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提到 decapitate(斩首),有小伙伴私信,说这个单词难记,问我方法,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原谅我深夜说这个话题,不想看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单词!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里看到"秋后问斩","午门斩首","午时三刻"等说法; 为什么问斩要等到秋后? 秋后问斩从西汉时期就有了,汉代法律规定行刑只能在秋冬季,不能在春夏时,据《黄帝内经》里说,秋天是万物萧杀的季节,秋后问斩算是应了天时;古人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行刑有违天理,如果在春天处决犯人会遭报应。 "秋后算帐"也是同样的道理。 午门是紫禁城第一道门,皇城的门面是不会用作刑场的,所以,午门斩首说法应该是误传; 午时指11点到13点,午时三刻大概就是11点半左右,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处决犯人,犯人连鬼都做不成,更不会来报复施刑者;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认为砍头是较不失尊严和较不疼痛的刑罚,所以大力提倡; 不过,古罗马人将砍头用于本国犯人,对于别国犯人,则采用订上死十字架的方式; ▲古罗马的十字架刑罚(crucifixion) 欧洲和亚洲直到20世纪才广泛使用砍头这种刑罚;不过,现在除了沙特和伊朗,已经没有国家采用了。 ▲沙特行刑 中国古代从秦时起斩首就正式列入法典,斩首又叫砍头,枭首或弃市;枭首指斩首后把人头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弃市指将囚犯在闹市处死。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首领吴广被部下杀死;陈胜被车夫割了头颅。 隋代以后直至明、清的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是斩首,它的处罚程度比凌迟轻,而比绞刑重。 新中国成立之后,砍头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枪毙;邻国日本早于中国,在19世纪末就用绞刑替代了。 说到砍头,就不得不提英国了,伦敦塔是英国囚禁和处决犯人的场所; ▲伦敦塔 最出名的犯人莫过于国王查理一世和"九日女王"简·格雷了,这两个在我之前的文章有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电影中的简·格雷 ▲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以下链接: decapitate 是由 de(去掉)+capit(头)+ate(动词后缀)构成的; 英文中词根 cap / capit / cipit 是"头"的意思,常见如: cap:(戴在头上的)帽子 captain:队长(头儿) capital :大写字母,首都 capstone:压顶石 capsize:颠覆(一头栽下去) cape:斗篷(带帽子的披风),海角 escape:逃跑(es表示"向外",从斗篷钻出来,即逃脱) bicipital:二头肌的(bi表示"二") precipice:悬崖(pre表示"前头",悬崖即前面是尽头) 还有一个cabbage,cab 与 cap 同源,cabbage (卷心菜)就是双写 b,再加上名词后缀age构成; 卷心菜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人头? ![]() E N 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