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什么是真正的孝

 xqjhr 2021-12-13
原创2021-12-13 00:15·粤若稽古圣

#道德经##中国式家庭教育#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
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这一章很好理解,因为上层统治者不遵道而行,导致民心混乱,为了规范民众的行为,才有了仁义这样的人为准则来要求人。

因为上层统治者用权术来愚弄人,民众也就用虚假来糊弄。想一想一个公司管理层如果朝秦暮楚,用小聪明来愚弄员工,那么员工自然也会用假的来欺骗管理层。

“父慈子孝”,一个家里如果父母对孩子慈爱(注意不是溺爱),敬老爱幼,这种家风潜移默化,孩子自然会对父母好,家庭关系自然而然很和谐。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才会需要搬出“孝”字来要求子女。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慈爱之心,把孩子当做私有“物品”,专横粗暴的对待孩子,不正确的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心里不健康,有怨念,只要求孩子“孝”,是很难得到的。

羊跪乳,被人附会为孝,那么小牛喝奶不跪着,就是不孝了吗?其实只是因为不跪着没法喝到。所以真正的孝是子女对父母发内心的热爱。父母正确的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会得到孝,不需要用教条来要求这种表面的“孝”。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什么是真正的孝
羊跪乳并不是因为道德的教化

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官员们都各司其职,各把份内的事情处理好,并不需要额外的表现忠诚。只有国家没有治理好,出现大乱,这时才会显现出忠臣。看看历史,是不是舍生取义的忠臣都是在末世才大量涌现?“国难思良将,板荡识诚臣”就是描述的这一现象

我们一般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常都是本木倒置,把现象当成了本质,并且已经习以为常了,老子就是想把这个纠正过来,需要有逆向思维能力,我们读道德经总觉得很别扭,就是因为已经对一种思维习惯 习以为常了。所以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本来道理很简单,但是转变思维习惯很难。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