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峰:我的前半生(97)

 早6点半 2021-12-13

十五畅游三峡

情系长江  畅游三峡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语录)

——题记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壮丽峡谷之一。多姿多彩又如诗如画的“七百里峡江”是万里长工江上灿烂的明珠。三峡之水,流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流出古往今来的灿烂文化。它云集天下之壮美,荟萃山川之精妙。面对三峡奇景,古之先哲无不神往,今之智者无不称绝。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云:

自三峡开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风御奔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是一篇相对较早地描写三峡的文字,行文干净,有声有色,成为中国古文中的传世名篇。这节文字,几乎每个中国文化人都能脱口而出。徐光学对这段文字烂熟于心,每次诵读时,那种对三峡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王鸿模先生在《中国三峡》一书中写到:

西陵峡,滩险水急;巫峡,秀丽奇俏;瞿塘峡,雄奇险峻。大自然的钟灵毓秀,万古造化,酿就了三峡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和山川形胜;或雄或险,或秀或奇,或幽或幻;时见急流险滩,时见静水曲湾,时见奇峰丽日……四时之景不同,朝夕变化各殊。那险象环生的悬崖峭壁,那一泻千里的激浪狂澜,给勇敢者以挑战,给智慧者以启迪,它能让奔波在繁忙与喧嚣的世俗生活中的现代人接受大自然的陶冶。

还有当代作家刘白羽在其著名的散文《长江三日》一文更有精美绝伦的描写,这里不再赘述。

所有这些文字,让徐光学在头脑里形成了个美的概念:先三峡在中国不仅仅是个地理名词,更是个文化概念。在这个概念里,中国政府又启动了一个世界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这个工程对于能源相对不足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福祉。然而,这个巨大的工程一旦动工,就意味着高峡之上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湖泊。长江三峡沿岸的许多风景名胜、地形地貌、历史文物将沉入水底,作为文化人的徐光学虽然还没有亲自目睹雄奇三峡的自然风光,但文化性的三峡早已在其灵魂深处扎下根。如果这种文化三峡被水淹没,那将是莫大的遗憾。因此,抢救三峡历史文物势在必行。

为了能够把三峡工程启动前的三峡一带文化通过图像形式保存下来,让后人能够更多地了解历史上的三峡和三峡的历史。19935月,由科技日报社广告部赵主任牵头,发起了一个名叫“濉溪口子杯”三峡摄影大赛活动,由黄秉州同志具体负责。这个活动立即得到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解放军报社、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级报社电视台等20多家相关的新闻单位和媒体的支持,并邀请这些媒体派出记者参与此项活动。安徽日报社也参与了此项活动。徐光学同志作为新闻记者代表安徽日报社参加“濉溪口子杯”三峡摄影大赛活动,于是他有了这次难得的“三峡之旅”。这次有机会畅游三峡,徐光学自然兴奋不已。

接到任务后,徐光学很快地踏上征途。199366日,徐光学从合肥飞往武汉,再转乘汽车驰往宜昌。宜昌科委的何林同志接待他们,并安排住宿。第二天,徐光学参观了宜昌城和城西的葛洲坝工程。葛洲坝地处西陵峡出口处,长江奔出峡谷后,水面从300米扩展到2200米,急流骤然变缓,泥沙沉积,从而在江心形成葛洲坝和坝西两座小岛,把长江分割为一江、二江和三江。葛洲坝水电站就是利用这样的自然条件建成。该工程1974年动工,1988年完成。葛洲坝规模宏大,体制雄伟,壮观的大坝令徐光学大开眼界。站在葛洲上,放眼望去,大江被截成两段。时值6月,江水上涨,泻洪闸已打开,那奔腾的江水,冲出闸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参观过葛洲坝后,徐光学更相信中国人是聪明的,有能耐的,更相信中国人一定能建好世界级工程----三峡工程。

徐光学和科技日报社广告部的黄秉州等一行30余人从三峡下游起点开始乘船逆江而上,吃住在船上。为了能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徐光学只要有时间,总是站在船头,举目观望,两岸风光,尽收眼中,遇到绝美景点或名胜古迹,就尽量下船拍摄。每到一处,徐光学总是选择最美的风景、最好的角度和最有意义的景物和文物进行拍摄,并认真地做好记录。

从宜昌南津关到兴山县的西陵峡,两岸风光如画美不胜收。兴山县中部偏南的香溪是汉代明妃王昭君的故乡。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

