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人活着,要德行充实,发出光芒,照亮别人!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尽心上》

道德修养问题历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无不将道德修养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孟子更是将注重道德修养、修养洁身作为做人的第一要务。孟子认为人与人的区分标准在内不在外,人是依靠他无法剥夺的道德、思想、见识和行为来与其他人相区分的,而不是依靠身外之物。

那么人的道德该如何发展呢?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层级呢?一起来看下孟子的人生哲学怎么说。

1,可欲之谓善

就是心里觉得这东西好,就是一种善。

2,有诸己之谓信

就是要学会判断什么是善,然后践行善。

3,充实之谓美

就是做人要时刻认识到人格审美,做到人格无缺陷。

4,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就是要德行充实,发出光芒,照亮别人,这样的人,当别人看到他心里就会充满正气和大义。

5,大而化之谓之圣

就是做人要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感动他人,感化群众,力求做圣人。

6,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

这是做人最高境界,但是孟子说,这个境界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用心体会,圣人之后就是神灵。

趋近神明的前提:思诚与明善。

如何思诚和明善呢?孟子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诚者,实也。

诚是一个客观实存,也就是如其所是,万物以它本来应有的面目出现。

诚者,天之道也。

天地始终如其所是,不会撒谎,星辰、石头和鲜花也不会撒谎,它们所具备的这种诚是与生俱来的。

思诚者,人之道也。

人渐渐长大,被社会熏习,不能做到像万物一样始终如其所是,只能努力去追求如其所是。

孟子拈出一个“思”字,也是拈出人与万物的区别。万物无思无虑,故自然为“诚”;人有思虑,故无法直接达致“诚”,但人可以通过思索万物的诚,来体会人性里类似于“诚”的存在,那就是“善”。

明白了善,我们才能进一步提升境界。

结语:

通过孟子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人生想要上升得经历几个层级,即从人到君子,从君子到大人,从大人到贤人,从贤人到圣人,再从圣人到最高层级的神灵。

孟子的哲学不给人设限,认为人性向善,达于至善,这样的人生哲学给每个人都带来希望和光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