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十七棉”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下)【寻找红色印记】

 cxag 2021-12-12

上一期《从“十七棉”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上)》中讲到,上棉十七厂在停产多年后,遗留的厂房完成了转型升级,既保留了20世纪20年代老上海工业文明的历史年轮,又融入了当代时尚的审美,成为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时尚体验空间——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改造完成后,为了增加人气、提高客流量,进行了大量室内外广告投入。同时,杨浦积极在此开展举办各类时尚、旅游、娱乐以及文化艺术活动。

图片

改造前后对比

2010年5月13日,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揭幕式上举办了由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办的“亚洲时尚绽放”艺术盛典。这场开幕首秀由上海本土知名设计师翟晏辛的概念服饰领衔,用10件高级定制服装向观众讲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的“过去、今天、将来”。此外,还有来自香港、台北、上海、印度、日本、韩国等的17位服装设计师,展现了亚洲各地区时尚文化的冲击和融合。82套华服,上演了一场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视觉盛宴。

接踵而至的是2011年上海旅游节开幕式,主题为“走进美好与欢乐”。上海旅游节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办节宗旨,已逐步成长为集观光、游园、美食、购物、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庆典。杨浦区除积极筹备旅游节相关活动外,也利用开幕式的主场之利,落实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注重惠利于民、品质服务,努力打造杨浦观光、购物、饮食、休闲、娱乐等旅游品牌,提升了杨浦商旅服务业的能级、质量和品位。

图片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于2012年完成精品仓建设,并在当年3月份开放和试营业。经过半年多,国际知名服装服饰品牌、中高端餐饮、创意设计师纷纷驻扎于此,品牌入驻率超过75%。杨浦区也积极利用开展各种旅游节、购物节等活动的契机,助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的发展。不少入驻品牌的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很多中心城区的门店。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品牌来到这里,也给周边的发展带来了一剂强心针。

图片

改造前后对比

国际时尚中心自2010年投入使用以来,已陆续举办了上海时装周的开闭幕式、上海旅游节开幕式、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华谊ELLE之夜等各类时尚文化活动,还积极与各国领事馆沟通合作,成为跨文化的沟通桥梁,举办了诸如爱尔兰国庆节、泰国神奇展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层出不穷的文化时尚活动,让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座时尚舞台。

除了高端时尚活动外,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也有不少接地气、贴近普通百姓的文化活动。比如“游滨江、看江景、赏演出、享购物”系列文旅消费活动,颇受大众的欢迎。2020年5月29—31日,“品质生活直播周”暨“慧生活”杨浦滨江文化集市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正式启动。“慧生活”杨浦滨江文化集市是由东方网、杨浦区委宣传部、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文旅集市活动,旨在打造政府主办、大众参与的市民文化消费服务品牌。活动中,来自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各种时尚产品以及上海人熟悉的一些老字号产品齐聚一堂。通过“小集市”推动“大文化”,杨浦以文化促进消费、用消费带动文化,进一步提振上海商户信心,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也推动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

图片
图片

在摩登与复古并存的时尚中心聚会,在优美宜人的江边散步……如今,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出色地发挥着时尚引擎的功能,引领着最前沿的时尚潮流,成为杨浦滨江带上最为耀眼的明珠。


文字/图片:党诗

编辑: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