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稿】先稳一手,然后发展

 土木狗哥 2021-12-13

今天是12月13日,第8个国家公祭日。

昨晚看了部疫情背景的电影,《中国医生》,经过极大程度美化后的电影少了些残酷,最后的结局也是尽量地圆满,还行,相对推荐。

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有点家国情怀的,咱中国人骨子里也是那种强烈的集体观念,儒家文化嘛。

有些东西啊,只准我们自己骂,但凡别人也掺和进来,那就是不共戴天。

嗯,就那个意思。

今天分享一个狗棚兄弟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参考,思路相对清晰——先找稳定的工作,然后竭力发展副业。

以下是正文。

借狗哥的宝地,对自己两年的经历进行一个小总结,以及说一说对未来的规划和想法。

一方面是分享,另一方面是想听听前辈们的建议。

我坚持认为:选择大于努力。

共分为四个方面:基本情况、地产、体制、副业。

一、基本情况

每个人得情况千差万别,我自认为是比较幸运得,

1997年生,老家是某不知名能源城市。20196月末流211本科毕业,毕业后地产工作一年有余,后考入体制内。

无缝衔接,怎么做到的?请听我娓娓道来。

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足以珍惜。

二、地产

当年百经周折,进入某地产工作,由于战略调整,在我进入的时候地产板块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正是由于这样的调整,集团公司现在依旧非常稳健。

18年秋招时地产竞争相当激烈,选择这家公司原因:一是可以留在当地工作,二是工资水平相较于较高,三是没有更好得选择了,毕竟只是普普通通本科生。

一起入职该公司的小伙伴中,研究生占9成,他们的优秀让我亚历山大。我实属幸运,因此格外珍惜这个机会。

公司一直以执行力著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内部流传一句话,能干三年的就是老员工了。

我所在的成本部是集成本管理和招采合约于一体的,特点是工作繁杂压力大,但是很难出成绩,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就滚蛋。

作为新人,而且是校招进去的,满脑子是宣传时的1年主管,3年经理,8年项目总,因此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在这个公司发光发热。

公司为我的成长买单,我必要为公司的发展而奋斗。

我们领导有一句话:多干不吃亏。领导惯于画饼灌鸡汤,我也疲于事务性工作,各种流程签字,各种表格、PPT汇报,各种资料整理。再加之领导的想法揣摩不透,朝令夕改...

大量的工作,大量的加班,对于自己却没有啥较大的提高。整个人整天处于紧绷状态,部门气氛压抑,朋友说我眉头一直都是紧锁的。我也在经常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一是对管培生的落地培养不足。集团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落到实施层面,特别到基层,同事以及直属领导认为,他们首先是需要能替他们干活的,能干啥就先干啥,例如整理资料,走流程。当然还有人手不够的原因。

二是部门氛围不对。部门一年内离职半数,普遍感受:活本身其实不难干,但是就是不好干,干得没有一丁点的成就感,而且压抑得厉害。

副总职场老江湖,各种人情世故拿捏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平级和上级对他好评如潮,但唯独底下人是真难干。

经理性格不容辩驳,坚定不依执行领导命令。当然,有这样的手下,领导都比较喜欢。

同事都有了家庭孩子,下班急匆匆回去照顾,私下的交流少之又少,掏心窝子更是没有,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能改变什么。

一年的地产工作经历,浮躁的性格打磨得沉稳许多,工作方法和技巧快速提高,执行力和抗压性有了质的锤炼,接触各种人和事儿让我开了眼界。

回顾过往,唯有感恩。

但是有人问我:还想回去么。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会。

三、进入体制

工作了没几个月,遇到疫情,居家办公一个月,随后隔离半个月,工资正常发,社保公积金正常交。这也是大企业的好处,一般不占你的便宜,不差这点。

大明王朝中有句话我很喜欢:思危、思变、思退。

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思考了很多。有了危机感。看似每天忙忙碌碌,却感觉没有啥收获。

即使这么下去,靠时间来磨出来,别人三年,我五年。但是看着周围同事不到三十岁,男士头发稀疏,女士白头发四处横生,脸上没有一点快乐的样子。真的是我想要的么?我一点也没夸大。

每天小正装小皮鞋出入写字楼,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像个行尸走肉。思维固化教条,工作死板机械,处事没有人情。在施工单位面前人模人样,在领导面前卑微得像孙子,真苟。

有几条路可选:

一是自己尽快进入管理层当领导,二是择机跳槽换个环境,三是自己考入体制内,四是回家被安排工作。

第一条路直接被否决,首先是该公司弱化地产板块,也就是说没啥新项目,机会较少;其次是我个人的成长速度,进入管理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二条路暂时也走不通,很少有单位愿意要一个才工作一年的,跳槽也需要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和本事,即便我再怎么修饰润色,也是不够的。跳槽最起码再工作一年。

我选择了第三和第四条路。一方面个人开始备考,另一方面家里托关系安排。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过程。

好巧不巧的,大概5个月后,考入体制内的通知和家里的安排同时出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选择留在省会城市,在体制内工作。

我是怎么做到无缝衔接的?

