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彩分享丨旅游地貌与暗地貌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21-12-13

旅游地貌与暗地貌

中国财富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399千字。

该书首次将旅游地貌与常态地貌进行了定义和分离,为更好的、科学地评价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提供了可参照的科学评价定义,为山水旅游和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思维;首次将十八种旅游地貌的地貌定义和旅游地貌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离,为自然保护地的地质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了科学地评价和理论思维;首次以系统论的思维将地下水演变出来的喀斯特溶洞、天窗、天井、地下河、天坑、天生桥等列为喀斯特裂谷,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旅游暗地貌的科学概念,加以阐释,并进行了定义和分类(详见下表)为我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思维。因此,《旅游地貌与暗地貌》获得2020年获得广西人民政府科研二等奖(详见附图)。

旅游地貌定义及分类表

类别

序号

旅游地貌名称

各类旅游地貌的定义

典型案例

岩石组合类旅游地貌

1

喀斯特旅游地貌

具有雄奇险幽秀美学特征的,能够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喀斯特地貌,我们称其为喀斯特旅游地貌。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

2

丹霞旅游地貌

发育在中新生代红色碎屑岩上的名山、奇峰、陡崖、赤壁、巨石等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丹霞旅游地貌。

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

3

丹崖旅游地貌

由红色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等坚硬碎屑岩组合而成,具有丹崖赤壁和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丹崖旅游地貌。

湖南张家界、河北嶂石岩

4

雅丹旅游地貌

经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风蚀地貌中具有雄奇险幽秀造型,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称为雅丹旅游地貌。

新疆五彩湾、甘肃三垄沙

5

火山岩旅游地貌

由于火山喷发、堆积而形成的地貌称为火山岩地貌。火山岩地貌中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火山岩旅游地貌。

浙江雁荡山、云南腾冲

6

花岗岩(岩浆岩)旅游地貌

由花岗岩(岩浆岩)形成的形态特殊的地貌类型称为花岗岩(岩浆岩)地貌。由花岗岩(岩浆岩)组合而成的,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花岗岩(岩浆岩)旅游地貌。

江西三清山、安徽黄山

7

变质岩旅游地貌

受到地球营力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组合称为变质岩。由变质岩组合而成的,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变质岩旅游地貌。

河北白石山、阜平地质公园

8

硅质岩旅游地貌

硅质岩成分是自生石英、玉髓和蛋白石。由硅质岩组合而成的,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硅质岩旅游地貌。

广西资源县五排河峡谷

9

黄土旅游地貌

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特殊的沟谷流水地貌称为黄土地貌。适合旅游者观光旅游的具有雄奇险幽秀的黄土地貌,我们称其为黄土旅游地貌。

陕西洛川黄土地质公园

10

沙漠戈壁旅游地貌

由沙漠或戈壁组合而成的地貌称为沙漠(戈壁)地貌,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沙漠和戈壁我们称为沙漠或戈壁旅游地貌。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类旅游地貌

11

冰川旅游地貌

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或由冰川作用塑造或冰川遗迹遗存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适合旅游者探险观光游览的冰川或冰川遗迹我们称其为冰川旅游地貌。

江西庐山、四川海螺沟

12

流水与水体旅游地貌

由地表流水塑造的地貌(或水体),称为流水地貌,(包括人工建造的水库水利设施。)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适合旅游者观光旅游的流水地貌,我们称为流水旅游地貌。

浙江杭州西湖、上海崇明岛

13

海蚀、海岛旅游地貌

由海水对陆地侵蚀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海蚀地貌。由海蚀地貌组合而成的,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海岛或海岸地貌,我们称为海蚀旅游地貌。

广西涠洲岛、台湾野柳公园

14

温泉与构造旅游地貌

温泉组合而成的地貌称为温泉旅游地貌。由构造运动和地震崩塌遗迹组合而成的,具有雄奇险幽秀特征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地震(构造)类旅游地貌。

重庆小南海、陕西秦岭终南山

15

化石与地质剖面旅游地貌

由化石与地质剖面组合而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并具有观赏价值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我们称为化石与地质剖面类旅游地貌。

云南澄江动物群、浙江常山金钉子

叠加型旅游地貌(复合类旅游地貌)

16

文化遗产叠加型旅游地貌

世界文化遗产镶嵌在各种岩石地貌中组成的叠加型旅游地貌。这类旅游地貌以其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著名,是旅游者喜闻乐见的综合旅游产品。这种综合旅游产品称为叠加型旅游地貌。

甘肃莫高窟、湖北武当山

17

生态景观叠加型旅游地貌

由各类地貌组合而成,自然生态环境一流,具有重要地质生态价值,并具有雄奇险幽秀美学特征和观赏价值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生态型地貌我们称为地貌与生态景观叠加型旅游地貌。

大熊猫栖息地、资源国家森林公园

18

自然遗产叠加型旅游地貌

由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岩石、不同地貌组合而成的自然遗产,与具有重要地质科学价值,并具有雄奇险幽秀美学特征和观赏价值的,吸引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地貌叠加,我们称为地貌与自然遗产叠加型旅游地貌。

河南嵩山、云南三江并流

主要创新点:(1)创新的理论研究。旅游地貌与暗地貌研究是一门全新的研究,它用系统论的思维解释了喀斯特裂谷各种单体地质遗迹的成因和发展规律。(2)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暗地貌研究是在传统的喀斯特地理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门分支科学。(3)多种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一是运用了传统的地质测量法理论;二是运用了近30年才出现的旅游地学理论;三是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指导喀斯特裂谷研究的全过程。(4)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利用旅游地貌与暗地貌研究的原理将分散的喀斯特个体形态整合成一个整体;将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归整为一个系统;将不相连的喀斯特溶洞系统、喀斯特裂谷系统串联成一个大系统,使各自为政的喀斯特地质景观形成了系列的可观可赏的系列旅游景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杨颖瑜,东方休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旅游地学大辞典》收录的旅游地貌学家、地质生态与旅游规划专家,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休闲与旅游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旅游局A级旅游景区评审员。发表了旅游景观的动态分类与研究;中国洞穴科学展望;旅游景观的定义与分类研究;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与研究;喀斯特塌陷型地貌的旅游开发研究;中国喀斯特旅游景观的分类研究;关于丹霞地貌与丹霞旅游地貌定义的研究;等各类旅游地质、旅游地理、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和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150万字,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获国家、省、市学会、协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40余项。

文章全文链接

旅游地貌与暗地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