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尤舒彻|桂枝去芍药汤,为何要去芍药?

 夜听风雨x8q45a 2021-12-13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的方证辨识要点在于“脉促胸满”四个字。

  在临床中,凡见到患者自觉心慌气短,或兼见有胸闷憋气症状的同时,还有脉数或不数而有早搏体征者,均可以用桂枝去芍药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多有良效。

  关于这一点,仲景先师在《伤寒论》中亦有例释可以资证:例如在大论177条中“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方就是在桂枝去芍药汤方的基础上,加入人参、麦门冬、生地、阿胶、麻子仁等益气滋阴复脉之品。

  促脉是什么脉?

  促、结、代是中医对三种节律不齐脉象的描述。

  这三种脉象都可以见到早搏,其中,促脉是相对数而见早搏者,病属胸阳不利;结脉是相对缓慢而出现早搏的脉象,以气阴不足者为多见;代脉则是缓弱而频发早搏,且不能速还的微弱脉,属阴阳俱不足之象,主脏器虚衰性疾病。

  为什么去芍药?

  关于本方证去芍药的问题,刘渡舟老师对此的阐释可谓是清楚明白,深谙仲师诣旨:

  “为什么去芍药?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芍药味酸,入血分和阴分,但对于胸阳之气不利,故要减去。根据张仲景用药的法度与原则,胸为阳,凡胸阳不利出现胸满,都去芍药;腹为阴,凡脾阴不利出现腹满,都加芍药。'所以去芍药者,乃避阴以救阳也。’

  其二,芍药会妨碍桂枝的宣发,有腾达、振奋心胸阳气的作用。把芍药减去以后,桂枝汤剩下的都是辛甘之药。桂枝和炙甘草就是桂枝甘草汤,有补心阳的作用。补心阳即为振奋胸中阳气,因为胸是心肺的“宫城”,心是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大枣和生姜可以调和营卫,兼能扶正。起到辅佐心肺的作用。故通过这些辛甘之药的互相应用,可以使邪气由胸还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