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12-13

2021-12-13 15:56

大将军威武K

1948年5月15日,古城南京,热浪滚滚、骄阳似火,总统府里却进行着一场气氛颇为温馨的家宴。

菜肴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亲自下厨做的。能和领导一起共进晚餐并且是领导夫人亲自下厨炒菜,这对于任何一位干部来说绝对是一份特殊的荣誉。而能够享受此殊荣的人,无外乎是位高权重之人亦或是领导身边最亲近的人。而能够享受过此殊荣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寥寥无几。

然而今天这位享受“殊荣”的人,是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中将军衔。从职衔来看,王耀武和时任参谋总长的陈诚、陆军总司令的陈诚相去甚远,即便是和同一级别的杜聿明、胡宗南这些黄埔军校同学相比,王耀武也是差强人意。

“事出反常必有妖”,王耀武赴的这个家宴,一是老校长顾念师生情谊,二是要他临危受命。因为顾念情谊,所以才要他临危受命!

1948年对于蒋介石来说绝对是他一生中最焦虑的一个时期。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人民解放军从1947年7月份转入战略进攻,短短一年不到,就将战火从解放区彻底引向了国统区。更重要的是,我军的战法已不再是过去那种“不及一城一池的得失,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运动战为主,而是既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要攻城略地。我军的歼击对象也不再是单个的师、旅,而是兵力雄厚的机动兵团;攻击方式不再是过去的积极防御,而是主动进攻,专门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大城市下手,搞“围点打援”。

我军战略战术的转变,和战场形势的发展密不可分!

第一、战略决策,高下立判

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成功挺进中原后,蒋介石国民党军的攻势行动被彻底瓦解,不得不抽兵回援。留在解放区的我军内线部队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也随即发动反攻,收复失地。在我军内外线部队的交叉打击之下,蒋军疲于应付,逐渐丧失了战场主动权。1948年六七月间,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发起豫东战役,短短20天时间消灭蒋军近10万精锐。与此同时,华野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在许世友、谭震林指挥下从胶东杀出,连续发起胶济路西段战役和津浦路中段战役,连续攻占周村、潍县、兖州、泰安等蒋军重兵驻守的大城市,歼敌12万多人。

这样一来,蒋军在山东境内的地盘就只剩省会济南和渤海边被美军占据的青岛了。特别是位于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交汇处、驻军十万的济南,完全处于华野两大主力兵团的战略包围之中!

敌我双方指挥员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锁定在了济南!巧合的是,敌我双方领导层都对围绕济南的作战产生了分歧!

豫东战役和兖州战役刚刚结束,毛主席一天之内发给华东野战军4封电报,催促他们发起济南战役,争取在10天之内攻克。并且毛主席以战略家的宏大气魄为华东野战军描绘了更大的战略蓝图——

“如能在八、九两月攻克济南,则许谭全军可于十月间南下,配合粟陈韦吉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

性如烈火、骁勇善战的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表示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多谋善断、智勇双全的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则认为刚刚经历了大战的华野部队先休整一个月再说。

粟裕和许世友都是从红军时期一刀一枪拼杀出来、战功赫赫的骁勇战将,对领袖忠诚、对革命事业更为忠诚。许世友敢于马上发起济南战役除了其性格刚毅的因素之外,主要在于山东兵团在前一阶段的潍县战役、兖州战役中积累了大量的攻坚战经验。更重要的是,蒋军在山东解放区曾经犯下过滔天罪行,民心尽失。潍县战役发起之前,当地老百姓曾经给山东兵团送来一封催人泪下的信函,详细控诉了蒋军部队和地主反动武装在解放区的野蛮暴行,信的结尾,老百姓怀着无比激愤的心情说:

“要求你们坚决彻底消灭蒋匪军和还乡团,要求你们像在孟良崮一样消灭敌人,在潍县留下英雄的胜利,立下大功,这是我们对你们高贵的信仰,也是人民对自己军队的命令!”

这封信给了许世友以极大的震撼,以至于他在20多年后还拿出来念给部队听。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众所周知,我军自建军伊始,部队的主体成员就来自苦大仇深的农民子弟,这也是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的原动力之所在。因为每一个参军的人都目睹乃至感受过父老乡亲遭受蹂躏时的苦难。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俘虏兵也成为我军兵员补给的重要来源。由于国民党军丧师失地的程度日甚一日,为了弥补兵力开始丧心病狂的强征民夫,殊不知这其中无数人也和我军官兵一样对反动派有着强烈的阶级仇恨!

