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很旷达的一首词,看完之后,人生豁然开朗 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启笔】 我们最常形容苏轼的一个词是“豁达”。豁达,即面对生命大起大落时的淡然与从容,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是接连被贬、奔波四方仍然拥抱有拥抱生活的热情。 苏轼的这份儿豁达,来自恩师欧阳修,来自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滋养,更来自于有宋一代时代的土壤。 细细观察南北宋的著名文人我们就会发现,“豁达”几乎是那时文人必备的气质之一。因为注重自己内心的修行,即使仕途坎坷、理想难图,宋朝的文人也不会失了涵养。 ![]() 这一点上,王安石如是、欧阳修如是,还有一位南北宋鼎革时期的朱敦儒,亦是如此。 朱敦儒,最早秦桧迫害主战派的时候被迫致仕,隐居浙江嘉兴。后来75岁高龄又被秦桧起用为鸿胪少卿,不久随着秦桧的逝世而彻底退休。 退休之后,朱敦儒仍然回到嘉兴,自己盖起一栋别墅享受着安宁的晚年隐居时光。这段时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表现自我情操以及隐居生活之情趣,这一首名传千古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也是出自此时。 ![]() 【诗篇】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 【诵析】 朱敦儒因为和秦桧的关系暧昧,晚年的名声并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说是受尽指责的。但从朱敦儒的这首词中,我们却读不出任何的怨怼和不满,唯有一位老人、一位隐士的淡泊与豁达。 上阕首句以抒情起笔,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短暂如同一场美梦;人们生活在万丈红尘中,各种纷乱复杂的情绪更是如秋云一般薄弱,过不多时便消散在历史之中。 这一句是典型的隐者情怀,看透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也看透了各种情感的脆弱。晚唐李商隐写“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是叹恨自己为什么摆脱不了七情六欲的束缚,而朱敦儒这里显然是脱身红尘的。 ![]() 后面两句“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自己这一辈子经历了多少辛酸劳苦也不需要再提,万事都有命运来主宰。“乐天知命”,有信仰的人从来都活得轻松。 下阕开篇两句是整首词的精华,词人用简简单单两个意象勾勒出自己的一派淡泊与从容,也为后文“及时行乐”思想的暗示做好了铺垫。 词接上句,人生劳苦但无需挂心,应该满足于生活中这些美好的小细节。炉上温好的三杯清酒,路上相逢一朵娇艳欲滴的春花,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 ![]() 最后两句紧紧承接上文,将及时行乐之思想推到极致:“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有这片刻的欢笑就应该满足啦,毕竟明天怎样,谁也说不清楚。很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旷达气。 整首词,从感慨人生苦短起笔,到对苦难和挫折的释怀,再到对美好事物的歌颂,最后揭示及时行乐的胸怀与主题。各种情感之间相互连接,直入骏马注坡,一气呵成。 明代《草堂诗余》中,对这首词有“辞浅意深,真可以儆世者”;“言近而指远,不必求其深宛”两条评价,无论辞浅意深还是言近旨远,都是对这首词创作深度的认可。 作者朱敦儒用清新简练,接近口语化的语言讲述着一位暮年老人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用自己的豁达放旷点醒了一个又一个迷失在碌碌红尘中的游子。 ![]() 【尾言】 比他稍晚的张孝祥有“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的句子,与这首词意境大体类似。 人阅尽沧桑来到晚年,大概都会生出一种淡然。就像写文章、写诗,最开始追逐辞藻的华丽、手法的巧妙,写到最后一切归于淡然,用平凡的语言铺陈真实的情感。 所以,我们也不必羡慕苏轼、朱敦儒等人面对人生起落时的淡然。因为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自然会有不同的情怀。 或早或晚,我们也会有“繁华落尽见真淳”的一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