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石兴会

 中国文学档案馆 2021-12-13

碗里的温情
石兴会

 

那天,我陪爱人在省城一家医院查完体,信步走进就近的一家餐馆吃饭。
餐馆很普通,店面不过40平大小,仅能容下六张条形餐桌供顾客用餐,但收拾的干净、温馨。由于已是下午一点多钟,过了饭点儿,餐馆里没有别的客人。一位中年妇女正在仔细清洗一满盆的餐具。
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们点了两个菜,她就说:“我们的菜量大,不够吃可以再加,剩了浪费!”她转头冲店面后墙上一个连通后厨的小窗口报了菜名,“好哩”!里面随即传出一个男人的应答声。两个人都是朴拙的鲁西北口音,想来他们是来自于鲁西北农村的两口子,来省城开的夫妻小店儿。
一股寒风扑进屋来。门开处,走进两个中年男女。他们身穿的棉袄款式过时,且有些破旧,脸色黑瘦,神情忧郁,眼睛布满了血丝,女子的眼圈红红的。这使得他们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很多。他们在离我们稍远的一张餐桌旁相对坐下,看样子应该是一对夫妻。
女店主麻利地给他们沏了壶热茶。
“吃点啥?”
“一碗白菜炖豆腐吧。”
“别的呢?”
“不要了。”
“要放肉吗?”
“不放!”妻子抢着回答。
男子转过头,怜惜地看了看瘦弱的妻子。
女店主转身告诉给小窗口后面的男人,便又去忙她的活计了。
等待饭熟的功夫,那对夫妻就相视着说话。声音很低,但因为此时餐馆里没有别的客人,很安静,所以他们说话的内容我们听得清清楚楚。
“孩子从咱县医院转来都二十多天了,病情也不见好,可咋办啊!”
“你留在这儿照顾孩子,我下午就坐班车回村里,家里的东西也变卖的没多少了,我再去街坊亲戚家跑跑,想办法再借一点。回来后,我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找个活儿干,孩子的病不能不治!”
妻子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一旁的女店主突然停下手中的活计,她走到小窗口前,把头伸进小窗口,给里面的男人小声说了句什么,回过头,默默地看了那夫妻一会儿,又继续干活。
白菜炖豆腐熟了。女店主从那扇小窗口里接过来端到了那对夫妻的面前。他们一边吃饭,一边互相劝慰着对方多吃点儿。突然,他们几乎同时停下了手中的筷子,短暂的对视后,又一齐转头诧异地看着女店主。女店主抬头对着他们会意的笑了笑,手里依旧在忙她的活儿。我看到,在那对夫妻面前碗里的白菜豆腐下面,一片片的五花肉,闪着油亮亮的光泽!
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低头继续吃饭。可我分明看到,几滴泪珠,滚落到那碗再普通不过的白菜豆腐汤里。
我和爱人相视良久,她的眼圈也早已变得红红的。
小人物的温情,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有时还会显得有些“寒酸”。可正是这种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温情,才常常会真正触及心底那最柔软的感动,温暖这个寒冷的严冬!

 

作者简介:
石兴会,男,1972年10月生人,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早年师范毕业后,当过老师,后转隶从政。济阳区作协会员,素爱读书写作,近年来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50余篇,散见于《大众日报》《济南日报》《济阳文艺》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