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伟望 | 不容错过:自由 美食 山水——读汪曾祺《一束光阴付苦茶》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12-13

不容错过:自由 美食 山水

——读汪曾祺《一束光阴付苦茶》

文/袁伟望

《一束光阴付苦茶》共分四辑:西南联大、谈古论今、鸟兽虫鱼、南北游踪。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汪曾祺作品精选集。读完全书,我不明白,为何书名要用“一束光阴付苦茶”。翻读全书40篇文章,没有一篇是用这诗句作题目的;低头沉思,“一束光阴付苦茶”也概括不起来全书的内容呀,可又分明地感觉到,这诗句切合有“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之称的“中国”汪老头的性情。

“一束光阴付苦茶”,出现在《西南联大》一辑的第一篇《七载云烟》里。说的是“昆明的大学生(男生)不坐茶馆的大概没有。一日无此君,有人一天不喝茶就难受。有人一天喝到晚,可称为'茶仙’。”还说到茶仙分为两派,各有各的茶趣,还说到汪老头自己写过《泡茶馆》的事,并引诗为证,此时出现了“一束光阴付苦茶”:“水厄囊空亦可赊,枯肠三碗嗑葵花。昆明七载成何事?一束光阴付苦茶。”顺着再读“水流云在”一节,我忽然明白,西南联大,真如云如水,水流云在!西南联大真的如“神”一般的存在!新中国的巨大成就是有西南联大播下种子在发挥巨大作用的!汪老头一开篇就是“天地一瞬间”!人生不就是划过蓝天的一束光阴吗?汪老头说了:“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大,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个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新校舍。”西南联大,他们的一生,是做有益事的一生,是做贡献的一生!我似乎明白“凤凰”编辑们的用心与意思了。

当年,西南联大的教授、学子们是真就“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如完成了《云南矿产普查报告》,写出了《中国植物志·云南卷》,还有其他的种种科研成果,只是汪老头不知,他没说。汪老头说:“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西南联大的“为学为人”,开放,新鲜活泼,虽是抽象的,却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影响确实存在”,真的是“如云如水,水流云在”。西南联大七载,似乎一切都装在汪老的心头,七载云烟里“寻找潇洒”的汪曾祺,逛书店、逛裱画店、逛茶叶店……深入到生活的里层,切切实实地体会“这就是生活”,切切实切实地为自己的“闲看”,在人生活气味浓稠地地方,为自己看到的卖木柴、卖木炭、卖砂锅、卖粗瓷碗的一点细节而感动。那骑了毛驴考大学的,那一群唱着“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官阙……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西南联大校歌陆路、海路长途行走迁徙的,轮船上另开一箩高粱米饭就咸鱼、小虾使“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学生得到安慰的,还有新校舍每月月初一次的“国民精神总动员月会”,还有听着铁皮屋顶乒乒乓乓声响听教授讲《黄冈竹楼记》的……虽是一座战时临时性的大学,“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读着,想着,我也会像汪老头一样说出:“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喔,我们中国的西南联大!只可惜我没有接受到那时那样的教育。西南联大的新校舍是怎样的呢?翠湖又留下了哪些心影?为什么翠湖会那么让人想念?白马庙、观音寺有什么故事?汪老头的同学与先生们又有怎样一番风骨与风情呢?金岳霖先生,名气大着呢,我知道。强烈坚毅的闻一多,“何妨一下楼主人”先生讲《楚辞》会有多精彩?吴雨僧有哪二三事让汪老头记忆深刻,思念深长?那个打起无锡腔,把一首词高声“吟唱”一遍,然后加一句短得不能再短的评语,如“'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就算讲完一首词的唐立厂先生呢?西南联大不怕新,不怕怪,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喜欢只抄书、无创见。西南联大有这样一种学风:宽容,坦荡,率真。西南联大的学子离而不休、退而不休,不会听鸟养花,优游终老的,他们离了退了,还在查资料、写论文,在培养博士生、硕士生。西南联大,真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有一位外国作家说西南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是啊,为什么呢?这位作家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自由。我感谢汪老头当年的“吊儿郎当”,感谢当年他的同学们着意在“苦茶”中寻找真理、寻找智慧的心性。当然,这里头也包括了汪老头“自由”地“寻找潇洒”那动人的一瞬。

汪老头谈古论今,自有一套,让人读着欲罢不能。在这一辑里,汪老头他说“八仙”,说“罗汉”,也说人物,如建文帝的下落,徐文长的婚事,建议为吴三桂写传等。还说着严子陵钓台,北京的钓鱼台、午门、玉渊潭的传说。这些我似熟悉又觉陌生,读读这些儿汪老头“谈古论今”的文字,很长、很涨知识的样子。今天,在玉渊潭传说中,我特别识得了北京的“供”。我感觉到了中华民俗中的那种甜蜜香。汪老头是这样写的:

