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群星璀璨的香港影坛。 哪些演员抢戏? 估计要首推梁家辉,从走路的姿态、气场到皱纹、眼神和小胡子,他会利用自己的所有,去和对手较量。 紧随其后的应该是张家辉,“耶稣都留不住他,我说的。” 第三位可能是周星驰。在喜剧的国度,他属于站在那里就浑身是戏的状态,比如《千王之王2000》。 还有张学友和吴镇宇,他们的表演总有一点别出心裁。 刚好一掌之数。 那么有哪些演员是不抢戏的? 第一个自然是周润发,敦厚沉稳,他的江湖义气影响了很多人,戏路也如是。 其次是梁朝伟,表演精细入微,偶有侵略性但不突出。 第三个是郭富城,他异常专注存身于角色内里,与剧情相合程度很高。 此外还有双刘,刘青云和刘德华,也属于不带侵略性的类型。 也是一掌之数。 首先我们看“抢戏”的演员相遇情况。 2005年,电影《龙城岁月》。 大佬“大D”和小混混“飞机”的故事。 他们在一条船上遇见,两双小眼睛瞪出了火花。大D说“笑什么?有得吃你就吃啊。”然后扔过去一把陶瓷汤匙,结果飞机真的敲碎汤匙一口口吃了下去,期间两双小眼睛继续互瞪,最后大D被逼到打圆场,然后自己找台阶下。 单论这场戏,感觉飞机赢了大D,毕竟可能剧本里大D就不能拿飞机怎么样。 此时的梁家辉声望极高,而张家辉还在找自己戏路的过程中,与影片中的角色也正好相映成趣。 而张家辉以这场戏,正式开启了他的“斗狠”戏路。 这部电影是杜琪峰的经典力作。 其他的情况,比如周星驰遇到张学友是《最佳女婿》,张学友遇到梁家辉是《东成西就》,周星驰遇到张家辉是《千王之王2000》,张家辉遇到张学友是《赤道》,但这四部电影都乏善可陈。 应该没有太多遗漏。 所以抢戏的演员相遇,天花板作品或就是杜琪峰电影《龙城岁月》。 而“不抢戏”的演员组合就看点十足了。 1989年,高进被人陷害失忆,遇见了刀仔,于是有了《赌神》这部开创赌片风潮的电影,也几乎是王晶唯一的经典作品。 爆裂刑警袁浩云,遇见卧底警探江浪,是1992年吴宇森的《辣手神探》,其桥段被十年后的《无间道》借用。 1998年,黑警阿深与杀手耀东角力,一个焦躁不安,另一个不动如山,银河映像的《暗花》真的堪称技惊四座,尤其阿深手里那条汗巾都有了灵魂。 只剩下四周生命的阿华想找人玩一场猫鼠游戏,他挑中了谈判专家何尚生,这是1999年的电影《暗战》,又是银河映像,电影穿插了浪漫爱情,也有宿命的悲凉意味,确是一部佳作。 2002年,上文提到的《无间道》来了,“说好了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大”,警察陈永仁被赶出警校变成了小混混,混混刘建明被派去念警校变成了警察,源自《变脸》的架构,另一种层面的身份互换,无休止的折磨与宿命的轮回。 雅痞绅士的伪钞罪犯吴复生,与懦弱而无创造力的画师李问,联手制造了多起惊天大案,而且将伪钞卖到了全世界,但这一切只不过是李问的翻云覆雨手,来自庄文强2018年的电影《无双》。 毫无疑问,这六部电影都是经典。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种演员交错。 1987年《监狱风云》上映,钟天正和卢家耀,江湖义气与邪不胜正的故事,在绝对的气场面前,任何技巧都形同虚设。 有特异功能的阿星想拜赌神为师,但必须过赌神徒弟陈刀仔一关,最后二人合作战胜了坏人侯赛因,片末赌神下车那个镜头,气场可怖,这是1990年的王晶电影《赌侠》。 1991年,王晶故伎重施,又一部无厘头恶搞大戏开场,古晶对车文杰,片名《整蛊专家》。 讲义气的父亲与急功近利的儿子,该站哪边?以一场穿越实现了父子的和解,1993年陈可辛和李志毅联合执导了影片《新难兄难弟》。 1994年,彭绮华导了一部无厘头赌片,叫做《神龙赌圣之旗开得胜》,一场恶搞。 隐忍、嚣张和变态兼有的周朝先,正义的调查局干员方国辉,虽然正义必胜,但这却是一场周朝先的独舞与狂欢,1997年麦当雄电影《黑金》。 2000年,陈嘉上鼓捣了一出动作大片,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一个沉着稳重的警员,打斗精彩但故事乏善可陈。 洪仁就与左手,兄弟情义和江湖浪涌,故事颇为曲折,有意混淆叙事的因果,也与数年前那部《龙在边缘》略有相近,这是杜致朗编剧、黄精甫执导的《江湖》。 2012年,一场警队内部的高层争锋首度出现在大银幕上,刘杰辉与李文彬的唇枪舌剑,可列入影史经典,新导首作《寒战》。 此外还有2013年的《同谋》与《扫毒》。 从电影品质而论,《寒战》可谓天花板,其次是《黑金》和《监狱风云》。 从以上三种演员组合的案例分析,或可尝试结论。 当以那些“抢戏”的演员为主创阵容时,电影成为经典的可能性较低,需要有导演的强力压场和平衡。 而“抢戏”和“不抢戏”的演员相遇,产出经典作品的几率开始变大。 如果完全是“不抢戏”的演员参演,奉献经典作品的几率呈几何级数上升。 再推及即将上映的四部大制作香港电影。 比如郭富城与梁朝伟领衔的《风再起时》、梁朝伟与刘德华主演的《金手指》及郭富城与刘青云主演的《扫毒3》,还有梁家辉与刘青云主创的《风林火山》,从概率上来讲,前三部成为经典的可能性或许要大于最后一部。 但这只是可能性,不必然。 而表演的风格和方式,对电影的推动或者影响肯定存在。 该结论或是笑谈。 或是一语中的。 还可以延展到更多作品去观察和验证。 确有趣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