昭君,名王嫱,兴山县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汉元帝时,王嫱才貌出众,选为宫女。传说皇帝选美,先看画像,因宫女争宠,纷纷贿赂画师,昭君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据说被画师毛延寿丑化,而不能得宠于汉元帝。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朝请求和亲,愿永结友好。昭君自请“求行”,出塞前,皇帝才发现其容貌光彩照人,意欲留下,但成令已出,又为尽快结束边疆事,只好许嫁,并将年号改为竞宁以资纪念。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

王昭君主动和番,换来胡汉间七十多年和平安宁。她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唐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更是有赞美其为英雄之意。

既然来到王昭君的故乡,所有的记者肯定要去瞻仰一回。

徐光学和科技日报社广告部的黄秉州等记者们来到香溪畔。香溪是因为当年王昭君入宫前曾在此浣洗香帕,致使溪水芳香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之水纯蓝透碧,直视无碍,溪底游鱼彩石,历历可见。夹岸秀峰,宛如画屏,溪边青草,萋萋如毯。岸上绿树,摇曳生烟。徐光学等人弃船上岸,向昭君村走去。昭君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环秀,崖壑含翠,橘林云涌,香水环抱。走进村里,徐光学瞻仰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拨款重建的昭君宅和昭君纪念馆,还参观了长廊碑林、汉白玉的昭君塑像等。特别是立在万花丛中的汉白玉雕像,徐光学远远地就看到了。这塑像是昭君“婆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送给昭君“娘家”的礼物。昭君之像,体态丰腴,衣裙飘逸,全无悲苦之态。徐光学等人绕过昭君塑像,走到昭君故宅前,见宅门两边有一副对联:

一溪玉液香江海,

百代明妃耀古今。

昭君宅高墙大院,门楼巍峨。这里环境幽雅,极富诗情画意。故宅院内,宅内长廊环绕,曲径通幽,青砖碧瓦,古色古香。曲桥流水,白玉栏杆。香溪流水,碧绿如玉,清澈透底;青山夹岸,巍峨峻峭,鬼斧神工。徐光学参观了昭君井、昭君台等处,并认真选景,拍摄不少照片。

访问过昭君故里,徐光学等人的下一站是屈原故里秭归。屈原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出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宫廷后受到赏识,当上了三闾大夫后,实行政治改革,但他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在波谲云诡的斗争中,屈原最终遭到流放,在流放途中,走遍现在的湖南、湖北,写下许多忧国忧民诗篇。后来,楚国被秦国灭掉,屈原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便在泊罗江边,抱起石头,纵身投江自尽。徐光学这次来到屈原的故里,一定要好好拜谒屈大夫。

屈原诞生在青山钟灵绿水毓秀的乐平里,这里山水奇美,但更能牵动人们的情思的则是被中外游人所倾慕的屈原的遗迹。屈原是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屈原早就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的名称,更是文化的代名词。每个记者都是一个文化人,作为中国文化人,谁不景仰屈原的高尚人格,不崇拜屈原的伟大诗作?所以,记者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去参观屈原祠。

徐光学、黄秉州等一行离船上岸。不远处那张公桥头上郭沫若亲笔题写的“屈原故里”的牌坊映入眼帘。屈原祠原址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秭归城东约五里处“屈原沱”山丘上。相传当年屈原投汩罗江后,有神鱼托其尸骸回到故里,乡人将其葬在此地,建墓修祠,以供凭吊。现在的屈原祠背倚青山,面临江水,坐北朝南,整幢祠宇掩映在飘香的柑桔林和青绿的松柏中。祠宇包括山门、屈原铜像、东西碑廊、陈列馆、衣冠冢五大部分,整个祠宇,古朴清幽、庄严肃穆。山门是歇山式重檐结构,上有三面牌楼,共六柱五间,外加三级压项。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襄阳王树人所书“孤忠”“流芳”分嵌左右额枋,大门门楣匾额上闪烁着“光争日月”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使山门显得静谧高洁,气势浩荡。屈原铜像矗立中心,通高6.42,像高3.92米。屈原的头微微低着,双眉紧锁,身体前倾,右脚欲迈,左脚初提,衣襟线条流畅,仿佛两袖生风,充分表现出屈原满腔激情和孤忠自清的精神境界。面对屈原之像,徐光学想到,这就“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的三问大夫吗?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的大诗人吗?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死的灵魂?

