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钟展艳:在对的方向上长期坚持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12-12

在对的方向上长期坚持

中山市民众育才小学/钟展艳

128日,写作组组织了团建活动。周三下午,团队里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的代表学员分享了她们在写作路上的成长之路,四种不同的风格,真实的故事,听起来都很燃。改变,不止于写作,而是多方面的。

1.耕耘课堂写作组的理念是将论文写在一线课堂上。在郭哥的引导下,小伙伴们结合自己的学科思考和实践。如陈姗姗老师所说,加入写作组后,上课不再想当然。她谈到自己的公开课是在相关期刊的细读、教材的研读、教学设计的打磨等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的,并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参加写作组后,陈姗姗老师执教的课例多次获得市一等奖,收获满满。

在倾听时,我也轻轻地问自己,写作让我的课堂产生变化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上一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那一天,孩子们参加疫苗接种,好些同事外出协助接种工作,调课变得更不容易了。办公室有一位同事听完课后,她说:“我为了听这一节课,我找遍了班里的任课老师,几次辗转才找到一个老师换课,听完你的课,我觉得这次换课太值了!”“你上得挺有趣的,能创设纪录片拍摄的整体情境处理这节课,很用心。”同事们的鼓励真的让我颇为感动。还记得自己进写作组前对公开课总是畏惧,怕献丑。现在,我对公开课的看法不一样了,课不是完美的,而是不断修炼的过程,上课的任务驱动我们去细读文本、阅读期刊、观看视频、进行反思,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还记得上一年,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导主任和科组长说:“教学设计很新颖,有自己的思考。”“进步挺大的!”听完后,我在心里默默感谢写作组,我当时是利用设计旅游手册的情境上了《牧场之国》,模仿了《小学教学设计》上一位老师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例。在团队的引导下,我订阅了《小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等期刊,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好课的过程。在常态课上,我也慢慢尝试借鉴期刊里好的做法和经验。我知道自己和团队里优秀的老师差距挺远的,学习在路上。事实上,在团队里,我的教学设计写得很一般,每一次完成都颇感吃力,但是一期又一期教学设计的撰写真的帮助了我们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学习活动的展开。正如罗诚老师分享的《传习录》:“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2.阅读助力教学和写作的源头活水是专业阅读。分享时,郑校长提到了她每个月在忙碌中坚持啃读教育专著,用坚实的行动实现成长目标;罗诚老师把阅读当作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充实的暑假专业阅读中获得坚持的启示。在团队的勉励下,我们都学习着坚持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遭遇到不少挑战,比如工作忙、读不懂、被质疑等。我们小组在阅读打卡推进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困难,经过3个月的探索,在组长卓汉雄老师的带领和督促下,我们的打卡、月底总结都越来越完善了。小伙伴们分享了自己坚持阅读妙招,陈姗姗老师养成了早起晨读的习惯,晓男老师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找到自己阅读的节奏;罗诚老师抓紧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碎片时间阅读。阅读,让我们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并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写作组的一些阅读经验,也可以在班级运用,让学生获益。

3.坚持写作坚持并不容易。在写作路上,小伙伴们都遭遇过困难。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一群人选择坚持再走两步。被拒稿后,郭哥引导我们理性地看待拒稿,从中找到改进的方向。这一年,我“收获”了好些直接拒绝或“静悄悄”。拒稿着实愁人,静下心来,自己也会想:问题出在哪里?卓老师的教学设计总能编辑的青睐,为什么自己的设计或者反思只能静静待在角落?研读同伴的论文,我慢慢发现自己的不足,课例的积累太少,与有经验的老师相比上课和观课并不多,这个需要时间的积淀。另一个,教育理论读不透,最近在整理自己的课例时,发现在找视角时颇为费劲。缺乏理论支撑的课例很难受到青睐。郭哥一直强调,论文写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写课例论文离不开扎实的好课,也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

对写作的坚持让我得到了学生的鼓励。每一年,我们班上都有学生习作获奖或发表。小Z同学曾经对她妈妈说:“我的作文必须钟老师来改才行,爸爸改,其他人改都不行哦!”上个周末,班长参加了中山市一个征文比赛的颁奖典礼,这两年来她感受到写作带给她的鼓励和自信,每一次比赛她都找我讨论选题和思路。孩子们信任的目光让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坚持写作,黄厚江老师说过:“语文老师要懂得写作,才能教好写作。”教师坚持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好的身教。

不知不觉,在写作组已经四年了,感恩记在心中。成长路上,有小伙伴们真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