考试的经验方面。直接知乎上看,非常完善。但是我说点不同的,绝大多数社会性公开考试,考的不是智商,考的就是付出。你不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

即便你是零基础,距离考试时间剩余三个月、两个月,也得把全套复习流程走完,就是要逼着自己,不行也得行。

当时每天晚上九点多下班,回去就想好好躺一会儿,什么都不干,放空自己。

吃个饭刷刷手机,10点半,开始刷网课,1.5倍速。现在网课都有配套讲义笔记。我是慢慢抄,主要可以帮助我集中注意力,再思考一遍,把讲过的题自己再做一遍。

经常看网课的时候迷糊过去,太累了。醒来已经半个小时过去了,真想直接去床上。

白天有多难受,晚上就有多愧疚。现在不努力而去睡觉,以后就一直遭罪。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

给自己大腿掐一把,继续干,慢慢也不好使了,即使不睡觉,但是注意力分散。

后来我有一招,适合我的妙招。喝一罐冰啤酒,冰可以让脑袋清醒,啤酒可以让自己缓解白天的疲惫,少量的酒精可以提升大脑的活跃性。话说写了三小时这个稿子了,我得整一瓶。

当时喝得部分酒瓶。看瓶盖猜酒,猜对了狗哥送你一瓶。

用这种方法坚持了四个月。高考都没这么下功,

现在想想,自己还挺厉害,可能我以后都干不成这样的事儿了。因为很难再遇到那种痛了。

我很喜欢得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共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再讲讲体制内的日子,分优势和劣势,讲完大家就会有个全面的认识:

1.优势

1)工作稳定。体制内没有重大错误和政治问题,不会有开除的风险,干部是国家的干部,不是某位领导的。领导想开除某个人,真的很难。

2)可以适当减缓压力。没有到领导岗位,压力的承担可以适当反抗。不是说不忙,有的岗位是真的又忙又累,例如:两办、组织部、纪委等。但是进步快啊。

但是,你可以用一些方法,三问送给大家:这个事儿能不能不干,这个事儿能不能让别人干,这个事儿我要不要请个假避一避。

当然,如果你这么干了,基本就是与领导岗位绝缘了。

(3)工作生活可以兼顾。有个啥事儿,都可以理直气壮的和领导说,不需要担心年假剩几天了。看个牙,每天早走一小时接个娃。缺了谁都一样转。

我这里讲的只是针对普通科员,想要当领导的,走向管理岗位的,就好好干,要有奉献精神。现在的领导是真的不好干,不比以前了。

一天由于突然出现确诊病例,整个市都开始流调,一把手和我们加班11点,我们在填报表,他旁边指导,突然掏出一个葫芦状的小瓶子,吃了一颗药。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速效救心丸。对我的冲击非常大,就是完全颠覆了认知。这个领导不当也罢,付出与物质回报完全不成正比。

2.劣势

1)工资收入低。工资每月到手约4k,地产离职前我每月到账公积金3400左右。强烈的心里落差还是有的,年终奖4w多点,零七八碎年收入10W。工资也不会随着工龄和岗位有着质的飞跃。

2)晋升难。我现在的单位是区直属事业单位(处级)。混到科级基本就到头了,处级已经不敢奢求了。

体制内狼多肉少,关系错综复杂。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单位的一把手都是从外面调过来的,内部提拔到处级,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更何况我还是个外地人,难!

怎么选择就看个人了,自己不要后悔。

我的选择是,把目前的工作当作下限保障,体制内不求发展,积极探索新的路径,拓宽自己的上限。

省会体制和家乡安排,我是怎么考虑的??

两个地方的优势几乎差不多,如上面所说,家里给我安排的是当地能源国企,也不差。而且企业内的工资,比体制内高许多。

我选择了省会体制,不是看重他的稳定,也不是贪图省会的繁荣便利。

说起来可能让大家见笑,个人认为,年轻人就是要多经历,多体验。如果为了稳定,我可能毕业的时候直接回去了,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应届生更好找工作,能找到的会更好。

我为什么不考公务员?

去年先考得事业单位,结果就上了。公务员考试就没参加。我也不会继续参加公考,没必要。

论工作饱和度,现在就挺好。论收入,再考已经提高不了多少,据我所知,公务员比我们多了点车补。论发展,这不是考哪能解决的,这也不是我所想要得。

四、副业

既然要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力争让副业成为主业,目标肯定不是万八千的。

每个刚开始副业的朋友,听各种网上各种人都会这么说,标题动不动给就是月入三万、十万,我是怎么做到的??或者是小白月入十万做了哪些正确的事儿?