历代文人对此多有歌咏。借屈原事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又备遭打击的忧愤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诗《楚城》: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唐朝诗人汪国霖有诗《三闾八景》:

降钟伏虎啸天来,响鼓岩连擂鼓台。

照面井寒奸佞胆,读书洞出《离骚》才。

丘生玉米扬清烈,帘滴珍珠荡俗埃。

镇水回龙吟泽畔,三闾八景胜蓬莱。

走进屈原故里,徐光学心潮澎湃。徐光学是诗人,但是站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面前,他顿时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对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大诗人呀。徐光学熟读过他的《离骚》《九歌》《九章》等诗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都是屈大夫光耀千古的名句,也是徐光学牢记在心的诗句;这些诗句一直让诗人徐光学感动不已。徐光学这次走进屈故里,与屈原如此近距离接触,除了感动、除了敬仰,似乎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站在大诗人的面前,似乎总觉得自己所有的诗句一下子变得苍白无力。徐光学举目四望,但见此地崇岭与江河相拥,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美不胜收。徐光学边眺望边思索,这里的山水为什么能孕育出这样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每走一步,徐光学都在用心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情不自禁地举起手中相机,拍摄下一组又一组照片。

拜访过屈原故里,徐光学等记者随船来到巴东县,在巴东县只停留一天,拍摄风景和古迹照片,然后上船向巫峡官渡口驶去。历史上的官渡口为加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如今的人还能依稀看见街道两侧有许多房间做过作坊店铺的影子。现在的官渡口老街的确很窄,很古老。街道是青石板铺成,街边建筑都是青砖黛瓦,有的已残破不全,大多都被改造掉或干脆拆毁。徐光学等还是在老街上发现几间尚存的古老店铺。这可是难得历史文化,是三峡文化的最深底蕴。这几间古老店铺进入了徐光学的镜头。其中,最为著名的地方莫过于“万明兴老屋”了。老屋,背依青山,前临小溪,风光旖旎,宛如画中。老屋北边与东边的走廊为吊脚悬挑结构,是土家族典型的吊脚楼式建筑,其建筑形式是依山就势,即随地形情况随意建造,这在官渡口是难得一见的;穿过房屋,里面是院落,院落的地面为石头铺成,历经沧桑,却依旧平平整整。如此古老的房屋,如此优美的吊脚楼,应该属于中国文化的精品,徐光学把镜头对准老屋,小心翼翼地拍摄了一组照片。

随后,他们观看几处石刻。有位于官渡口镇长江左岸万流渡口处的“楚蜀鸿沟”石刻,有“灵山圣境”石刻,有“川流悟道”石刻,有“悟源仙泉”石刻等,徐光学对这些石刻也是情有独钟,对每处石刻都拍了照片。

游船来到巫峡。巫峡,全长四十多公里,两岸峭壁,直插云天,两岸连峰,绵绵不断。在三峡中,因其漫长而整齐,所以又称“大峡”,以秀丽幽深著称于世。在四十多公里的峭壁走廊间,江水逶迤,七弯八绕。徐光学佇立船头,仰望巫峡,看到另一番景象:那横江绝壁,“山塞疑无路”,转眼却又“云开别有天”。很快游船驶入巫峡的一条支流----“小溪”。小溪水向下注入长江。小溪两岸青山秀丽,溪中水流平缓。从长江向小溪的入口处,景色绝美,青山锁闼,云雾燎绕,江中过帆,时隐时现。巫山那“嵯峨十二危峰”,和峰上变幻莫测的巫山行云,更增添其神秘色彩;十二峰时隐时现,让人疑似仙境。古人曾以十二峰名编缀成诗一首:

曾步净坛访集仙,朝云浑处起云连;

上升峰项望霞远,月照松峦聚鹤还。

才睹登龙腾汉字,遥望飞凤弄晴川;

两岸不住翠屏啸,断是呼朋饮圣泉。

1993611日,天气较热,徐光学和科技日报社广告部的黄秉州等又乘游船向巫县行进。清晨,江面有雾,迷迷蒙蒙的在半山腰处飘忽不定。太阳出来,雾气散开,两岸青山,满目流翠,空中飞鸟,上下翩翻,峡谷江水,奔流有声,江面波浪,奔涌如雷。这时,神女固然看不见,但徐光学的首要任务不是看神女,而是要抓紧时间,抢拍长江风光。他知道,一旦大坝蓄水,许多风光,连同周围的古迹和古物将永沉水底。为确保在长江大坝蓄水前把古物古迹的原貌拍摄下来,记者们一定要把这些珍贵的资料拍摄下来留给后人。

