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巧用中医,教你全方位升级免疫系统

 liomeibing 2021-12-11

中医几千年增强免疫力最强的诠释:补气血,调阴阳,养脏腑、通经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同是感冒,有人两天就好了,有人一周都不好,还有人基本不会感冒。同是新冠病毒,有年轻人死了,有老人病愈了,还有人是“无症状感染者”,连症状都没有。

中医养卫气、补正气,可增强机体防御。这不仅仅要西医的“免疫力”,更需要中医综合体质防御系统。

上篇《病总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用中医打破生病魔咒》讲到:

《巧用中医,教你全方位升级免疫系统》

《巧用中医,强化人体自愈系统》

《调节内分泌,解除疑难杂症的源头》

《借助中医,壮实健康长寿的动能》

《添油续命,干预先天,别让遗传油尽灯枯》

今天开始讲第一个系列:《巧用中医,教你全方位升级免疫系统》。

我不是流量写手,只写深度的原创精华,更新少还请见谅。引用请注明引自康寿先锋。尊重知识,珍惜原创动力。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为后天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免疫系统包括防御、调控、监视三大功能,最重要的免疫器官:脾、扁桃体、淋巴结、盲肠、胸腺、骨髓。

扁桃体是上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

淋巴结,数十亿白细胞的小型战场,淋巴液是血液的4倍,把病毒、细菌等废物运走,感冒发烧时能摸到变大变硬的淋巴结。

骨髓:从骨髓产生细胞送到胸腺,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血液白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脾是血液的仓库,骨髓造血后演变为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中医调理,很系统的免疫体系

中医几千年积累了非常系统的经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都是中医对增强免疫力最强的诠释!

免疫系统下降的过程,正是气血失常、阴阳失调、邪正盛衰等病因病机堆积的过程。

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养卫气,补虚,都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免疫力,中医特别重视且擅长调理体质,养卫气、调阴阳、补气血。

促进功能的正常化,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是中医增强免疫系统的最大优势和特色。

中医祛六邪,解暑、驱风、祛湿、散寒、降火、润燥,即是清除外邪、病原微生物;中医调节脏腑机能,可增强抗病能力,更增强自身的生命力。

焦躁、压力、熬夜、运动过少、情绪等,会直接影响循环系统,造成第三道防线紊乱。

中医擅于调病因病机,外调风寒暑湿燥热,内调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中医气机调理,可从源头上修复免疫系统。

通过健脾、疏肝,从源头来增强人体2个最大免疫器官的机能,更增强气血生化之源,补精生髓增强血液生成和细胞的产生。

调阴阳、调理津液失常的病机,更能调节体液、淋巴液,促进淋巴结产生数十亿白细胞的小型战场。

血液有白细胞,体液有巨噬细胞,淋巴液有T细胞,中医都从源头上去强化。西医免疫系统的防御、调控、监视等功能,中医一个都不缺,还更系统化。

气虚,破坏第一道防线

人体卫气、阳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的作用。卫气巡行于体表,从人体的最表层守护人体不被外邪侵犯。

阳气出于卫气,卫者水谷之悍气,免疫功能是中医气的功能的一种具体体现。

当病毒、疫邪、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来袭,入侵人体时,卫气强的人,一下就把病毒、邪气赶走、消灭了。

肺主气,肺主皮毛,肺气一虚,表气不固,则腠理疏松,风寒暑湿燥热就容易乘虚而入,从皮肤、口鼻、呼吸道粘膜侵入体内,自己的卫气溃不成军,首先遭殃的便是鼻、咽喉,感冒咽炎,支气管、肺等咳嗽相继而来,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最先失防。

气虚日久,卫阳不振,便发展成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支气管扩张、过敏性哮喘等,鼻、咽喉、支气管、肺全线失防,轻微的风吹草动便形成住院的大病。第一道防线彻底沦陷。

气虚,不仅破坏免疫力的第一道防线,更打开各种疾病的缺口,详见下一篇:

