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燥湿药:白鲜皮

 文炳春秋 2023-04-07 发布于浙江

白鲜皮,《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陶弘景《名医别录》言:“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现代人们普遍认为白鲜皮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之功,广泛应用于风热疮毒、疥癣湿疮、皮肤瘙痒,以及风湿痹痛、湿热黄疸之证,具有较好效果。

白鲜皮又名白膻、白羊鲜,地羊鲜,金雀儿椒。陶弘景言:“俗呼为白羊鲜。气息正似羊膻,故又名白膻。”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其子累累如椒,故有诸名。”

中医

中药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干燥根皮。主产于辽志,切片干操。本品有羊瞳气,味微苦。以皮厚、色灰白、羊膻气浓者为河北、四川、江苏。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佳。生用。

本品性味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本草易读》

白鲜皮。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

苦,寒,微咸,无毒,性燥。足太阴、阳明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除一切风痹,治诸般黄胆。女子阴肿,小儿惊痫,两足肌死,四肢筋弱。头痛目痛之时疾,风疮疥癞之旧 。

鼠已破,出脓血,煎服,当吐若鼠子也。(验方第一。)

产后中风,人虚不可服他药,一味白鲜皮,新水煎服。(第二。)

生上谷及兖州等处。二月采。今河中、江宁、滁州、润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良。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开花淡紫色。根似小蔓荆,皮黄白而心实。

现代药理

中药白鲜皮主要含白鲜碱、异白鲜碱等生物碱及涔酮、黄柏酮、黄柏酮酸等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粗多糖、谷甾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涔酮(C4H6 O,)不得少于0.050%,黄柏酮 (C26HyO,)不得少于0.15%。

白鲜皮水浸剂对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抗炎、解热作用。此外,白鲜碱能兴奋离体蛙心,增加心肌收缩力,并对离体兔耳血管、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其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版本:v1.0

时间:2023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