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鲜皮—清热燥湿药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12-12

白鲜皮

《神农本草经》

Baixianpi

DICTAMNI CORTEX

一、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二、别名

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三、图片 

图片

图片

四、主产地

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

五、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全株具特异气味。根数条丛生,长圆柱形,具较强烈的羊膻样气味,外皮灰白色或近灰黄色,内面白色,木心坚硬,新鲜时易与皮部分离。茎直立,下部呈灌木状,外皮略带革质,常被白色细柔毛和腺体。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通常9片,小叶片卵形至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略带楔状或左右稍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沿脉有细柔毛,叶柄及叶轴两侧有狭翼,狭翼密布明亮的油点。总状花序顶生,花轴、花梗、苞片及萼片均密被细柔毛和腺体,花瓣5。蒴果

六、药材性状

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七、采收加工及炮制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刮去粗皮纵向割开,剥取根皮,干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八、药性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

1.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2.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十二、药膳食疗

双白祛风汤:

1.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慢性湿疹、荨麻疹。

2.原材料:白鲜皮9克,白蒺藜12克,乌梢蛇9克,生地12克,防风9克,当归9克,甘草6克。

3.做法:将上述所有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约至没过所有药材为止,开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续煮30分钟左右即可。

4.用法:每次一小碗,分早、晚2次服用。方中白鲜皮祛风,为君药。

十三、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白鲜碱、异白鲜碱等生物碱及梣酮、黄柏酮、黄柏酮酸等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粗多糖、谷甾醇等。

《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含梣酮(C14 H16O3)不得少于0.050%,黄柏酮(C26 H34O7)不得少于0.15%

十四、鉴别用药

苦参与白鲜皮:二者均苦寒而清热燥湿止痒,治湿热黄疸及湿疹疥癣,常相须为用。然苦参既入心肝胃,又归大肠与膀胱,兼杀虫利尿,治湿热泻痢、湿热便血、肠风下血、痔疮出血、带下阴痒、湿热淋痛及小便不利;并能抗心律失常。白鲜皮则归脾胃经,兼祛风、解毒、通痹,治湿热疮毒及湿热痹痛。

十五、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白鲜皮水浸剂对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2.抗炎、解热作用

白鲜皮具有抗炎和解热作用。

3.其他作用

白鲜皮能兴奋离体蛙心,增加心肌收缩力。其挥发油在体外具有抗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