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262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1-12-13

179、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见《伤寒论》.第262条)。

 作者:蒋远东

伤寒的寒邪把毛细血孔封堵了,叫寒邪束表;内热不能穿透毛细血孔就会郁积在毛细血孔的下面,这就是本条文要讲的瘀热在里。这个里是相当于外、或者说相当于表讲的,寒邪束表的表就是外,皮下就是里。热瘀在肌肤或者说腠理之间了,所以其人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杏梓草姜枣,或麻黄汤减桂枝、梓草姜枣)方:

麻黄(去节)2两、杏仁(去皮、尖)40枚、甘草(炙)2两、连翘2两、赤小豆1升、生姜(切)2两、大枣12枚,生梓白皮(切)1升。

上八味药,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则尽。

以方测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的麻黄是一味开腠理,散表寒的药,由此可见本条文讲的这个伤寒、伤的是皮肤的表面,即是寒邪在表。杏仁能润肺燥,肺主皮毛,同样也说明本条文的这个伤寒伤的是皮毛。

生梓(zi)白皮本来是一味清热利湿、消肿止痒的药,因其冷背,有用桑根白皮代的,也有用茵陈蒿代的,如果用桑根白皮代,桑根白皮能清肺热,杏仁同样也能清肺热,现代医学认为:身必发黄是一个黄疸病,黄疸病是胆汁分泌不畅引起的,我认为:在没有生梓白皮的情况下,用茵陈蒿代生梓白皮应该比桑根白皮代生梓白皮的效果更好。因为,茵陈有清利黄疸而退瘀热的作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的麻黄、杏仁、甘草,是麻黄减桂枝汤,麻黄汤本来是一个治疗太阳伤寒的处方,太阳伤寒就是一个寒邪闭表的病,减桂枝更能说明瘀热就在皮下、而不在脏腑之内,因为桂枝是一味温通血液的温药,本伤寒在表,无需桂枝温里。本条文列在《阳明病全篇》说明这个伤寒是阳明伤寒,《内经》讲:阳明主肌肉,故知寒在阳明经表,如果需要解阳明表寒,依据本条文用麻黄减桂枝汤亦可。

同样,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用药可见,赤小豆清的是心热,生梓白皮清的是肝胆之热,杏仁清的是肺热,连翘清的是三焦之热;这里用大枣以健脾,用生姜以发散,用甘草以和药性,用麻黄以发表。由此不难看出,本条文的瘀热同样也在上焦、在皮下,此即为在里也。

这是一个湿热性的病,方用麻黄减桂枝汤在发表除湿,用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在清热,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类似荨麻疹这类的皮肤瘙痒。潦liao水:是雨过天晴后,路边的积水;金﹒成无己讲:潦水味薄,不助湿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