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本书让人回味良久

 峨嵋吹雪 2021-12-13


孔夫子曾经发出浩叹,年老体衰,久已其不复梦见周公
有没有一部书让你废寝忘食、手不能释卷?
在我,这样的机会早已很少,但是读罢余华的《活着》,掩卷之际,沉吟再三。
它所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是说在解放前有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吃喝嫖赌,输掉了土地和家产。他从一个十指不沾泥的阔少变成了一个佃农,又被拉壮丁,在战场上死里逃生;随着解放分到了田地,被裹挟着参加大炼钢铁、集体食堂,经历饥饿,经历文革,经历生产队再到联产承包。在这前后,分别经历他的父亲、母亲、幼子、哑女、妻子、女婿、七岁的外孙所有亲人的先后死亡。最后他孑然一身,老而且弱。为了保证死后被人埋葬,特意在枕头下为人存下十元钱,坚决不动。他买下一头已经被送进屠宰场的老牛,与之相依为命,和它说话,又把自己的名字与之共享。
透过简洁的叙述,似乎亲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


活着这个要求不高,但是对他却何等艰难。
他自己作孽,败掉了家业当然是咎由自取,从阔少到佃农更属自我赎罪。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活着是不易的,因为有拉壮丁,不服从要被枪毙,逃跑被抓住也是同样。到了战场,不仅有炮火纷飞,而且有冰天雪地,最大的问题还是饥寒。
侥幸活着回家,他的母亲早已经因病去世,他的女儿也因病变成了聋哑。人生艰难,他的妻子患上重病,一次次濒临死亡。他们经历的饥饿让人为之惨然,他妻子扶病用内衣口袋装回的一把大米,香味曾飘荡在整个村子,竟引来深夜里一村人的讨要。在那时,他读小学的儿子,为挽救县长夫人因为献血过多而命丧医院。女儿终于嫁给了一个好人,可是却在生产时大出血导致死亡。接着他的妻子病死。度日唯艰,他的女婿在劳动时工伤惨死。由他抚养的最后一个亲人,他的外孙乖巧伶俐,在他忙于抢收时患病。难得的给他煮了半锅豆子,留他一人在家。等他劳动归来,看见的是一个幼儿因过食而被胀死……
桩桩件件,都昭示人命危浅,而民生维艰。
活着之所以艰难,首先是社会的失序。战争年月,到处拉壮丁是失序的。大炼钢铁、集体食堂、放下生产闹革命,似乎都有组织,但背后不过是盲目蛮干,胡乱指挥。
活着之所以不易,是因为落后和贫穷。最典型的在于缺衣少食和缺医少药。大家不仅无物果腹,那个上学的小学生一面要忍受饥寒,平日上下学,一路上都是赤脚奔跑。多个人的死亡都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甚至于只要一见亲人被送往县医院,主人公凭以往的经验,第一个反应就是得赶快逃离。
虽然艰难,但大家都努力活着。整部小说,好像只有一个人选择了自我了结。就是那个曾经参加过国共内战,抗美援朝,后来当上了县长,因不堪批斗受辱,最终上吊自杀。
哦,对了,虽未明言,但能看得出小说描写的是江南某地的农村。假如真有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我想早已经去世了吧。小说在一九九二年定稿,最晚也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


近几日不断有人提起,到了二零二零年,我国将消灭绝对贫困。也有的说,到那时我们将实现小康。届时再读这部小说,是否会更加恍若隔世?
201910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