我关注的某公众号,纯纯割韭菜:

我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有些弯路现在都没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没有不行的项目,只有不行的人,既然别人能在这挣钱,我为什么没有挣到。

对于我来讲,选择副业项目,首要条件就是轻投资,降低自己可能损失的成本。对于年轻人来讲,最值钱的是时间,最不值钱的也是时间。

(一)卖课

不怕大家笑话,我当时考试刷的课程是盗版的,15块钱啥都有。网盘倍速,讲义直接用公司的废纸打出来,这个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有了空余时间后,加了不下10个卖课的微信,了解整个市场和运行模式。他们有三种变现路径,卖单课、卖会员(全场随意看)、卖代理(教你怎么卖、完善的后台分销),他们的课程来源都一样,有一支团队负责课程更新,其他人都属于他们的代理。

这个确实能挣钱,但是挣得辛苦钱,通过多渠道日复一日的引流,加上微信后卖课卖代理。优点是见效快、自己学习便利。缺点是客单价低、复购率低、游走在违法的边缘。买这种课程的人都习惯比价,比较麻烦。

我收到过几次一些官方课程的律师通知,一般他们会私下沟通解决,走正儿八经的法律程序太麻烦,而且对于我们这种小代理取证难、金额小、异地、人数多,我们收到后就下架了该课程的宣传。

交了代理费后,甩给你一套教学视频,剩下的基本就靠自己摸索,关键还是看下的辛苦够不够。

干了3个月,本肯定是收回来了,但是愈发感觉麻烦,寻求新的路子。

(二)加社群转型

代理群内,有个人(以下用A代表)出了一套非常详细的教学视频,一半是免费的,另一半是收费的。他在免费的视频里下钩子,反复多次说自己月入多少,还放了自己月入8W的截图,而且他录制的视频确实更容易理解、学习。

又单独给A交了一些学费,把剩下的学了。有用,收入也可以适当提高,学费也挣回来了,但还没跳出卖课的圈子。

A开始打造私域社群,自我介绍是大厂工作数年,现在辞职不干了,带着大家干正经项目,卖网课几个月他都变现了几十万,而且售后服务比较好。我个人认为:向有结果的人学习。经历过第一次的付费,已经对他有了一定的信任感。

没多加思考,又交了一波学费,A开始疯狂洗课,他自己学完别人课程,简单操作一下,就开始录制自己教学视频,淘宝虚拟、卖电影票、SEM营销、个人IP打造等。

每个课程,从逻辑上来讲,都是可以跑通,他翻录的课程,也是可以落地实操的,不比有些人,只讲理论不讲实操步骤。但是就是不挣钱,他自己只是操作一下并没有挣到钱,有很多经验细节都是需要时间的打磨。

我这个项目才学完开始摸索实操,结果他又开始了下一个项目,当时感觉比较焦虑,一方面是没有收入,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为什么执行力这么差,总是跟不上节奏。

后来大家也都意识到他在通过洗课来维持他的泡沫,A由于感情问题意志消沉,停止洗课。付费社群的人直接不干了,要求退款,不退款就报警。

A说已经都拿出去还债了,自己一定会给大家退,但是给点时间,而且自爆身份证号。此事便不了了之。

经过了这一波,我开始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项目选择更加谨慎,有了自己一定的判断标准,其实所有项目都跑不开一个底层逻辑:产品、流量、执行力。

选择好的产品作为载体,大量的精准流量增加产品成交概率,剩下的就是坚持努力。

(三)知乎好物

巧合之下,看了知乎好物的盗版课程,感觉还行,于是又一次付费加入社群。大家现在知乎看到的,大多都是广告啦,但是知乎用户的付费能力还是比其他平台高一大截。

课程只是把你领进门,讲一个大概的框架和逻辑,很多技巧、方法、方式,以及他们踩过的坑,都是通过内部社群分享。

我是支持知识付费的,看盗版课程能够让我们窥见这个人肚子里有没有货。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做选择。

这个项目一直干到现在,大家都说知乎是自媒体新手村,所以也有着及时反馈。只要你的输出有一定质量和数量,就可以看到收益。同样双十一期间,有人进帐10w+,有人进账1k

作知乎也是不够专注,中间又去尝试了其他抖音项目,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知乎。我们群里很多人,都是外面跑了一圈又回到了知乎。知乎要突破一定量级还是挺难的,内容为王,利他思维。

总结:做了这么多项目,发现各种平台、流量只是放大器,关键还是自己要有核心竞争力,一招鲜吃遍天。

最后说一句,你永远不会为干了后悔,但是你会为没干而后悔。

干起来,干起来,干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