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偶像是谁?回答之前我们先谈偶像是什么?

 墨子连山 2021-12-13

人们倾向于将问题简化,如前面谈到的,这本是追求的方向,但问题出在,他们误以为追求简化问题的过程也是可以简化的,于是对于任何成功或失败都可以有一个简单的结论,成功的都是天才,我不是天才,所以我不能成功。这是一个万能的借口,好处在于,相比于强调客观条件,他显得更加谦逊和实在,让人无从反驳,天才的产生毕竟是个小概率事件。基于这种认知,人们自然不会去剖析天才,或许有些人尝试过,但大多数中途就放弃了,因为“天才”的形成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大多数过程中的信息又只有“天才”本人能够获取。我们倒不必以阴谋论的眼光去揣测“天才”们的主观动机,实事求是的讲,大多数“天才”只在某些方面极其突出,而这些方面通常不包含自我剖析,说白了,大多数“天才”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天才”,而更多的,他们自己其实也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

有一个初中生,初二的时候就跟大学生打篮球,每场比赛还能得十几分,大学生都说他是一个天才。初中生自己也觉得自己有些天赋,于是决定去体校进行专业训练,没准能成为下一个乔丹?他偶尔狂妄的这么想。一周训练结束,他果断放弃了,不只是技术和体力方面感到绝望,这方面绝望是理所当然的,更绝望的是对这项运动的认知都存在巨大缺陷。他以为自己每天打两个小时篮球,出一身汗筋疲力尽躺在球场上不想动弹,已经是极限了,而体校的同学们经常要训练到抽筋甚至呕吐。如果有一天适应了不再痛苦,那就意味着第二天教练又会加量了。于是他第一次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不是天才,即使体校里面那些飞天遁地的怪物们也都不是天才,那些大学生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初二的中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球了,那时他的球龄有八年,而很多大学生也只胡乱打了两三年而已,大多甚连高手和菜鸟都分不清。如果真的相信了这群菜鸟的吹捧,这个“天才”的下场不堪设想

还有一个高中生,他答卷子从来不需要草纸,所有的题目都可以心算得出答案,又快又准,同学们都说他是个天才,高中生自己也很得意。但是他的同学们并不知道的是,这位同学从小学就参加了奥数训练,一直到初中毕业,高中的很多方程对于他来说已经解过无数次,甚至一度都要解吐了,解方程的答案已经像九九乘法表一样刻在他的脑子里了,他甚至不用刻意去想,下意识就知道答案。

这类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可以预知的“天才”,但即便如此,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天才仍然是一种美好的现象,即便过程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和顺利,但追求这种结果并非什么坏事,如果你的出发点是美学的,那么“天才”是有必要存在的,当然那已经不是他的主要含义了。我们虽然不清楚产生天才的充分条件,或者更不负责任一点的猜想,根本不存在成为天才的充分条件,因为这背后又是一个混沌系统,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必要条件,或者某些因素可以增加天才产生的概率。

第一个是动力问题,什么驱使人成功?有人说是自律,但自律只是中间过程,而不是本质原因,我们仍然可以追问为什么自律?可以把原因分为两类,功利的和非功利的,这两个分类互为补集,合起来就是全集。功利必然有个有限的范围,而且随着结果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例如:工资由3000涨到6000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提升远大于从10万涨到20万。所以,功利的刺激是极其有限的。功利需求的底层原因是安全,而安全的底线是死亡,功利现在是一个消极因素,因为毕竟保证生命或者保证安全在今天的环境下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当我们远离死亡时,也就到了功利的边界,这个方向上再没有多少可追求的空间了。而非功利的范围则是无限的,而且没有边际,或者说永远达不到边界,因为死亡的另一端是自由,自由是没有限度的,这一点在《自由》中谈到。因此非功利是积极的因素,没有限度,因为没有限度因此也就不存在边界,进而不存在边界递减效应。二者比较,显然非功利原因应占主导。非功利原因中,如前面谈到的,好奇心是主要因素,这句话有独断论的嫌疑,这在前面谈到过,好奇心是由生物进化以及后天的社会中的进化两个混沌系统共同产生的,所以他暂时无法被继续分解,然而为什么好奇心是非功利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这一点还需在以后详细的谈,这里先不赘述。或许好奇心是一个底层假设,并不能进行论证,但是否可以证明其不可证明?这在《好奇心》中加以详谈。

天才是迷信的产物,只是这种迷信毕竟还是有限度的,通常停留在随口一说的程度,但如果迷信的程度升级,就有了偶像,再升级就有了神归根结底,偶像、神和天才一样,都是人懒于思考的产物,人们在建模过程中敷衍了事,直接得出一个聊以自慰的模型,并且对自身思维制造出的这些劣质品进行崇拜,这是一件相当滑稽的事。而在这个过程中,模型往往漏洞百出,但人们却仍想方设法进行补救,于是开始有人专门为“神”打补丁,后来形成了宗教。当然,如此这般强调宗教的消极意义也确实有失偏颇,我们需要将他放在他所在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在那段黑暗中,宗教确实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宗教属于这样一种问题,他是历史留下来的无底洞,横亘在旧道路上,好在我们找到了另外一条路,并不需要再去理会这个无底洞,因为目前看来确实没有好的办法分证实或者证伪宗教的理论,那就留待以后解决吧

宗教在物质匮乏年代给予人们终极关怀,是人们在痛苦中胡乱抓住的救命稻草。我们要感谢宗教,虽然他的根基有问题,目的也值得怀疑,但确实在人类最痛苦岁月中,给了我们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关于宗教,在《上帝》中会详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