游船到了巫山县。巫山县地处四川盆东部边缘山地,隶属四川省万县市,为川东门户。西连奉节,北依巫溪,东邻巴东,南接建始。该县山脉有三大主脉,即大巴山、七曜山和巫山。长江自奉节瞿塘峡进入本县,出巫山县再流入巴东县境。“巴东三峡巫峡长”,是的,七百里三峡,巫峡最长最美也最秀丽。立于船头的徐光学,手捧着相机,双眼在大江两边移动。他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祖国的壮丽山河所倾倒。置身三峡,他仿佛觉置身于天神画家在中华大地上描绘出的艺术长廊。

巫山十二峰名扬天下,徐光学这次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欣赏。他随船上行,观看十二峰。北岸六峰,沿江兀立,宛如长江腰带上倒挂六个巨大的铜铃;南岸六峰却不可全见。徐光学立在船着想数数南岸六峰,然而仅见其三,另三峰似乎“犹抱琵琶半遮面”。古语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巫山云雨的故事在民间是广为流传。徐光学也想看看那云环雾绕的神女峰上的神女。自然神女更是看不清楚的,他不觉沉吟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吟罢诗句,徐光学依旧昂着头,向高高的望霞峰顶望去。正如宋玉在其《高唐赋》所云:“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千载如斯。

后来,游船停泊在巫山码头。记者一行走出游船,走向巫山县城。在城门外,徐光学看到了传统“民俗园”和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特别是这些古民居颇有特色,大多都是“四合院”结构形式。徐光学饶有兴致地在这里参观,这些院落每间屋都有六根落地木柱,青砖为墙,青瓦覆顶,富有特色。徐光学觉得如果不拍下这些古迹文物,那简直就是对历史的犯罪。

在巫山县南一公里处有上下相连两个古溶洞。下洞洞内有泉流出,水尤清冽,甘甜清爽。洞顶千姿百态,形状各异,错落有致,四周钟乳石好像要往下流淌。在彩灯的衬托下,洞内异彩缤纷。据资料记载,公元1170年,诗人陆游入蜀时曾在此住过,并在其所写的《入蜀记》中记载道:

二十三日……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水流其中,解能入者,岁旱祈雨。

由此可见,此洞早在宋时就已享有盛名了。上洞是一个洞穴长廊。洞口乱石垒砌。洞左壁下,有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68年)碑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人和保全地利。此处实在太美了,徐光学在些留连忘返,不断地按动快门,拍下许多照片。

接下来,游船驶进了大宁河流向长江的入口处,再驶向北的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这里以山峰奇秀、碧水奇清、岩石奇美而闻名遐迩,并伴以险滩急浪、飞瀑秀泉,因此,这里号称“天下绝景”、“中华奇”。当然,这里除小三峡外,还有庙峡、剪山峡、七蟒峡、野猪峡等峡江,大峡连小峡,峡中复有峡。所有这些峡谷都兼有大三峡之胜,又各有自己的美丽。峡中,或奇峰突起,耸入云霄;或怪石嶙峋,各具形态。河道迂回曲折,或见急流如泻,或见清溪缓缓。沿途,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悬棺时时可见。

614日,游船进入瞿塘峡。瞿塘峡西起奉节白帝,东止巫山大溪,长约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最窄处仅几十米,似乎连老虎都能跳过去,又名虎跳峡。长江三峡,瞿塘峡最短、最窄、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名胜古迹也最为丰富的峡,以“雄”著称。特别是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又名曰“夔门”,所以瞿塘峡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美称。诗云“大江西来四千里,争入门夔一线天。”

