句。且以《偶见》为例:“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触景生情,自然流转,含意隽永,转圜自然。没有典故引用,也不见生涩词语,匆匆行旅伴随情愫流泻,将人感染。“又衔春恨到天涯”,似乎是他的自我写照,读后久久难忘。

  值得一提的是徐祯卿的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该书仅一卷,文字也很短小,却颇多精警之见。书中指出:“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用今天的目光去理解,诗人受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情活动,是诗歌创作的本源,气、声、词、韵等都是因“情”而生的。这就把诗人的感情活动放到了诗歌创作的中心地位。

  徐祯卿重情贵实。他认为,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才可能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诗人必须灵活地运用各种艺术法则,去求得“倩盼各以其状”的真实,而不能单纯地“陈采以眩目,裁虚以荡心”,乃至本末倒置。

  四大才子的真性情

  除了《谈艺录》,徐祯卿还给后人留下《新倩集》《翦胜野闻》《迪功集》《迪功外集》《异林》等著作。由于名列“江南四大才子”,与文徵明、祝允明、唐寅有交往,他对姑苏才子的风流有独到的记述。

  比如他在《新倩集》中写文徵明:文璧,字徵明,笃好据古,洽闻旧事,善议论,学者咸高之。性专执不同于俗,不饰容仪,不近女妓……与诸生朱良育善,良育亦卓雅通古,谓璧曰:“夫禄不能代养,荣不能庇身,时逝曰莫,将愁厄之不胜,子其计之。”璧曰:“否否,命不可枉,时不可忽,人生实难,不勤何获,奈何计硁硁之忧,反不困邪?子行矣,无戾我图,异曰当不苦余言也。”良育竟深贤之。

  不同于俗、不饰容仪、不近女妓的文徵明,或许是过于有才华,常遭人排诋,但他始终信奉“人生实难,不勤何获”,因而被朋友“深贤之”。徐祯卿比文徵明小九岁,又晚入学十年。在《与文子叙别》一文中,他以一组排比句,表达了自己对文徵明才华的钦佩之情:“大雅特介吾孰与子,论议英发吾孰与子,诗藻工绝吾孰与子,书画精丽吾孰与子,闻见博浃吾孰与子。五者皆勿如也。”在为文徵明所赋的五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君子尚贞诡,薄庶好骄扬。磁石能引针,砥砺乃独坚。鸾凤不从群,何况于高贤。”无疑,这样的形象,与坊间渲染的文徵明是有所不同的。

  《新倩集》中还写到唐寅:“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喜玩古书,多所博通。不为章句,属文务精思,气最峭厉。尝负凌轶之志,庶几贤豪之踪,侥仰顾眄,莫能触怀。家赀微羡,而餍习优汰,不能自裁,曰以单瘠,跼然处困,衔杯对友……”

  徐祯卿的文字,对于唐寅的任逸不羁、跼然处困十分同情,但终究表达了“与子同心,愿各不移。恒共努力,比翼天衢”的情感。由于《新倩集》是他十六岁时的作品,必然与张廷玉主编的《明史·文苑二》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的记载颇不相同。曾经乡试第一的唐伯虎,在会试中遭遇不测,实在是命运多舛,令人同情。苏州才子中,祝枝山等放诞不羁为世人所瞩目,唐伯虎晚年也颓然自放,被人们敷衍出不少浮艳的故事,已出乎名教之外。

  据《明史文苑传》记载:“允明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好酒色六博,善新声,求文及书者踵至,多贿妓掩得之。恶礼法士,亦不问生产,有所入,辄召客豪饮,费尽乃已,或分与持去,不留一钱。晚益困,每出,追呼索逋者相随于后,允明益自喜。所着有诗文集六十卷,他杂着百余卷。子续,正德中进士,仕至广西左布政使。”

  祝枝山当过广西左布政使,文章有奇气,书法也名动海内。他喜爱酒色六博声腔,放任不羁,愈有人在身后追随愈是觉得快活,颇有些文人不良习气。然而,比祝枝山年轻十九岁,却又早逝十五年的徐祯卿,来不及对他做评论了。

  《翦胜野闻》里的野史

  《翦胜野闻》是徐祯卿写的一部野史笔记,记述的几乎都是跟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的故事。其中之一,记载洪武初年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由于上贺表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句,触犯了文字忌讳,为明太祖刑斩。朱元璋为啥要杀徐一夔?原来,“光”字让人联想起光头,“生”是僧的读音,朱元璋认为徐一夔讥讽他曾当过和尚。而“则”字读音像“贼”,骂他参加农民军起义,是盗贼出身。

  《翦胜野闻》后来一度被指责为污蔑明太祖的野史,然而有些故事却被历史学家吴晗引入了《朱元璋传》。其中一则写道:“伪周王张士诚窃据江东时,姑苏市井中有十七字诗谣曰:'张王做事业,只凭黄蔡叶,一夜东风来,干鳖。’及国事既去,太祖收其臣黄、蔡、叶三人者,刳其肠而悬之,至成枯腊。盖三人皆元戚机臣,其残奢积侈,倾国丧家,帝特恶之,故置于极典。”黄、蔡、叶三人,是张士诚据守姑苏城建立大周政权时的重臣。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后,将对张士诚的仇恨转移到他们身上,刳出他们的肚肠悬挂在空中,风干成腊肠,可以想见明太祖所用刑罚之极。

  徐达,淮西二十四名将之一,与朱元璋一样出身农家,元朝末年与朱元璋共同领导起义,灭掉陈友谅,攻克张士诚,挥师北伐,直取中原,收拾残余势力,被朱元璋立为六王之首。徐达为人十分谨慎,从不居功自傲,恪守君臣之礼。但是徐达在洪武十八年突然去世。皇帝与功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引发朝野上下纷纷猜忌。

  究竟死因如何?史料中对于他的记载多是病亡,民间传闻则说他是吃了朱元璋的烧鹅而死。在《翦胜野闻》中,徐祯卿叙述道,徐达因为后背的痈疖,由医生医治了数日,已经有所好转,这时候朱元璋派人送来烧鹅,徐达见到后含泪吃下,并且让医生们赶紧走开,不多久徐达便去世了,那几个为徐达治病的医生也被朱元璋下令处死。朱元璋亲自扛着纸钱,前来给徐达吊唁。中医的解释是烧鹅是发物,吃了它会导致痈疖病情恶化。如此看来,徐达之死也有隐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