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钦文将军殉国处考辩

 新用户2161EPl3 2021-12-12

   陈钦文,江西省萍乡市人,生于1909年,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从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以后,陈钦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31集团军110师330团团长。

陈钦文自投笔从戎后一直都在前线带兵,曾率部参加南口战役、上饶战役、信阳战役、台儿庄战役。1941年1月,日本鬼子第三师团进犯豫南,330团奉师长吴昭周之命,在河南省舞阳县的大石门、刘山、铁山(今属舞钢市)一线集结,修筑工事,阻击由南而北进犯的倭寇。


1月29日清晨5点多,日军约7000人进入该团阵地,陈钦文团长指挥部队迎头痛击,多次打退日军进攻。上午约11时,日军调来13架飞机,对陈钦文团的防守阵地狂轰滥炸,陈团伤亡残重。师长吴昭周命令军队后退至铁山,到铁山防线时,陈团尚有官兵七、八百人。在铁山西南山坡,陈团继续与有飞机大炮坦克的日军血战。

110师的指挥部,设在铁山西约5公里的鹁鸽楼山北坡。有资料记载,当吴昭周师长用望远镜看到陈部的残状后,立即命令陈钦文部撤出战斗。当陈钦文团余部后撤到铁山东麓时,看到山沟里挤满了逃难的百姓。看到老百姓那一双双求助的眼神,陈钦文不忍置百姓生死而不顾,率部回头与日寇再战。至2月1日,自陈钦文团长以下,1068名官兵壮烈殉国。

如今,关于陈钦文团长在哪里遇难,主要有大石门说、铁山说、武功说与方城说四种说法。


一、大石门说

1月28日晚上,日军第3师团一部到达大石门外滚河对岸的水田、岗李、大禹王、猪嘴沟、刘先庄一线,与330团隔河相望。日军沿河形成了东西约10华里的战线。1月29日清晨,日军从岗李、大禹王等地,兵分三路,向东西走向的大石门山发起攻击。山上,110师凭借优越的地势,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火力,打退日军的第一次进攻。日军丢下200具尸体溃逃。迅即,日军派出13架飞机,在大石门山上空轮番扫射、轰炸。110师持续战斗约5个小时,因山上守军无处躲避,伤亡残重。当地居民说,有一名身着军官服装的大官,在飞机的轰炸中殉国。

据此,舞钢籍历史学者还专门写诗悼念,其中有:
大石门一战
鬼神泣
天地惊
陈钦文将军一千多官兵
命殒薄冲
至今依稀可辩
抗战官兵万人坑
~~

二、铁山说

1941年1月下旬,日军集结广水、信阳等地十几万军队,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悍然发动了“豫南战役”。

中国军队张雪中部,令110师吴昭周,依据舞阳县南部山区的有利地势,据险防御。110师330团,负责防守刘山、大石门山、铁山一线。日军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大炮和骑兵。陈钦文330团与敌鏖战5个小时后撤退,当退到铁山时,发现山沟里挤满了逃难的百姓,陈钦文不忍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当即命令停止撤退,掩护百姓。他问当地百姓,此地是什么地方?百姓告诉陈将军是“将军墓寨”。听罢此言,陈将军甩掉大衣,呼:“弟兄们,我们誓死不当亡国奴,我们决不能再后退一步”。喊罢,他带头冲向敌阵,结果所有与他冲进敌阵的官兵全部壮烈殉国。据各类档案资料记载,“是役,歼敌三千;陈部阵亡1068名将士”。



三、武功说

河南省官方媒体大河网记者在2018年7月8日,重访了田岗村71岁的老人赵喜长,得到了访谈录音的第一手资料。据老人讲,他的父亲赵娃,当年参与了搬运、掩埋、安葬抗战烈士的全过程。这期间,有人专门交待,碰到穿将校服装、左手有6个手指的军官,一定要及时报告,并说他是此战殉国的最高长官。

出于对陈钦文将军的敬意,前来收尸的当地百姓分外留意。大约是在搬运尸体的第三天,在武功村西北地的柏树林中,发现了陈将军的尸体。经有关方面确认是陈钦文将军后,掩埋在铁山东南麓的山坡上。

赵喜长老人介绍:陈钦文将军奉命在铁山阳击日军,因无空中防护,死战不胜,师长命撤出战斗,向后转移。为了保证师指挥中心和向西北撤出部队的安全,陈将军命令撤出的部队向东北方向撤退。当退至武功西街时,与日军遭遇,陈将军等无路可退,仓促应战而壮烈殉国。



四、方城说

赵河镇位于方城县西南方向,距110师330团豫南血战的铁山防地约70公里。

近来一直都在网传,说陈钦文将军1941年2月1日在舞钢境内与日军血战,歼敌400余人后,于4月4日奉命追击由舞钢市西窜之敌,在方城县赵河镇猛扑敌营,歼敌200余人后率部与镇内日军展开肉搏战。激战中,陈钦文将军不幸壮烈牺牲。

方城县赵河镇说,在国家颁发的《第二批抗战著名英烈》中,也列出了这个信息。


那么,陈钦文将军究竟是在哪里殉国的?