在瞿塘峡的入口处原有一堆巨大的怪石滟滪堆横卧江心,使险要的瞿塘峡变得更加让人闻而生畏,古代民谣云“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这堆怪石已于1958年在疏浚航道时炸毁。瞿塘峡西入口处有两座山,赤甲山雄踞江北,绝壁如削;白盐山耸立江南,高耸云天。两山隔江对峙,宛如天造地设的大门。左边的名为赤甲山,据《奉节县志》载:“赤山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袒背,古曰赤甲。”每当烈日照之,红色的岩石就像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形成“赤甲晴晕”的美景;每当雨过天青,云雾环绕其间。它又像一个白色的瓷盘托着一枚红色仙桃,故又称仙桃峰。南边的山名为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现出一层或明或暗的银辉。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峡窄,人在峡中,仰视碧空,仅见云天一线,峡江两岸,双峰欲合,断崖千尺,山松倒挂,绿色青藤,秀幕高悬,峡江之水,排山倒海,浪舞群狮,势如山崩。这里历来是入蜀咽喉要冲,既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扼荆楚压群山”的雄伟嵯峨,又具有“高江峡急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险峻磅礴。整个瞿塘,风光雄奇,一路看去,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神奇画卷。最令徐光学惊诧的是北岸峭壁人工开凿的1,250米的栈道。这便是以艰险著称的菱巫古栈道。此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古人形容瞿塘峡是“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这条古栈道以东是风箱峡,徐光学在经过风箱峡时,亲眼看见悬崖几处保存完好的悬棺,还看到“孟良梯倒吊和尚”的奇观。在瞿塘峡南岸的绝壁上,他们还见到有人工凿成的方形石孔,自下而上成“之”字形排列,如同阶梯,这就是“孟良梯”。紧靠孟良梯附近的岩壁上有一奇石突出,很像光头赤足的和尚倒挂在悬岸上,人们叫它“倒吊和尚”。和尚的身体与山体合成一体,只是裸露的肚脐眼上长着一丛蓬草。

616日,徐光学等行到达白帝城。据《禹贡》记载,奉节县地垮九州中的荆梁洲。西周初年,这里被封为巴国属国——菱子国(又叫归子国)。秦统一后在原巴国置巴郡。白帝城历史却可追溯到西汉末年,白帝城原名叫紫阳城。公孙述于公元25年在此筑城,割据四川,自称蜀王,据说明良殿前白龙井有白雾升腾,这种现象被视为“白龙献瑞”,形似白龙。龙者,帝之相也。故公孙述自称白帝,建都于此,并将紫阳城名改为白帝城。现存白帝城乃明、清两代修复遗址。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气势雄伟壮观,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要观“夔门天下雄”,请君试上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距奉节城东8公里。

白帝城武侯祠两侧碑林富有文物价值,汇集着从隋到清各代碑刻70余块,其中以龙山公墓碑、竹叶碑、凤凰碑,清康熙皇帝御书碑最为珍贵。新建的竹枝词碑园和三峡木石艺术馆更添白帝城文化内涵。城内古建筑物,外部造型朴实无华,内部装饰古朴典雅;题刻书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让徐光学感觉到白帝城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古城,更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白帝古城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最长的一段汉代城墙,其文物价值不容低估。白帝城素有“诗城”之称。中国许多著名人物,如郦道元、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都曾旅居于此,并留下了许多诗文。如,白帝山半山腰上的西阁是“杜甫故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杜甫“白帝城下云出门……”的诗句都极大地提高白帝城知名度。三国时代刘备临终托孤的故事随《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而广为流传,更使白帝城声名远扬。可是,这座文化古城将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而永沉水底,于是,国家在努力抢救古文物,能挖掘的挖掘,能整体移走的就整体移走;那些不能动的文化与景观,就用图像形式保存下来。在这场大型的文物抢救行动中,徐光学所能做就是用手中的手中相机,按动快门,多留下几张珍贵的照片。“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抬高,白帝城将四面环水,真正成为人间仙境,其景色将会更加美丽迷人,那时游人可乘船直达城中。

72日,30多名记者来到川东重镇——忠县。忠县,古名临江县,唐代时名为忠州,民国初定名为忠县。被称为世界八大奇特建筑“江上明珠”石宝寨就在这里。石宝寨位于玉印山上,此山孤拔突起,势欲凌空。山下溪流,曲折环绕,山上草木,青翠欲滴。此处素有江上“小蓬莱”之称。石宝寨在中国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建筑,游人自下而上观之,更觉此寨蔚为壮观。全寨由大门、层楼和楼顶古刹三部分组成。通约56米,重檐高耸,构心斗角,飞阁点翠,通寨流丹。整个石宝寨,体制宏大,雄伟壮丽。

