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战争的停战和谈---读王树增著《朝鲜战争》(6)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希望美军能在三八线上停下来,通过和平的方式协商解决朝鲜问题,但是,那时气势正旺的美军一心要吞并整个朝鲜半岛。

最早的和谈机会

在第二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占领了平壤,并在三八线与联合国军队形成短暂的对峙。

根据战后很久才公开的资料分析,当时,杜鲁门和艾奇逊就在寻找一种既能保存美国人的面子,又能体面地停止战争的停火办法。

美国及其西方盟国都认为,朝鲜战争是西方的主要敌人苏联玩弄的一个转移盟国军事力量的游戏。只有欧洲才是盟国军事防御的重点,西方应该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局部战争来处理,而且这场战争应该结束得越早越好。

因此,美国的原则应该是:一、把战争限制在朝鲜;二、保持对空海力量的限制;三、不向朝鲜增派军队,保持三八线战线的稳定,达成停火协定,恢复三八线战前的状态。

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麦克阿瑟一直就准备扩大战争的规模和范围,达到“彻底消灭亚洲的共产党势力”的目的。像麦克阿瑟所建议的那样,封锁中国海岸,轰炸中国本土,台湾参战,甚至使用原子弹,不是不能够把中国置于死地,可由此带来的苏联对欧洲的威胁和盟国的分裂,会使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得不偿失。后来,麦克阿瑟擅自发布了对中国开战的通牒,被杜鲁门解除了指挥权。

总之,坚持统一朝鲜会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既然面子已经保住还是停战为好。经分析,美国人认为中国很可能接受停战的主张,因为就现在的战线来看,交战双方实际上谁也没吃亏,中国“无论从利益还是从面子上讲,也都能说得过去”。于是,杜鲁门开始寻找谈判的机会和对话的可能,并让国务院和国防部拟定停战谈判的政策。

可以说,如果当时中国方面同意停火,朝鲜战争也许就结束了。

停战是现实需要

1,美方的战争代价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朝鲜战争已进行了整整一年,又回到了战争爆发时的状况。

李奇微认为,美国军队绝对有打到鸭绿江边的实力,当然要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如果以过去的战役数据推算,中国军队的五次战役平均间隔是一至两个月,每次战役美军平均损失两万人。如果中国军队允许美军继续推进,且不发动任何反击战役的话,美军需要发动七次以上的大规模攻势以及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鸭绿江边。按一次战役损失两万人计算的话,美军损失的人数将达到十四至十八万。

战争进行了一年,除了十万名美国青年的生命之外,耗费的金钱已达一百亿美元,比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年的耗费还多一倍以上。一九五一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增加到六百亿美元,平均每一个美国人需要负担三百多美元。战争中美军每月平均消耗的物资达八十五万吨,相当于美国援助北约一年半的物资总量。美国在朝鲜集中了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二分之一,总兵力从战争初期的四十二万人已经增加到七十万人。尽管如此,美军依旧感到在与中国军队作战时兵力不足。

这一切,对战略重点在欧洲的美国来说,绝对是本末倒置。美国的战略预备队,只剩下在日本的两个师、南朝鲜的三个师以及远在美国本土的六个师了,向朝鲜战场再派军队已不可能。而且英、法等盟国均已明确表示,不再向朝鲜派一兵一卒。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认为,“朝鲜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而即使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非但战争不能因此而结束,反而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战争就要开始。因此,杜鲁门认为,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结束战争。

2,中方的目的已达到

在第五次战役之后,中国领导人明白,如果要取得战争胜利,则必须投入巨大的财力以加强军队的现代化装备。这是才建立不到一年半的新中国不可能办到的事,而且中国也不大可能为朝鲜而耗尽本来就十分微弱的国力。

协助金日成“统一”朝鲜从来就不是中国方面参战的首要目的,中国领导人此时需要面对的是更为重要的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况且,中国军队已成功地制止了联合国军“统一”朝鲜,获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和平谈判

世界著名军事理论家冯·克劳塞维茨对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有过这样的论述:

战争从来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行为。所以,政治目的的价值必然决定着愿意付出多大的牺牲做代价和承受牺牲时间的多长。

所以,当力量的消耗过大,超过了政治目的的价值时,人们就会放弃这个政治目的而采取媾和。

一九五一年六月,联合国军停止了北进的攻势。双方似乎都打消了在军事上取得朝鲜战争全面胜利的念头。战争的另外一种形式就要产生了,这就是:谈判。

1,准备谈判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三十日发出和平谈判的声明。七月一日,彭德怀、金日成复电同意在三八线上的开城举行谈判。

之所以不同意把谈判的地点放在丹麦的伤兵船上,是因为中国方面认为那只船是属于敌方的。开城在中朝军队的控制之下,且美军最近的部队在十英里之外。为了不把刚有点眉目的和谈搞砸了,美方也同意了。

2,战场现状

七月,朝鲜战场交战双方的兵力是:中朝方面,总兵力为一百一十一万,其中中国军队七十七余万、北朝鲜军队三十四余万,联合国军总兵力为六十九万,中朝方面占绝对优势;技术装备上,联合国军拥有各种火炮三千五百六十余门、坦克一千一百三十余辆、飞机一千六百七十余架、舰艇二百七十艘,中朝方面只有少量的坦克和飞机,火炮数量与质量均与联合国军相差甚远,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

交战双方的战线现状是,西线联合国军似乎有意放弃了临津江流域的沼泽地区,认为这块难以通行的土地没有什么军事上的价值,而在“铁三角”地区,联合国军却深深地向北插进来,一直与中国军队对峙在铁原。这条线基本上是汉城以北的一条向东北方向倾斜的斜线,对于三八线来说,双方都有“越界”的地区;但从纯军事的角度上看,中朝一方似乎有点“吃亏”。

3,两手准备

李奇微把战线向北推进到三八线以北,他认为“停火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而且,李奇微称有“确凿证据”证明,对面的中国人“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决战”。

无论怎样谈判,都改变不了毛泽东的一个著名的论点: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军事上的优势永远是谈判桌上的最好的筹码。战后的许多史料表明,彭德怀已经准备发动“第六次战役”,战役开始时间是九月初。这次战役最终没有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当然是谈判成功,其次还有美军已形成坚固的防御阵地。

朝鲜战争停战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正式签字的时间是: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签署的文件是《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

根据停战协定中“签字以后十二小时正式生效”的条款,在签字后的十二个小时内,整个几百公里的战线上,双方空前猛烈的枪炮声撼天动地。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把整个朝鲜半岛的天空打得通红,宛如这里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战役。这一方面在显示自己火力的强大,证明自己斗志的不屈,另外,也是把弹药消耗完,省得往回搬运。

二十七日晚二十二时,战线突然沉寂下来。前沿上双方官兵从战壕中探出头来,然后一起欢呼。

美国人说,整个朝鲜战争他们损失了十四万两千零九十一人,其中三万三千六百二十九人死亡,十万三千二百八十四人负伤,五千七百一十八人被俘或失踪。

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伤亡人数至今没有公开的记录。

朝鲜战争结束后多年,在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著作中,日本人描述中国军队如下:

中国军队在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但仍能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

这支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忍性,到底来源于什么?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这支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不,已渗透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