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际关系中,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剽悍晨读 2021-12-13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12月13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不在乎的勇气》。

这本书是由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大岛信赖所写。作者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给了你64个钝感练习心理策略,帮助你摆脱忧郁、焦虑、郁郁不乐,找到内心安定的自己。在书中,他想告诉你的是:别人的意见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一举一动?”

伤害

明明大家都是平等关系,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不管是同事、朋友、亲人,本质上你们都是平等的,并没有谁高谁低之说。

即便是你给人打工,你们的关系也只是一纸契约,薪水和能力是匹配的。剩下的,如果你不想承受,完全可以无视。

但为什么你还是很在意呢?

答案是:模糊。

很多人是分不清“工作”和“关系”的区别的。

他觉得维护好关系,即便自己吃点亏,只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自己在工作上也能少受伤害,或者得到点好处。

可是,这完全是错误的。

同事对你言语不善,如果你不反击,或者不表达不满,他就会形成习惯。在工作上,该是他的利益,还是他的利益,他不会因为这种习惯而退让。

领导拿你出气,一旦你承受了,或者还示好了,那你就会变成他情绪的渲泄出口。

因为粗暴地对待你,没有成本。

没有人会关注一件不需要成本的事。

程序

伤害是有程序的。

比如,你想着好好工作,然后喝了杯精致的咖啡,可偏偏就在这种干劲十足的时候,突然瞥到同事那张阴沉着的脸。

于是,你开启了惴惴不安的模式。你暗自忖度,我好不容易想要认真工作,同事的这副表情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吗?他是不是觉得我上次提的意见有点尖锐了?他会不会觉得我有点自作主张了?

你不由地陷入了各种推测中,不安的同时,还引发了对同事的愤怒与不满。

就这样,你被内心充斥着的各种情绪支配着,最后自己一点儿干劲都没了。

接着,你实在忍不住了,问了一句:“你今天没事吧?”

结果,对方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没什么。”

你接着又问:“有什么事,你尽管跟我说吧。”

对方便开启了吐槽模式:“你是谁啊?我为什么要跟你说?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这一聊,不要紧,你们的关系莫名其妙的就崩了。

但其实,对方只是在烦恼自己家里的事。

而你,刚好是那个发泄了也没有反抗情绪的人,是那个即便伤害了也不用支付成本的人。

换个人问他,比如他的顶头上司。没准,他还会给对方哭诉自己的不幸。

这就是伤害发生的全过程。

其他场景下的伤害过程,也大体跟这个类似。

应对

对于这种由胡思乱想带来的伤害,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你一定要清楚一件事:他人的言行未必有深意。

这个是作者的论断,也是事实。

你脑子里构建的情况,是虚幻的。而他人的人生是真实的。

什么意思呢?

不管你脑子里在想什么,但你每天都需要应对各种事情,做各种工作,别人也是一样的。

你拥有现在的工作,是能力和收入的匹配。

别人也一样啊。

他不给老板创造价值,他也得走。

他的处境和感受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你把他的烦恼跟自己捆绑在一起,就纯粹是无中生有。

所以,工作是工作,工作场合聊的就是工作的事;关系是关系,关系好坏对工作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你们在工作上有交集,那本质上也是工作的重叠,而不是关系的重叠。

你们的任何动作和语言,都得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相反,即便你们关系再好,一旦工作出了问题,你们的关系是帮不上一点忙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结果负责。

总结一下,“不在乎”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稍微理性点,就可以做到“不在乎”。因为“在乎”是一种情绪,是感性的。而你的“在乎”,只能被同样“在乎”的人接收到。这是一种筛选;这也是一种概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