忠县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古代因其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纯朴,而发展成为川东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既是一片钟灵毓秀、天宝物华的热土,又是一块潜力无穷、尚待开发的宝地。勤劳勇敢的忠县人民将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徐光学关于忠县记忆最深的是路边风味小吃,比如细嫩香绵的石宝蒸豆腐和金黄油亮、香气四溢、软而不粘的香山蜜饼。据说,此饼为唐代诗人白居易忠州任刺史时所创。其他名特小吃还有七层糕、豆腐丝、折珠蛋、萝卜丝油饯、冲冲糕等,所有这些小吃,色、香、味、形独特,风味各异。忠县名人辈出,历史上的巴蔓子、严颜、甘宁、文立、秦良玉等或因功业卓著而被忠县人世代传颂,或因品德高尚而被忠县人颂扬。

徐光学此行的最后一站是丰都古城。

丰都,古代时为“巴子别都”,东汉时置县,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这里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更奇。丰都附近的平都山自古就以风景美丽著称,古人称它“洞天福地”是道教72“洞天福地”之一,因苏东坡畅游丰都的平都山所题“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将平都山改“名山”。名山之上,羊肠小道,曲折幽深,石径弯弯,萦迂回环,引人入胜;名山之下,大江流水,滔滔不绝,远接天际,江面之上,帆影点点,百舸争流。徐光学立在山顶,放眼四望,高山急流,尽收眼底,视野相当开阔,立刻感动心旷神怡。然而,丰都号称“天下第一都”却不是这美丽的风景,而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鬼城。

“鬼城”是“鬼国京都”,以“幽都”著称于世,整座城市就是一个神话色彩浓郁的“阴曹地府”。于是,他们走向“幽冥”魏晋时《度人往》记载,丰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宫九府”,宫阙楼观贵似天庭,鬼帝坐镇在此,统亿万鬼神。丰都集儒、佛、道等民间文化于一身,是一座民俗文化艺术宝库,向来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人类灵魂之都”。

当船靠岸后,徐光学等登岸,行不多时,就发现一座高大庄严的牌坊矗立眼前,上面嵌着一块写有“鬼城”二字的匾。进入鬼城后,行伍出身的徐光学,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街看上去阴森恐怖,店铺里卖各种鬼物头像。

在丰都,徐光学等人首先参观报恩殿。殿内塑报恩菩萨目莲,两旁是他的弟子闵公和闵志。目连也叫目犍莲,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神通广大,能飞上兜率天,又行孝第一,受世人敬仰,据说殿内香火终年不断。据《佛说盂兰盆经》载:目连长大后,对出家人很敬重,并向往三宝(佛、法、僧)。但其母却打骂僧道。目莲回到家里后,听到邻人的议论,就责问母亲。母亲发毒誓说:“如果我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果然母亲第七天暴病而亡。母亲死后,被打下十八层地狱遭受苦,变成馁鬼。于是目连在农历七月十五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人,为其你母亲超度,其母终于被救。这便是后来佛教盂兰盆会的起源。佛主见目莲如此行孝,就封目莲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统管阴曹地府。他是最后一个加入四大菩萨行列的。地藏的“大愿”,文珠的“大智”,普贤的“大行”及观音的“大悲”合称为佛教之四大美称。大殿正前门以红黄两色调为主,楹柱上有一副对联:

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

尊敬老人,为古国历史之明。

徐光学走过报恩殿,又再上“金桥”、“银桥”、“奈河桥”,参观寥阳门、寥阳殿、无常殿等,再向前走就到了鬼门关、黄泉路。一路上,“鬼”名叠出,迷离徜恍,徐光学觉得恐怖似乎一直跟在身后。后来,他来到天子殿和二仙楼。

过了考罪石,步入天子殿的石级,就有黑白无常,鹰蛇二将又跃入眼帘。无常是民间传说中的勾魂使者,又分黑白,白无常专司“迎孝接善”,热情周到,帽上有“你也来了”;黑无常专司“锁恶拿项”,青面獠牙,帽上有“正在捉你”。对面是鹰将和蛇将。别看这两位面目可怖,他们却嫉恶如仇。平常,人们只知道蛇很可怕,但蛇重情重义之处却鲜为人知。《山海经》里许多神灵都是人首蛇身,神话中伏羲、女娲也是这样子。关于这位蛇神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据《清嘉录》载:宋朝时,有一位儒生在山中拾到一枚蛇蛋,便把它放在怀中,回到家中时,怀中的蛋已孵化成一条小蛇。儒生不忍弄死它,就用一只旧靴子把它养起来。儒生爱吃馒头,每天都用馒头喂小蛇。小蛇渐渐长大,对儒生非常依恋,常在他的颈项上爬来爬去,十分亲昵。有一次,儒生进京赶考,就将蛇留在家中。邻居发现有金甲神出入儒生家,以为妖怪,便持刀来战,结果大败而归。这事让官府知道,也来征讨,结果仍大败而去。儒生考毕回家,邻居将此告之,儒生大笑“哪有什么金甲神,那是我养的蛇,我一叫它就会来”。果然蛇闻主人之声而出,与儒生像往常一样亲昵,儒生一挥手,它又慢慢退回去。

