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孟郊:仅一首诗流传千古,结尾两句成分手金句,古龙都曾引用

 情愫秋生 2021-12-13

唐朝孟郊:仅一首诗流传千古,结尾两句成分手金句,古龙都曾引用

想饮一些酒,让灵魂失重,好被风吹走。

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

便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风虽大,都绕过我灵魂。

好的诗歌是能够触到灵魂深处的。

就如现代诗人西贝这一首《路人》。


巧合的是,在唐朝时,一位“三流诗人”也曾写过一首诗,堪称“唐诗版《路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现在已经成了“分手金句”,广为流传。

这个诗人叫崔郊,这首诗叫《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一、“三流诗人”的爱情故事

唐朝诗人灿若星辰。

但在星空之中,有的星子灿若烟花,有的却灰暗低沉。

这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每个人都渴望被牢记,但能被记住的,始终只是少数。

在生命这一场长跑中,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只能是“陪跑”。

但即使是“陪跑”,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彩。

就像唐代诗人崔郊。


如果不是因为一首诗,或许没有人会记住他。

而他唯一的这首诗,被选入了《全唐诗》。

而且,因为这首诗,他最终抱得美人归,甚至收获一大笔“嫁妆”。

这是一个很俗套的“才子佳人”故事。

在传统文学故事中,“才子”似乎注定是要贫贱的。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或许是“贫贱不移”比较常见,于是故事里才子的“标配”就是贫贱。

崔郊也是这样。

第一步,贫贱。

作为一个“贫贱中人”,崔郊在姑母家“蹭住”。

第二步,遇见“女神”。

姑母家有一个婢女,生得非常漂亮,“姿容秀丽”。


婢女和崔郊互生爱慕。

第三步,爱而不得。

因为姑母家也不太富裕,于是姑母就把婢女卖给了当时的显贵于頔。

爱而不得,很苦。

但这就像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那个隐喻:

不戴上金箍,我没法救你;但戴上金箍,我就再没机会陪你。


少男少女们要经历的第一次情感挫折或许就是这样:

在最纯洁的年纪,但却没有能力去承担一份感情的重担;等到终于有能力了,人心却不再是当初的简单纯粹。

分别之后,崔郊对婢女念念不忘,于是经常在于府外守候。

有一年寒食节,婢女从府里走出来,崔郊上前拉住她。

千般想,万般念,犹恐相逢是梦中。

两人恋恋不舍,最终还是要松开手。

临别前,崔郊写下了这一首《赠去婢》。


这首诗的后两句,变成了成语“侯门似海”和“萧郎陌路”。

到了后来,古龙在写《萧十一郎》时,直接引用诗句,变成了:

“一出阳关三千里,从此萧郎是路人。”

风四娘和萧十一郎分别,这句诗非常恰当,“萧郎”成了具体的“萧十一郎”。

而到了现在,这句诗却变成了很多男女分手时喜欢使用的“金句”。


爱的反面,不是恨,不是怨,而是遗忘,是陌生,是好似从未相遇,是彼此互为对方的路人。

故事的开始,我从茫茫人海中看到了你;

故事的结束,我将你送回到茫茫人海中。

二、因为一首诗收获“嫁妆”

上面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不知为何,崔郊写的诗被于頔读到了。

有人说,因为诗里的无望与隐忍,打动了于頔。

——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象。

从史书上对于頔的记载来看:于頔是一个很现实的人。


所以更现实的原因,应该是于頔“善待士人,以市声名”。

善待读书人,很容易博得好名声,毕竟,读书人会写诗。

这种做法后世一般称为“沽名钓誉”。

只是,“沽名钓誉”的过程其实过了很多好事。

所以很多批评背后其实是表扬。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阴阳”,一阴一阳,又说“阴即是阳,阳即是阴”。

这是一种很圆融的智慧。


根据记载,于頔不仅让婢女和崔郊终成眷属,而且赠给了崔郊万贯“嫁妆”。

因此这一首《赠去婢》,也曾被文友们调侃是“最贵的”唐诗。

三、愿每个故事最后都是美好的结局

崔郊的《赠去婢》,短短28个字,但其中蕴含的感情是深刻丰富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能够打动人心的,必然是深情。

在一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是最稀缺的品质。


最后,就像《西厢记》里写的那样,祝愿大家: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