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踪皇后”沈珍珠的一生有多难,26岁失踪,被四位皇帝寻找46年

 思明居士 2021-12-13

沈氏家学渊源,沈氏本身也是才华横溢,想来李适自小的教育都和沈氏离不开关系。所以在阴谋重重的后宫,难以见到父亲的李适,印象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温柔良善的母亲。这在李适的一生,留下了太多抹不去的印记。 这位失踪的皇后,历史上有关她的信息少之又少,只有一个沈氏,却没有记载名字。

文章图片1

沈氏出身官宦世家,作为大家族的女儿,年龄正好的沈氏成为了良家子进了宫,被当时的太子李亨词条赐给了自己的儿子,当时的皇长孙李俶词条。

当时的皇帝是唐明皇李隆基词条,后宫最受宠的就是杨贵妃杨玉怀。九皇子李亨能坐上皇位,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隆基在前期把自己的儿子杀得差不多了。所以作为太子的李亨,那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6岁失踪,被前前后后四位皇帝寻找46年,“失踪皇后”沈珍珠的一生有多难?这位历史上的睿真皇后究竟为何失踪,又为何被寻找?接下来一起看看她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吧。

文章图片2

沈珍珠与李俶的恩爱时期

沈珍珠是幸运的,在那个女子没有多少地位的年代出生于官宦世家。父母很是开明,自小便将她仔细教养,她想多读书父母便给她请最好的先生,教她读书识字,辨明是非。就这样,沈珍珠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了。然而长大后的命运却不知该说她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开元末年时,沈珍珠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被太子李亨赐给了皇长孙李俶。

就这样,沈珍珠成为了东宫长孙李俶的一个侧妃,是的,你没有看错是侧妃。按理说沈珍珠出生于名门望族,这样的身份放在任何一个官宦人家都是做得了正妻的,可入了皇家,纵然她有千般才华万般容貌也只能做一个侧妃而已。虽然只是一个侧妃,但沈珍珠生的倾国倾城,又有才华,时常可以和李俶下棋谈心,排解忧难。因此,她得到了李俶的所有宠爱。

但最后坐在正妃之位上的却是崔氏,崔氏生性跋扈,没少给沈珍珠苦头吃,但因她是杨玉环的外甥女,为此人人都让她三分。沈珍珠吃了不少崔氏的苦头,但有着李俶的宠爱,在不久后,她还是生下了李俶的长子李适。那时她才年仅15岁,但她不仅没被大嘉奖赏,而且还悄无声息的消失了,这又是为何呢?

文章图片3

朝代动乱沈珍珠颠沛流离

提到唐朝,不论有多繁华多发达,但都绕不过一个事件,那便是安史之乱。在这场战争中,有着无数的天之骄子黯然退出,同样也有不少惊才绝艳之辈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宫中,时肃宗李亨为东宫皇太子,将沈氏赐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唐代宗)。

唐代于宫廷外采选良家子为皇子孙妃嫔及宫内女官的补充,被选之人需要按礼聘纳。唐代对良家子的要求祖上为非刑戮之家,也非微寒之族,因此身世良好的世家官宦之女就成了首选对象。按照玄宗朝采选标准,沈氏应该是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女子。

天宝元年(742年),沈氏为15岁的皇长子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唐德宗,日后沈氏成为代宗皇帝妃,唐德宗继位后更母凭子贵被遥尊为皇太后,并由唐宪宗追尊为睿真皇后。

大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皇子妃皇孙妃仓皇出逃,太子李亨等皇子皇孙也在其中,沈氏与部分皇室宗亲则未来得及跟从并落入安史叛军手中,囚于洛阳。根据资质通鉴记载“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则沈氏当时可能处于延秋宫门之外,未被及时带走。

文章图片4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携家眷逃难,但毕竟是逃难,又匆忙。自然顾不上带许多人,因此只挑了皇室的核心人选随行逃难。其中就包括李亨和李俶,还有沈珍珠生下的李适,都被一同带走,崔氏因为娘家的关系自然也是跟着走了。

而沈珍珠却无权无势,只是东宫的一个小侧妃而已,自然是没有资格随行逃难的,即便李俶有心想带着她,可终究做不了主。就这样,沈珍珠一个弱女子被留在了洛阳,当时的洛阳被叛军攻破,鱼龙混杂。她身为皇室中人,娘家又无甚实权,她会有怎样的遭遇,我们大概可想而知。