天子殿始建于西晋,距今约有1600多年历史,由牌坊、山门和殿堂三部份组成,牌坊为木石结构的三重檐坊,山门为重檐歇山式,殿堂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穿透式梁架天子殿坐西向东,两边钟鼓楼均为四角攒尖顶,殿堂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此殿是鬼城核心,也是名山上建筑年代最久,面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庙宇。

门前是由阎罗王亲自拷问的考罪石,凡是前来报到者,都要单脚站在考罪石上,抬头挺胸,目视门上的“神目如电”四个字三秒钟者,通过者不罚。否则,就会被放入十八层地狱。正如对联所云:

任尔盖世奸雄到此亦应丧胆,

凭他骗天巨手入门再难欺心。

殿左右廊房设东西地狱(或称“十八地狱”),里面有执法诸王上坐,有乱臣贼子、奸佞小人受刑组像,构成一幅阴森可怕的阴司地狱图。钟鼓楼下,左右分别塑有鹰、蛇二将和鸡脚、无常二神像,旁边分别有联云:

鹰将狰狞,使奸佞丧胆;

蛇神魍魉,令邪恶忘形。

另一联云:

白石无常爷,迎孝接善;

青脸鸡脚神,锁恶拿顽。

紧靠天子殿后是“凌虚阁”(清朝改称“二仙阁”)。徐光学等人登上二仙阁,来到名山最高处。相传“此楼为汉代方土王、方平、阳光生成仙飞升之地”。二仙阁为三层檐八角攒尖顶样式木质结构。楼顶用锡瓦覆盖,远望之如金顶,熠熠生辉。各层内均有塑像:一楼为华光大帝;二楼为飘海观音,旁塑金童玉女;顶楼塑王(方平)阴(长生)对弈像和渔樵观战组像。在楼内,徐光学看见到何世祯撰写的一幅门联,并特地记了下来:

飞阁静涵天,常余云气奔城脚;

娟峰妙扦水,犹带江声挂树枝。

他后来来到武庙牌坊。该牌坊有名联数副,其一为:

德齐忠显,刚强直理;

神威灵佑,浩气英光。

其一为:

孰先孰后,立德立功立言,皆古之圣也;

可步可趋,不忧不惑不惧,何有于我哉?

再经过望乡台、十二殿,徐光学等便来到阴阳界、九蟒殿。出这两个殿,他们便回到原地----“鬼城”牌坊。

走过鬼城,徐光学结束这次大型文化之旅。199375日,徐光学随其他记者从“鬼城”丰都乘游船返回宜昌城,在宜昌休整两天后驱车返回武汉。所有参与此次大型文化活动的记者将其拍摄三四十筒胶卷,交给科技日报社冲洗,并集成“中国三峡”大型画册,拟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徐光学把他所拍摄胶卷交给科技日报社,然后与同行的记者告别,乘飞机返回合肥。

徐光学以记者身份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文化活动,这种文化之旅是辛苦的,更是愉快的。说辛苦,是因为路途遥遥,任务艰巨;说愉快,是因为感受深刻,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文化之旅,徐光学既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又了解长江三峡几百公里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美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更加激发了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情感。

【作者简介】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历任安徽日报社开发处处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安徽日报社审计处处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总监。

另曾任《中华讯报》记者;《市场了望》编委;安徽日报主办的《适用专利技术》主编。

    曾获“江淮十杰”,军队青年企业家、安徽省军区“四有”干部称号、安徽日报社优秀党务工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安徽省高级审计师评委会会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会员。先后在《诗歌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故事、诗歌、散文、论文1500多篇(首),110多万字。合作出版大型摄影画册《中国三峡》,著有诗集《月影花情》;散文集《心语足音》《爱与人生》;长篇人物传记《奔驰人生》(上、下)。其个人传略载《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六部辞书。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