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荒路上,母亲背着长子却让幼儿步行,一将军见状:其中定有蹊跷

 退休老头吴工 2021-12-12

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最初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而设立,而到了后来,人们更是有了各种各样的习俗,比如说赛龙舟,以及吃粽子等等,文化多样、丰富而且有趣。而到了唐朝以后,不少家中又有了挂艾草的习俗,这又是出自于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它还涉及到过去的一个故事。

图片

公元9世纪的唐朝,朝政松散腐败,恰逢天下大旱,又面临蝗灾,老百姓们苦不堪言,“用兵不息,赋敛愈急”、“百姓流殍,无处控诉”。因此类似于王仙芝这样的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其中最强大的势力,自然要属于黄巢,黄巢的家中,一直都是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富足,然而黄巢的远不在此,他善于箭术,从小苦读诗书,立志考取功名,然而黄巢成年后几次应试,都是名落孙山,为此黄巢一气之下,加入声势浩大的起义军。

图片

其实黄巢生活安逸,他根本无需为衣食住行而担忧的,但是自认为有着兼济天下重任的他,还是四散家财,召集队伍,很多穷苦老百姓也加入了起义军当中,一时之间队伍达到了数万人,黄巢带着他们攻占郓州,奇袭沂州。

为此唐王朝十分惊恐,急忙派出大军镇压,一面采取柔化的措施,招揽王仙芝投降,王仙芝几次想要听从,都因为黄巢的阻拦没有实现,而到了878年,王仙芝为左散骑常侍曾元裕所围,战死于黄梅县,黄巢成为了新的农民军首领。

图片

他的队伍越来越大,黄巢自立为黄王,并且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馀万劫掠淮南。唐朝政府很快就发现,黄巢之所以能这么强大,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够吸收当地的老百姓,为自己所用,因此决定,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向民众编造叙说黄巢军的暴行,让他们离开家园,从而以此牵制住起义军不断扩大的态势。

此时正值端午佳节,黄巢驱兵前进中原,却发现所到之处,都成为了一处空城,并没有像过去一样,有老百姓箪食壶浆前来迎接。

图片

眼看着部队粮草即将用尽,深感不对劲的黄巢,派遣手底下的将军,去前面的地界打探一下情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等到将军快马加鞭的来下一座即将攻打的城池前,却看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带着两个幼儿匆匆忙忙的逃难,让将军感到蹊跷的是,母亲将看上去比较大的儿子背在了身上,一手提着行礼,却让小儿子跟在后面不行,

图片

乔装打扮的将军不由得感觉到好奇,便走上前去问道,“嫂嫂这是为何逃难?而且您为何不让大儿子走路,而是要让小儿子跟着自己步行呢?”妇人叹了口气,如实相告,原来她家中的男人被朝廷征兵战死了,家里面只有她和两个孩子,其中,稍微大一些的这个,是她嫂子的遗孤,嫂子去世前交待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如今朝廷宣传,黄巢沿路烧杀抢掠,因此大伙都逃跑了,而这个妇人因为拖家带口,行进缓慢,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她才背着这个年岁较大的孩子,如果有什么意外,就算将小的儿子舍弃,也要将兄嫂的骨血保留下来。

图片

将军听到了这一番话,对妇女的忠义无比的感动,他也总算明白了,黄巢所到之处荒无人烟的真实原因,他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对夫人说到:“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说罢飘然离去。妇人以为是仙人指点,因此回家按照此话照做。

随后将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报告给了黄巢,次日,黄巢冲破城池,对于妇人之家果然秋毫无犯,很快,这个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逃难之人听闻,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挨家挨户插上了艾草。

而黄巢率领的军队,攻入县城之后,果然只针对地主豪绅,并不干涉那些插上艾草的人家,因此,官府“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也就不攻自破,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端午节,世人随即将这个习俗传承了下来,成为如今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