但那些皇室的达官显贵们在叛逃的路上也不太平,他们先后经历了叛军的追赶,自己内部的动乱。最后这一动乱以杨贵妃自缢,李亨正式登基告一段落。李亨登基后,封自己的长子李俶为兵马大元帅。可李俶的内心却并不开心,他始终认为自己有负沈珍珠,这个他深爱的并且给他生下了长子的女人。虽然当时他没有决定权也没有选择权,可他依然深深的懊悔着。

终于,在李俶一天又一天的搜寻中,他找到了沈珍珠,并与她相拥而泣。可彼时的明争暗斗太过严重,李亨还尚未坐稳皇位,李俶也没有太大的权利,若是这个时候将沈珍珠接回去,只能让她承受更多的非议,甚至会为了皇室的名声,强行逼死她,于是李俶将她藏在了洛阳,只时不时的过去看她,两人倒也恩爱,但没人会想到,这些日子竟成了他们二人最后恩爱的时光。

幸福的时光没过多久,天下大乱,李俶被召回长安统领军队,保卫国家。李俶作为下一任皇位的继承者,身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他认真的叮嘱沈珍珠要好好照顾自己后便回到了长安,本想着这次动乱结束后自己就可以将沈珍珠接回长安,从此一家三口团聚。

文章图片5

莫名失踪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洛阳,在东都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叛军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复杂的原因以及出于对沈氏安全的考虑未能将其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据考证,沈氏族人于北周时由吴兴北迁至洛阳,故沈氏之前极有可能随家族定居于洛阳)。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在此之前李光弼已移牒河南尹李若幽带领官吏民撤离洛阳避难,因此洛阳是一座空城,史书并未记载此时沈氏去向。

但是天不随人愿,洛阳竟然再一次的被贡攻陷了,李俶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怒,立即调遣无数的兵马亲自上阵收复洛阳,但等李俶万千辛苦的收复洛阳后,却发现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下落,毫无消息。不知是被叛军抓了去亦或者是逃难远走。

文章图片6

天子寻妃 皇帝寻母

李豫即位后,命太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与郭子仪李光弼共同领命收复洛阳。宝应元年,洛阳收复,但沈氏依然没有下落。唐代宗因此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使者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在唐代宗永泰元年曾有寿州(今安徽寿县附近)崇善寺尼姑广澄诈称沈氏,经过有司检验其实广澄从前的身份是少阳院的乳母。

大历十四年(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皇太后”,举办封册之礼在含元殿,好像皇太后亲自来临,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为了寻找生母,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沈太后在洛阳找到了,长安城中一片喜悦,唐德宗将其迎入东都上阳宫,派遣宫女百余人,怀着御赐之物到上阳宫供奉“沈太后”。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德宗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文章图片7

此后的年岁里,任凭李俶千找万寻,却始终找不到沈珍珠的下落,这也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后来,他们的儿子李适登基后,也没有放弃继续寻找自己的母亲,可是依然没有任何消息。多年来,连沈珍珠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李适感到钻心之痛又无可奈何,至死,他都没有放弃寻找母亲。一直到沈珍珠的曾孙唐宪宗继位,这场历经46年寻找她的道路才终止,唐宪宗将她追封为睿真皇后,以衣冠冢的形式陪葬于李俶的身边。

我们可以根据史书记载看出来,在那个爱恨情仇皆能自己做主的帝王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李俶和沈珍珠在某一段时间里是真的幸福的生活过,也真心的相爱过。只是有很多的遗憾使他们未能长久罢了。

文章图片8

民间流传

当代观众对于睿真皇后的了解,多来源于电视系列剧《珍珠传奇》(1989)(施思饰)中的描述;尤其是片头曲《望断西京留传奇》中的歌词,“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慧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

一些观众对沈珍珠的了解还来源于《大唐荣耀》;插曲及片尾曲《唐韵》中的“墨浓映画眉,朱红落点唇。”

文章图片9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长子顺宗即位并于七月后驾崩,由其长子宪宗即位。此时,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无音讯,有司建议予以停止,同时发诏,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

但看完沈珍珠这一生和李俶以及她们的孩子多年的寻找,让我们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珍惜眼前人”,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身边陪伴自己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