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细、深、实、快”之典型引领:马飞班级管理经验分享

 老友茶馆 2021-12-13
玉不琢不成器

老师们,下午好:

刘主任头两天告诉我,让我谈谈实验班的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下面就结合我们两个实验班的共通的一些做法简单谈一谈,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其实很多做法都是我从我们一中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中那里看来的,问来的,学来的。下面就给简单的谈几条具体的做法。

教育最大的特性是人与人的影响,具体来说,一个是同学与同学之间,一个是同学与老师之间,特别是班主任对于班级的影响又是最大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的基本思路充分处理好这两天线。

一、班级价值观构建

我们班的价值观很简单,团结至上,荣誉至上,学习至上。军训之后,做了调整,学习至上放在了第一条。其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学习至上,里面的内涵很多,具体再给学生阐述的时候,我侧重于两条,一是学习是学生时代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二是努力是最好的天赋。

学习是高中阶段每位同学都避不开的重要话题,是高中阶段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高中阶段的最强的幸福感,一定是通过学习得来了,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据我观察和了解,有一些同学是比较聪明和具有天赋的,但是呈现出成绩却不太理想,主要是没有一套规范的学习方法,我时常给同学们说努力是最好的天赋,只要不努力,放松自己,时间是不等人的,上天会有最快的方式收走的你的所有的天赋,能够看清努力本身,或者能坚持努力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就是上天所赋予你的最大的天赋。

二、学习内驱力构建

高中三年的学习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三年中学生是否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长而持久的进行主动学习,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质量。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一直侧重于这方面的引导。

我想有内驱力,就必须有内心的满足,内心的满足感之后才能主动的去追求,学生时代内心的满足我觉得就是学习上获得满足,这种满足感学生也很容易获得,比如解决了一个问题,学会领悟了某个知识点,成绩的进步,学科目标的实现等等,这些都是基于在平时引导学生对于每一科都有一套可持续操作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上持久的去做,而且会做。

我采取的第二个方式主要是目标引领,这个目标一个是短期目标,这个大家都在做。另一个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方式就是通过给他们讲不同领域的人物事迹,比如黄大年,因为当时在一个学校,听了他非常多的故事,我就时常给学生讲,讲黄大年的选择,讲他的地球物理战略能源问题,讲他如何把学校的东西切切实实地运用上的。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我给们讲于敏,讲谈唐敖庆,再比如现在正在计划性给学生放一个视频《北大学科》里面涉及到数学、法学、生科、信科、元培、考古、物理、医学等,主要目的也是让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学科有一个更高的认知,现在所做就是在为将来打下基础。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有想法,给他们开开眼,或许就能埋下种子,让他们能有所追求。

三、认知理念的更新

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主要的线有这样三条,一是点圈模型,一是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一是做学问。

所谓点圈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三年时间的时长和重点节点,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解决掉出现的核心问题,而不能反复炒冷饭。

一是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这句话是朱熹说的,我认为也是朱熹关于论学的最精妙的地方,具体意思是说古语“课程”,是指课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学识成长的过程,从长远看,宽着期限,是指学业的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立课程,是指要阶段性设置发展目标,花大功夫去实现和充实它!尖子生在基础年级我觉得基础更应该要打好,这就需要学生每天有目标,每天有进步,且在完成这些目标的时候深度完成,形成学习闭环,这就需要大功夫。

做学问,这个词,我一直觉得这个词很遥远,后来听到刘旭敏老师经常说。“同学们,好好念书,做学问”,后来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学生每天都是在学问。后来我就从刘老师那里学来,我也就经常给同学们说,好好做学问,我觉得“同学们静下心来做学问”比“同学们好好学习”仪式感更强,更具有杀伤力。但是这个学问怎么做,我认为分两块,一个是“做学”,一个是“做问”,“做学”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做学,既怎么学,我要求学生把老师在每堂课上提到的学习方法,注意事项等可以记录下来,每一周进行一个汇总总结,在和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类比,从而总结出自己的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我们的学生比较弱的是“做问”,主要是不会问,还有不敢问。只要学习,就会有思考,只要有思考,就有问题,就有分歧,这样其实就会有发现发明创造,让学生从理念上有更新,打开学习思路。

四、其他的一些具体措施

还有其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陈主任经常在关键节点给我们指点迷津,刘主任对我们两个实验班更是无条件的支持。

分层目标生,落实李校长的措施,刘主任崔老师迅速商定,任课老师人手一份。有效果

学科评议人制度,灵感源于赵校长,结合大学学术会议制度,周期一周,学生互助。

我们的学生,更像是一块璞玉,需要班主任去发现,更需要我们智慧的老师用心雕琢。,

对于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有高尚的品格,有科学的方法,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有足够的韧性,他们一定会变得更好。

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