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古人诗话中,经常能看到关于“富贵语”的说法。例如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就笑话他人作诗是“乞儿相”。 自己富贵,模仿富贵,与看人富贵,其语言是不一样的。如何在诗句中不动声色地体现出富贵来呢? 晏殊有个方法,值得借鉴。 一、富贵诗人古人常说诗能穷人, 欧阳修不以为然,他认为不是诗穷人,而是穷则工:
清朝人赵翼有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确,经历过沧桑的人,对于人生的体会自然深刻,写出来的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 但并不是说,作诗令人穷,更不是说诗人都穷困。历史上的富贵诗人太多了。 历史上不少皇帝就是诗人,曹丕、萧衍、杨广、李世民、武则天、李煜、宋徽宗等等,都有不错的作品传世。历朝历代的宰相诗人也很多,例如唐朝宰相张九龄、五代曲子相公和凝、北宋的晏殊、司马光、王安石等等。 二、至宝丹体诗宋神宗时代的“太平宰相”王珪(字禹玉)作诗喜欢用珍宝对仗,人称至宝丹体:
有人说,我们没有王宰相如此地位,难道我们不能作富贵之是吗?这个人回家想了半天想出两句诗来,称为别人的笑谈:
这两句诗粗俗无比,腿变成红色的玳瑁,眼睛办成碧色琉璃。不知道吟咏何物。 那么王珪的诗如何呢?《再召至龙图阁观书 》:
又如《依韵和宋次道龙图馆阁暴书》:
金界玉台,翠玉黄金,诗中经常用这些所谓的“富贵”词语。王珪贵为宰相,但是其他人没有这个地位,如此作诗好吗? 三、乞儿相宋·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对于这类富贵语有所评价:
葛立方说,王珪是四朝元老,深得圣恩,生活在富贵乡中,作诗不想富贵能行吗?但是其他人呢?
李庆孙作诗类似至宝丹,也用金玉等意象,却被晏殊耻笑说,这是乞丐语言,真正的富贵不会这样作诗的。 真正的富贵语是怎样说的呢? 三、富贵语宋·吴处厚《青箱杂记》提到晏殊作诗的j方法:
葛立方也举了几个例子,前面也是晏殊的诗句,后面是自家老辈诗人的作品:
这两个人的诗句有共同特点,就是不言金玉,却说风花雪月,意思是只有真正富贵人家,才有这种园林庭院中闲淡幽静的景致。 另外,葛立方又举了几个例子,说穷困之语的诗句:
孟郊借车搬家,车子都装不满。陶渊明破袖子露出了胳膊肘,杜甫女儿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家中穷困至此,靠想象是写不出这些诗句来的。 同理,没有富贵的生活基础,也想象不到富贵人的生活。现在不是有句话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三、看人富贵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中,引用陈师道《后山诗话》:
白居易《宴散》诗云:
《夜归》诗云:
白居易开玩笑说,我这不是富贵语,是看人家的富贵。 黄庭坚则说,白居易的这两句(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不如杜甫的这两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 杜甫的两句诗出自《题省中院壁》:
省,门下省,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唐朝的宫殿里种植花柳,因此杜甫这两句诗不言富贵,然而这正是唐宫中的富贵之气。 四、不必至宝丹,自尔不寒俭洪亮吉《北江诗话》中也说到,作富贵语,不必金玉珠宝也。
温庭筠的诗和韦庄的诗,写的是富贵人家日常的生活。穷人家哪有钱来养鹤,又如何有闲情赏画呢。而且,这些诗中,无不凡尔赛主人的豪宅与装饰。 结束语王珪是宰相,怎么说都是富贵语,但是其他人学做富贵语,用金玉之类的意象作诗,有点像穷人乍富,或者像今天的网红主播们团购去五星饭店拍照发抖音。 正如晏殊作诗的方法:
仿佛无意之间,通过一些细节让读者知道,这是富贵之家。如今有个词叫做凡尔赛,类似吧。 @老街味道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化唐诗为己作,诗人如何使用比兴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