《免疫力一:气虚,打开各种疾病的缺口》

补气,最快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中医增强第一道防线的手段很多,推拿按摩、疏通经络,可以直接增强皮毛、肌肉的防御系统。

按迎香、风池可加强鼻子的防护力,艾灸大椎、足三里可增强抵抗力,针灸鱼际、合谷、曲池、尺泽等可有效预防、治疗咽炎、支气管炎。

食疗百合、银耳、沙参入肺经,都有补肺益气的功效,多吃柠檬、橙子等补充维生素C也可增强免疫力。

黄芪、党参、生脉饮可补肺气,增强卫气,调理肺系的抵抗力。

养肺气,肺才可以主持呼吸运动,肺主气的第一道防线便得以强化;

补脾气,消化吸收和气血生化功能正常,防护和修复功能便有源头;

补心气,增强气血的生成和推动,气为血之帅,气的推动力强,便无气滞血瘀、心脑血管硬化堵塞之忧。

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补气,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可增强免疫力、抗感染、抗过敏。黄芪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增强益气固表之功;防风走表散风邪,固表而不致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从根本上增强体质,调节气虚易生病的体质,可治亦可防。

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也有补气、通经络、增强第一道免疫的功能。

后续几篇《免疫力二:各种气虚如何补气,才不会白补?》等还会深入去讲补气,和补不进去的情况,敬请关注。

阴虚,内分泌失调,打破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起到杀菌吞噬作用。

现代人学习、工作、生活、家庭压力大,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熬夜、思虑过度、忧郁、急躁、怒气等都会导致气机紊乱,扰乱气血运行,导致内分泌失调。

饮食不节,积食气滞,气郁化火,胃火上炎,体内的阴液不断损耗,肾水制不住胃火、心火、肝火,肾水不足,发展成阴虚。

阴虚体液生成不足,造成津液、唾液、淋巴液等各种体液不足,阴阳失衡,内分泌失调,体液变粘稠,流动和活动性变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也随之下降,第二道防线也跟着沦陷。

阴虚,不仅打破免疫力的第二道防线,更敲开疑难杂症之门,详见下一系列:

《阴虚,敲开疑难杂症之门》

用中医构筑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中医对阴虚出现的内分泌失调、阴液不足,造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下降,有很系统的理论和经验方法。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灵枢·五癃津液别》: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中药食疗滋阴养阴,内生津液,重塑第二道防线

肺阴虚、心阴虚、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各种阴虚的形成、病因病机、调理方法都很全面。

肺阴虚有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滋养肺阴,天花粉、桑叶、甘草清热润燥。

心阴虚有天王补心丹,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养阴清热,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

胃阴虚有玉女煎、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滋阴养液,冰糖养胃和中。

肝阴虚有一贯煎、补肝汤,地黄、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柔肝,木瓜、甘草酸甘化阴,麦冬、枣仁滋养肝阴。

肾阴虚有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熟地、龟板胶、枸杞、山药、菟丝子、牛膝滋补肾阴;山茱萸、鹿角胶温补肾气、助阳生阴。

食疗木瓜、苦瓜、丝瓜、青蒿、银耳、石斛等,民间的三鲜汤,对调节阴虚、阴液不足都很很好的作用。

用针灸、推拿、点穴提升补阴养阴,调节津液,增强第二道防线

调理阴虚方面,针灸、推拿、点穴也有很专业的技术。中医点穴、推拿也有很多的补血、补阴的功效。

肺阴虚可针灸太渊、复溜、尺泽。

胃阴虚可针灸复溜、内庭、足三里。

心阴虚可针少海心俞、郄门、内关、神门、膻中、太溪等。

肝阴虚可针灸曲泉、三阴交、太冲。

肾阴虚可针灸太溪、肾俞、中极。

通过“气至病所”,“气为血之帅”等的作用,增强经脉、津液的循环,达到补阴养阴,恢复体液正常,增强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目的。

讲完气血两个专题,下个系列会专门深入讲《阴虚:敲开疑难杂症之门》系列,敬请关注。

血虚,让第三道防线破防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免疫器官即最常见的淋巴、淋巴结和脾。

