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制的经济目标、对商人的制约、中国经济的特有情况---读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4)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节制的经济目标

近代的西方学者都太过侧重于工商业,而忽略了农业,这实在是一大错误。

中国以农立国,也是个农业大国,大体上可以做到物资供应的自给自足。中国古人也不追求超高的物质标准,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各项经济政策也根据全体人群的生活意义与真实需要而定。农业经济生产的是人的生活必需品,而工商业很容易陷于超过正常需求的无限膨胀中。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经济成为主角,而人生反倒其次。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中国的历史传统特别注重“制节谨度”这四个字,慎防经济超过一定的水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点看来,不能让经济脱离了人生必需而放任其无限发展,否则发展将成一种无意义的累赘。在整部中国经济史中,时常警惕着到此止步,勒马回头,这也是其一大特点。

中国传统中的轻徭薄赋、平均地权、悯农、义仓、赈灾等措施就是意在使一般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准不至于太低。

在中国古代的经济观点中,向来重视道德和人文,认为人的种种欲望和物质经济,都应在人生理想与道德的约束之下。

所以,中国经济的理想目标主要是平均、平衡。 

中国社会的人生追求在于平衡和快乐,这是一种较低的经济标准,最终是实现“天下太平”。

对商人的制约

对于贫富差距,董仲舒的观点是:“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不要让人由富生骄,进而失德,害人害己。同时,也要保障穷人生活的必需品,减少社会的不稳定性。

现在西方国家在亚、非地区之所以没有人缘,有些就是得了富而骄的毛病。他们轻视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居民为落后民族,以为给予一些经济援助,便是在拯救他们。这正是骄的表现,无法仅仅通过经济来解决问题。

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政策来约束资本,防止兼并,禁止私人操纵盐铁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后世沿袭了汉武帝这项盐铁制度的核心含义,使此后的中国社会永远不会出现垄断的大资本家。

中国社会在封建政制崩溃之后,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因为从汉武帝建立士人政府之后,货殖游侠这样的一批人物无法得势,终于消于无形。自《史记》以后,除班固《汉书》跟随《史记》外,二十四史中也不再有货殖游侠列传了。

现代人不清楚其中的原因,还以为只有太史公有史学见识,写出了货殖游侠列传。其实是此后的中国社会已正式成为四民社会,商人与游侠已失去地位,不能如汉初般在社会上发挥特殊作用,后来的史学家自然无法再为他们专门立传。

除上述盐铁政策,禁止日用必需品被商人垄断以外,政府同时还禁止商人进入仕途。

董仲舒说过:“明明求仁义,君子之事。明明求财利,小人之事。”这是在警惕个人的谋取私利,不能托付以国家的重任。

(商人常以逐利为唯一目标,因此必须严格管理,防止引起社会的动荡,历代对商人的警惕是有道理的 。)

另外,汉代禁止商人穿丝质的衣服,乘坐马车,以示对商人的轻贱。这种限制直到清代,还时时变相出现。但不要就此认为中国历史传统一向轻贱商人。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为商人提供货物流通的便利,制定的商业税率也不高,有时甚至不征。

中国经济的特有情况

以下讨论中国经济的几项特有情况,有很多问题是在西洋史中没有或少见的,也被今天的国人所忽略。

1,国防及扩张

如果帝王骄奢淫逸,政府冗官冗吏,穷兵黩武,就将导致国库空虚,人民贫乏。

汉武帝远征匈奴,以为可以一劳永逸。但到末年,自己不得不下轮台诏反省。唐中叶以后的向外扩张,招来国内的不安,最终陷入了五代这样的黑暗时期。中国的国防边境线太长,宋、明两代都在边塞防务上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造成了国势的衰弱。

2,治水及漕运

河患与漕运也是中国历史所特有的问题。

黄河流经面积大,历史上又屡次决口泛滥,历代均非常重视治理河患。又因为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需要通过水路运输粮食至京师或者沿途的粮仓,以及供应边防,这就是所谓的漕运。

这两件事每年消耗历代政府的财力不可计算,社会和经济危机也常与之有关。。

3,财富的聚散

在唐以前的门第社会中,大门第成为社会财富的积聚中心,促使经济易于向上发展。唐以后的白衣进士社会,财富被分散了,人们好像更加平等。但社会力量不易集中,向前发展也变得困难。

钱穆先生认为,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也是宋以后的中国常常陷于贫苦的原因之一。

4,自信和创新

在近代科学兴起后,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如何既引进近代西方的新科学,又能保持中国经济人文本位的旧传统,推动科学和经济发展,但不至于走向无限度和不必需的方向。这是一大问题,有待中国的新经济学家来设计和创立一种适合中国传统社会的新经济思想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大政治家、大经济学家。而今我们没有了自信,种种聪明都用在抄袭和模仿上。自己不能创造,也不敢创造,是当下中国最大最深的病痛。

西方人有他们一套浮士德式的无限向前精神,有他们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利己主义。这样的精神已弊病百出,也不会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如果我们偏要勉强学步,就真的落后,无法赶超了。所以,中国今后最需要奋起直追的,不是追随西方,而是追随中国古人的那种自创精神。

在经济史上,就有许多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方法和制度,如钞票,信托等金融措施。国人要有自信,在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上,回顾历史,因地制宜,创造出新的发明和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