今年的十二月八日,我同河南省抗战老兵协会的王卫青理事长、平顶山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李晓黎副秘书长等一行5人,来到位于舞钢市铁山南坡陈钦文将军的墓园,来考证陈将军的殉国地。

当年,陈将军墓前有碑,上书“陈钦文烈士之墓”。第110师师长吴昭周也曾立石碑一通,并留下手书墨宝,以示纪念。但铁山阻击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文革时期的破坏,将军墓园的石刻都不复存在。

生活在当地的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均能指定陈将军墓园的所在地。近年来,由于当地的学者、抗战研究者和热心肠的有识之士,经过多方找寻,终于找到了一通墓碑。

墓与碑均在此,就毫无异议的证明,陈钦文将军是在铁山,也就是过去说的将军墓寨殉国的。

豪气壮千秋
铁山葬英魂

那么,为什么会有其他几个说法呢?



一、关于大石门说

这次豫南战役中的舞南阻击战,国民政府的官方资料均记载为大石门阻击战。这里距陈将军的墓园约十华里,把尸灵运到十华里以外的铁山安葬,显然不合情理。但这个说法合理的一面:既然是把舞南阻击战统一记载为大石门阻击战,显然是包括了这次舞南阻击战的全部战场,也包括铁山阻击战。

二、关于武功说

有资料说,陈将军的官兵30余,从通向舞阳县的官道上且战且退,当退至武功西街时,与一队日军发生了遭遇战。陈部见无险可守,便退到武功村西北地约一里许的柏树园里。这里是武功街大户人家董青照家里的祖坟,坟地约5亩,有大柏树二三百棵。陈部30多人凭借柏树与坟头掩护,与日军激战,因寡不敌众而全部壮烈牺牲。据陈部官兵表述,日军的子弹从陈钦文将军口中射入,穿透后脑,致陈将军含恨而终。

与“大石门说”同理,陈将军如果是在武功遇难,就会安葬在当地而不会葬在几华里之外的铁山东麓。



三、关于方城县赵河镇说

“方城说”也有其合理性。因为“方城说”是从行政区划上解释的。舞阳县、叶县与方城三县,在清以前是一个行政区,归南阳府的裕州管辖,裕州的治所设在方城。裕州自金朝设立,又历经元明清三朝,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6年,舞阳县均归南阳府裕州管辖,把舞阳人说成是南阳人或者是裕州人,一样正确。裕州的州治在方城,后人很容易把方城县与裕州上下两级行政机构混为一体而以讹传讹,这也是陈钦文将军殉命方城的由来。第三,孙连仲集团军的68军在1941年的春夏之交,在方城县西南部与日军发生过一次激战,此一战与舞南阻击战的日期不远,外人弄不清楚68军与13军,分属于不同的两个集团军。
      


可以告慰陈将军及阵亡的1068名官兵的是,豫南大会战,是中国正面战场上少有的一次胜利。据战后统计,此役歼灭日军9000多名,俘虏20多名,击落敌机6架,焚毁敌军车200多辆。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两批抗战英烈,陈钦文将军名列其中。他也是牺牲在平顶山地区军衔最高的民族英雄。


据日本方面公布:此役,中国军队伤亡16000多人,包括陈钦文将军及330团的1068名官兵。



行文至此,我以陈将军之志,随笔赋七言诗一首:

古来忠孝两不全,辞亲千里战豫南。
怒马跃上大石门,铮骨碧血御狼烟。
舍身五尺赴一死,处处青山可枕眠。
但愿河清海晏日,魂与父母再团圆。

但愿所有的苦难,都随靖难者长眠而去,但愿所有的福报,都因你忠魂长存,愿生者奋发,愿逝者安枕,愿祖国昌盛!

                                  2021-12-11日

作者简介:高增,中共党员,河南省舞钢市人。1978年参加高考,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平顶山市北渡公社高中教书,后调入平顶山市劳动人事局,平顶山市委组织部等单位,1997年任平顶山市安监局副书记兼副局长,2013年任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梨园矿务局留守处主任。现任平顶山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高增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满满的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