淋巴结主要对淋巴液中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脾对血源性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脾是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脾是血液的仓库,承担着过滤血液的职能,除去死亡的血球细胞,并吞噬病毒和细菌,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脾为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贮藏着大量淋巴细胞,是T细胞和B细胞的定居场所;

脾合成和分泌补体、干扰素、细胞因子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

体内约90%的循环血液经过脾,脾内含有吞噬作用较强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异物性抗原、免疫复合物和衰老死亡的自身血细胞等,过滤净化血液。

血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基础物质,在心气推动循行于脉道,营养周身,内注五脏六腑,外滋四肢百骸。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就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就弱,从而导致血虚。

气不耗归于肝为血,血不耗归于肾为精。气血是生命的基础,“精血同源,藏泄互用”。

气血亏虚,则筋骨失养;心失所养,则心动失常;肝血不足,则血海空虚。不孕不育、男阳痿、女闭经、更年期,久视伤血,老人虚衰,现在的手机控等等,男女老少、五脏六腑的健康都有赖血的涵养。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气血和气血中的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健脾是增强免疫力的根本手段。

血虚,脾必虚。

脾统血,血由气摄,脾虚则营气化生不足,影响统摄血液的功能,容易引起各种出血症。

脾主运化,脾一虚,运化水谷,食物消化吸收就不行,气血营养物质就无法涵养各器官。

脾失健运,各种疑难杂症的罪魁祸首痰湿、痰瘀、血瘀等,就会应运而生,“脾一虚,人就废一半”是很有道理的。

脾虚、血虚,不仅让免疫力的第三道防线破防线,更破坏自愈力的基础,详见后续系列:

《血虚,破坏自愈力的基础》

增强免疫力的最强推手

脾胃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所以,健脾,是增强免疫力的最强推手。

中医调理血虚有很丰富精准的分类和策略。

脾血虚,用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补血。补脾与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

心血虚,用养心汤。益气生血、养血宁心。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助气血之生化。

肝血虚,有四物汤、补肝汤、圣愈汤。四物汤补血调血,补肝固本;酸枣仁甘平养心安神;木瓜酸温舒筋活络养肝;炙甘草调中益气,调和诸药。

除了补脾血,健脾更能增强气血生化之源,还能强化最大的免疫器官。

和《十几种肾虚,带你系统化补肾》一样,健脾也有十几种,这里先简要列一下,看看国医大师的思路,后续再系统讲:

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用香砂六君汤、四君子汤。

2.中气下陷,升提中气: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重症肌无力等,用补中益气汤。

3.脾失健运,温中健脾:阳气虚损,慢性肾炎、小儿单纯性泄泻、疳积等,用实脾饮、附子理中汤。

4.心脾两虚,补益心脾:神经衰弱、贫血、月经过多,便血,宜用归脾汤。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五更泻、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用右归丸、四神丸。

6.脾虚湿阻,燥湿健脾;慢性胃炎、妇人带下及慢性湿疹等,用平胃散加味。

7.脾虚生痰,健脾化痰: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肝炎、小儿癫痫等,用二陈合四君子汤。

8.肝郁化火,清热和胃:胃炎、肝炎、牙痛、糖尿病、小儿暑热症等,用左金丸、竹叶石膏汤。

9.食积内停,消食导滞: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泄泻等,用保和丸。

10.脾不统血,引血归经:各种慢性出血,鼻血、便血、尿血、衄血、齿衄、崩漏,归脾汤加减。

11.脾胃湿热, 清热化湿: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体倦身重,用茵陈蒿汤、苓甘栀子茵陈汤。

具体可先参看:

西医讲营养中医讲吸收

补肾先调脾胃,先天不足后天补

脾胃一调百病消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那是你没用对方法

本篇还未讲完,下篇继续讲《原创:巧用中医,带你全方位升级免疫系统之二》,包括《传统中医复活,构筑免疫力的第四道防御》、《打造免疫力的新防线》等内容,欢迎继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