北京人家过年,家家都要有一盘供。南方人也许不知道什么是“供”。供,就是面擀成指头粗的条,在油里炸透,蘸了蜂蜜,堆成宝塔形,供在神案上的一种甜食。这大概本来是佛教敬奉释迦牟尼的东西,而且本来可能是庙里制作的。《红楼梦》第一回写葫芦庙中炸供,和尚不小心,油锅火逸,造成火灾,可为旁证。不过《红楼梦》写炸供是在三月十五,而北京人家摆供则在大年初,季节不同。到后来,就不只是敬给释迦牟尼了,天上地下,各教神仙都有份。似乎一切神佛都爱吃甜东西。其实爱吃这种甜食的是孩子。北京的孩子大概都曾乘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偷偷地掰过供尖吃。到了撤供的时候,一盘供就会矮了一截。现在过年的时候,没有人家摆供了,不过点心铺里还有“蜜供”卖,只是不复堆成宝塔形,而是一疙瘩一块的。很甜,有一点蜜香。

爱美食,是汪老头最可爱之处了。全书首篇就多处写到吃,如“采薇”中,爱吃的大学生,钱逐渐用完,吃不了大馆子,就吃米线、饵块。汪老头说“米线上桌,都加很多辣椒——'要解馋,辣加咸。’如果不吃辣,进门就得跟堂倌说:'免红!’”这是不是让人很有一些现场感?汪老头还把昆明的吃“摄其大要”写成打油诗一首:“重升肆里陶杯绿,饵块摊来炭火红。正义路边养正气,小西门外试撩青。人间至味于巴菌,世上馋人大学生。”那食物的色彩,那谗人的大学生。有吃的地方,汪老头都不忘提那么一笔,写“草木虫鱼鸟兽”“叫蛐子”时,汪老头说:“叫蛐子是可以吃的。”还很讲究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中,一会就熟了。味极似虾。”好多未载做法好吃的东西,汪老头就写得特别馋人:“还有一种很特别的菜,油炸的绿叶(藿香),泰山的特产。颜色碧绿,入口酥脆而有清香,嚼之下酒,真是妙绝。”现在有多少人在山珍海味面前说“真是妙绝”的呢?!汪老头在“南北游踪”中写《初访福建》写福州,也写到吃,说“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鱼丸、肉丸、牛肉丸皆如小桂圆大,不是用刀斩剁,而是用棒捶之如泥制成的。入口不觉有纤维,极细,而有弹性。鱼饺的皮用鱼肉捶成的。用纯精瘦肉加茹粉以木槌捶至如纸薄,以包馄饨……”如不是特别留心,哪能把做法观察得那么细,写得那么真切呢?写美国公园,有一些铁架子,也不忘记提那么一句“是供野餐的人烤肉用的”。哈萨克吃羊肉和内蒙不同,哈萨克怎样吃呢?汪老头说:“一个大磁盘子,下面衬着煮烂的面条,上面覆盖着羊肉,主人用刀把肉割成碎块,大家连肉带面抓起来,送进嘴里。好吃么?好吃!”

“南北游踪”共精选10篇。与前面三辑标题参差不同,标题全用四字。这辑从《昆明的雨》入《滇游新记》,似在回应全书前面的“西南联大”。所选10个游踪也很有一些说头的,如《天山行色》《泰山拾零》《长城漫忆》《皖南一到》《湘行二记》《四川杂忆》《初访福建》,最后落地的却是《美国短简》,古今中外,视野开阔,方方面面似乎都有所照应。这山水游踪所履所记,不论是“行色”“拾零”“漫忆”“杂忆”,还是“一到”“二记”“初访”与“短简”,都是贴上汪曾祺的山水标志的。单一篇《昆明的雨》,就让人赞叹不已!现在都被选进中学教材,让后人学习。苏东坡有言:“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汪老头的文字就有这样的奇妙。汪老头自己自然地表白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能使人感情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那种感觉有吗?我似乎有了那么一点。《昆明的雨》,就像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都传达出这两老头各自散文的神韵与独特的精神气质!《天山行色》诸篇,多以短篇勾连,轻灵活泼,读来轻松惬意,美好得让我有一种欲望:想亲切地去拥抱山水。

汪曾祺的《一束光阴付苦茶》寻根、求真,拥有滋润生命的温暖,赋予人最深刻的人间美好的感受,“一束光阴付苦茶”,是不急,是不燥,是一种坚毅,是一种中国式的不屈精神,一束光阴在苦茶中酿成一种精神,绵绵而不息。有作者说:“这样一个集文、字、画、诗于一身的文人雅士,又通俗得那么优雅温暖,真是个异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代表着的中国大夫这个稀有品种也彻底绝种。汪曾祺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生命的温暖,他一直在,而且一直滋养着一代代人。错过汪曾祺是你们自己的损失。”我想,我又怎能错过汪曾祺这可爱老头呢?汪老头还在,一直在,在滋养一代代中国的人。

20211212晨)

袁伟望,出生于宁海。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委员。著有散文集《记得香花山》《山水间.宁海》《勿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四明老朽
题字: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