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峨嵋吹雪 2021-12-13

“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得了衣钵悄悄南行,蕲州黄梅县东禅寺一众僧侣道俗在后紧追。
俗姓陈,法名惠明的一个和尚,先前是四品将军,性行粗慥,追得最急。看看赶上,惠能于是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然后隐身草莽,看他行动。
惠明赶上,取石上衣,却提掇不动,于是如此呼唤。
这一声,出自肺腑,发于至诚。于是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能为惠明说法,惠明言下大悟。惠能再为惠明指示前途,指点他“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这则公案,记录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读来引人深思。
一、为何来
一件衣钵,起初是达摩祖师传法信物,代代相传。“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但俗人不识,只追逐这件衣钵,因衣钵而生争端。于是五祖交代惠能,“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
俗世人间,没有金钱财物不足以生存繁衍,但生而为人,难道只为金钱财物。若眼里只有钱财,岂不成了物欲的奴隶。
再问一句:为何来,求何事,过何生?
放不开眼底青山,何必登斯楼把酒!
二、谁得度
也是《坛经》记载,当惠能说服江州别驾张日用,代为书写偈语。张日用提出条件,“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那么,张日用此言得兑现否,为何?
惠能是否先度张日用呢?
书上未说,想来不曾。因为惠能得法,按照五祖安排,携带衣钵即逃,哪里顾得上,又哪里去找什么张日用。
张日用所求岂不虚化?
一为机缘,他不像惠明那样追得急,追得上。二是诚心,也不像惠明发自肺腑一声喊:“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佛法妙理,不修不至,不求不得。修了未必得,不求必不得。修法在己,得道在缘。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三、衣钵呢
惠能曾在韶州曹溪施展法力使平地涌泉,然后积池濯衣,忽有一僧来礼拜,自称法名方辩,来见衣钵。再为惠能塑像。遂将衣钵作为酬谢。方辩得衣,一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地中。并且发誓:“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
宋嘉佑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祷辄应。
 
不再表信,衣还是衣。法凭心悟,你本是你。我怎么又去追逐衣钵下落呢?凡夫俗子,苦恼根深,如是而已。
上海出现疫情,已经殃及苏州、杭州、徐州,行程卡上有了星星。远方去不得也,于是闭门读书,礼佛参禅,听琴玄想也罢。
下载了“中国古典音乐欣赏6CD(APE)”。好听!真好听!
2021年11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