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地理视角二十五:地质构造、地貌成因及演变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01 发布于甘肃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1.A  2.C

【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

2.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的当地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U型谷特征可反映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右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模式(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⑥和⑧的原始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图中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第一期形成⑦⑧,第二期形成④⑤⑥,第三期形成①②③

B.第一期形成①②③,第二期形成④⑤⑥,第三期形成⑦⑧

C.第一期形成①⑥③,第二期形成②④⑦,第三期形成③⑤

D.第一期形成③⑤,第二期形成②④⑦,第三期形成①⑥⑧

4.该山区气候的主要变化趋势为

A.先暖后冷

B.先冷后暖

C.逐期变暖

D.逐期变冷

3.A4.C

分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因此最下面最先遭受外力破坏形成冰斗,因此⑦最先形成;图中F为断层,改变了冰斗⑥和⑧的原始位置,⑧在下,形成时间较早,结合断层两侧岩层的冰斗位置,应与⑦差不多在同一时间,⑥则晚于⑧形成,应在第二期;第二期应在⑦之上,④⑤都在第二期,剩下的①②③则在第三期,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U型谷特征可反映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U型谷B海拔较低,说明当时雪线高度较低,气候较冷;U型谷A海拔较高,规模展宽,说明当时雪线高度较高,且冰川活动活跃,气候较暖,因此气候变化趋势由冷变暖,逐渐变暖,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西南某油气矿西藏域剖面。据此完成5~6题。

图片

5.适合钻井采油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a、b处N3地层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向下弯曲,无法侵蚀

B.油气开发

C.谷地风力太大,侵蚀严重

D.地壳抬升,侵蚀加强

参考答案

5.B 6.D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南部,为沅江源头,最后注入洞庭湖。清水江干流绝大部分河段切入基岩,形成基岩河道,沿江普遍发育了两级基座阶地,阶地上的沉积物大多厚2~3m,最厚的也仅7m。图为清水江上游部分河段纵剖面与四个观测点阶地海拔与年龄分布图。

图片

(1)描述施河观测点河流阶地T1和T2的形成顺序过程。(6分)

(2)比较翁东和三江两个观测点河流向下蚀的速度差异,并简析其原因。(6分)(3)分析该河流阶地上沉积物薄的原因。(4分)

7参考答案

(1)过程:距今10万年前,施洞河流流速较慢,侧蚀并进行沉积,后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形成阶地T2;距今7.8万年前,地势变平坦,侧蚀并进行沉积,后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形成阶地T1。

(2)差异:翁东向下侵蚀速度快,三江向下侵蚀速度慢;原因:翁东地区位于断层中抬升一侧,导致河流落差增大,下蚀速度加快;三江位于断层中下降一侧,河流落差减小,水流变缓,下蚀速度减慢。(3)原因: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岩石化学溶解,残留沉积物少;该地地壳抬升明显,外力侵蚀作用显著,阶地上沉积物残留少。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两岸支流峡谷,多古冰川地貌。研究发现,流域内干支流交汇处的宽谷河段广泛发育坡前黄土沉积地貌。其形成时间多是末次冰期以后,且不同基岩性质的山坡前均有分布。有学者研究提出该地沉积地貌发育概念模型(下图):冰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川沉积物覆盖。冰期末期,冰川沉积物受冰雪融水的搬运作用形成洪(冲)积扇。间冰期,该地谷风作用显著。

图片

(1)说明冰期末期该地区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推测该地区黄土物质主要来源并说明理由。

(3)与沙丘相比,该地区黄土沉积地貌分布更靠近坡前,试分析原因。

8.参考答案

(1)冰期末期,大量冰川融化形成冰雪融水;大量冰雪融水受支流山谷地形限制,流速快,搬运作用显著,大量冰川沉积物被搬运至山谷出口;出山后,地势变缓,(干流河道阔),水流变宽流速减缓,沉积物堆积形成洪(冲)积扇。(2)来源:主要来自于冰川沉积物。原因:黄土沉积地貌多分布于有支流汇入的宽谷河段,此地段冰川沉积物规模大;其形成年代多在末次冰期以后,且不同基岩性质坡前均有发育,说明上游河流带沉积物、本地岩石风化产物不是主要来源。(3)间冰期,雅江河谷沉积物出露(于水面),其搬运、沉积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风力搬运、沉积具有分选性;(河谷沉积物中的)黄土粒径小于砂粒,体积小,质量轻,因此能被风力搬运至更远的距离,更高的地方(至山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