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追求人生最高状态,通过实践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

 acerbookstore 2021-12-13

大至化去辙迹,不思不勉,从容中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进而感化万物则为圣,圣到妙不可知为神,化之不测之谓神,此过程为化去辙迹阶段。化去辙迹不是虚无缥缈的,化去辙迹是一种践行。

通过一系列修养工夫达到美与大的次第,实现对心性的保任之后,此心性需突破自身来感化万物,化去辙迹之后则尽其心也,知其性也,尽心、知性则可知天、事天,天人合一,此为圣人至高境界。

孟子修养之道安身立命的核心就在于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修养态度皆不变。尽心、知性是圣人境界必需的化去辙迹阶段。此心为道德本然之心,并非世俗之心,此心亦可理解为赤子之心——人人皆有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

大的次第到圣人境界为彻底尽心、知性的修养过程,化去辙迹,发于外而感化万物并且能从容中节、从心所欲不逾矩。明心见性之后,发之于万物乃为爱物,发之于民乃为仁政爱民、发之事君长师友乃为忠信、发之事亲乃为孝悌,以此最终实现润泽天下的圣人理想人格。

心性是人存在的本体,其存养和扩充皆为无限,修养之道应时时下学以见性,扩而充之以保任其性,化去辙迹以竭尽全体之心,穷尽万物之理,明心见性而最终达到大而化之的圣人境界。

尽心就是自由自觉地按本心、本性要求而行,使其觉醒,遵从善心,依据天性,不自欺,以本心推广本心,尽其本性,此乃向善之善的根本实现道路。

心与性作为沟通天与人二者之间的媒介,关于尽心、知性,赵歧曾注解道:性有仁、义、礼、智四端,知其性,则知天道之贵善者矣。平时用善心做事就是寻觅心之本真奔向,把握天道,这是反求诸己,对自我的一种超越。顺从于本真善心,复归于天性,则为知天、事天打下根基。

尽其心、知其性即为圣人境界。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形色各有自然之理,圣人于形色上体现出来的是自然而然的道德修为;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道德体验式的完成;此为化去辙迹之阶段。

孟子践形观强调身心一体,良心、本心虽为内在但必表现于外,修养学说一定要落实到践形之上,内在道德修为必要发于外。化去辙迹,经由官能的天性和能力,使人性于客观世界里自由自觉地实现。人性秉承天道,与天道相通,尽心、知性可知天、事天,顺应天命则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修养学说为逐步尽心、知性的理论。下学以见性,寻其本心,初步见其性,扩而充之以保其性,化去辙迹,终至穷尽本心,觉悟本性。存心、养性以尽心、知性进而知天、事天,此为孟子修养学说下的必然方向。

孟子修养学说是由尽心、知性的内在性进而推向知天、事天的超越性的道德修养过程。知天就是在尽心、知性的基础上了解天道的本体,掌握天人之间的法则,从而为接下来的事天奠定基础。

修养之道尽心、知性以穷尽其理,事天就是按着天道的法则去做事情而不去违背。朱熹本质上从知行合一的视角,来阐述知天与事天二者的联系,知天是一种对法则的了解,事天则是知天基础上的践行。

知天后又该如何事天呢?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知天与事天二者,既是反求诸己的内在过程,也是修养过程,更是践行过程。人性虽是本善,但道德是生成的过程,复杂而又必然的过程。修养之道是关于人的道德本质,由潜在可能变为现实的过程,该过程可使人本有良心、善端发挥出来。

圣人境界人人皆可达到,人皆可为尧舜,心性修养的终极意义,为实现一种既自然又必然,既现实又理想,既此岸又彼岸,既内在又外在的人生境界。上下与天地合流的自由理想人格,充分实现了性善本体,并将天所赋予的良心、善端转化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心、性、天三者合一,王守仁认为,人者乃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乃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修养之道中,通过修养工夫可逐次第地穷尽善心、善性,穷尽本真善性则可穷尽天道之理,知天、事天的前提是对心性的明晓和存养。整个修养工夫当中,前两个阶段重在逐步明心见性。

修养至化去辙迹,自我道德行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明心见性,修养则可秉承天道,心性与天道合一以感化万物,立乎天地之间,尽心、知性以知天、事天,本善心性即由潜在可能变为真正现实。

圣、神两个次第中,本心、本性不仅仅使道义充盈于身体,散发着光辉,且能自由自觉地感化万物。牟先生认为,仁以感通为性,以润物为用。

道是崇高的,美好的,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上下与天地同流,万物皆备于我是修养的最终方向。孟子修养学说通过不同修养工夫达致不同修养次第,实现道德生命向自然生命的转化,达到自由自觉的状态。

圣的境界用大和美的道德体验去感化、润泽、化育天下,对良心、善端进一步发扬光大。善、信、美、大的次第是修养过程中,局限于自身的道德体认,圣则是将自我道德修养,变为外在的行动并且在很广的范围内化去辙迹地发挥作用。

天人合一具有超越性,人人皆可成就圣人之境,大而化之则为圣,圣到妙不可知则为神,圣以感化万物。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上行必然下效。朱子曰:其德业之盛,乃与天地之化同运并行。此为对生命最高境界的表达,其核心是追求人生的最高状态,其本质是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心、性、天统一的圣人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