因为仇恨,蒋军在战场上被毙伤的数目远低于被俘虏的数倍!兖州战役,我军歼敌6.3万多人,其中俘虏就有4.4万多人。相信这4万多被俘人员中有不少是和反动派有着血海深仇和被强征入伍的农民子弟。

《孙子兵法》上说“杀敌者,怒也!”我军于1948年初开展了一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诉苦”运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军指战员的杀敌士气。这也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后期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根本原因所在。

敌我两军士气此消彼长,蒋介石也看在眼里。他在宴请王耀武时也坦诚:

“你要知道,我们的失败是失败于士气的低落。”不过蒋介石这位在近代中国叱咤风云数十年的枭雄,无论如何不知道亦或是不敢承认国民党军士气低落的根源所在!

我军士气高昂,再加上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兵力兵器都占优势的华东野战军30万大军还怕解决不掉济南城里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人心惶惶的10万敌军吗?

因此,许世友认为应该迅速发起济南战役,而且要全力攻击。用他的话说就是:

“济南攻坚必须像杀牛一样杀其要害,集中兵力和火力,东西并举,数把尖刀冲开血路,向守军的心脏凶狠地剜下去。”

粟裕不赞成马上进攻,在于他的着眼点不在攻占济南,而是在于消灭蒋军的有生力量。

济南虽说是孤城一座,但是拥有10万守军和多年建造的防御工事。我军虽说有攻坚战经验和能力,但是对于攻击一座拥兵10万以上的大城市,尚属首例。从五大野战军的综合实力来看,拥有百万大军和数千门火炮的东北野战军首屈一指。可是在6月份发起的长春之战中由于进攻受挫,不得不改攻坚战为围困战。

所以,粟裕认为:

“济南战役将是一场严重的艰苦的战斗。”

济南附近百公里之外有蒋军3个兵强马壮的机动兵团——邱清泉第2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共17万人马。如果能在济南战役中将其吸引过来予以重击,就可以极大地削弱蒋军在徐州方向的有生力量,为解放徐州创造条件。

这也是粟裕在1948年年初那封著名的“子养电”中向毛主席谈到的“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的计划。刚放下“子养电”,粟裕就成功指挥了规模巨大的豫东战役,歼敌10万。豫东战役是以攻打开封为起点,吸引国民党军机动兵团前来予以重创,结果是两者兼得。如果我军攻打济南,蒋介石无论如何不会置之不理。而援敌的实力要强过守敌,因此,粟裕建议将济南战役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打援方向。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粟裕和许世友的意见大同小异,相同之处在于对解放济南充满信心,不同之处在于在攻城和打援的兵力部署上出现分歧。

对于战役进行的时间,粟裕认为既要攻城又要打援,

“非短期能攻克,至少应准备打20天至一个月。”

许世友虽说没有谈到多长时间能够解放济南,但是山东兵团第9纵队司令员聂凤智在全军师以上干部会议上说“最多20天就可以拿下”,理由是“情况摸得很熟。”

在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领导层产生分歧是常态,关键就在于这种分歧能否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论职务,粟裕作为华野代司令员,兵团司令许世友应该无条件服从。但是论资历和战功,许世友一点也不比粟裕差,因此,为了维护团结,许世友的意见粟裕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但是争论归争论,意见归意见,面对面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旦背对背,谁也不会各怀鬼胎、各行其是。这就是我军越战越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每当到前线指战员争论到激烈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就会以他高超的领导智慧出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调解。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和粟裕的认知相同,毛主席对于即将发起的济南战役也认为是“一场严重的作战”。对于这场“严重的作战”,毛主席也是劳神苦思,不断和前线指战员交换意见。

最初毛主席要求山东兵团尽快发起济南战役的电报,因为粟裕的一封回电而作罢。

伟大领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自身能够提出多少正确意见,而在于能够采纳多少正确意见,能够整合多少正确意见,能够让多少正确意见落到实处!

根据和前线将领们的多次沟通,毛主席对即将发起的济南战役一锤定音:

“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

最后由粟裕担负全军指挥和打援任务,许世友担负攻城指挥。

历史会永远记住粟裕和许世友的伟大功绩!

如果说我军在决策上的争论在于进攻的兵力部署,那么国民党方面的分歧在于守城兵力的部署,而且自始至终没能解决。

王耀武来南京的时候正值我军发起胶济路西段战役。山东兵团一路攻城略地让王耀武产生了一种大势已去的感觉,济南周围的战略要地一个个都丢了,和后方的通道也全部中断,区区一个济南城,别说十万守军,就算是百万又能有多大意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让城别走,将10万精锐部队撤到徐州,与徐州“剿总”的70万大军合兵一处,拱卫京畿。

从历史上看,黄埔三期出身的王耀武和我军作战的经历并不多,但是鲜有败绩,甚至还打过胜仗。1934年11月,担任补充旅旅长的王耀武率部在怀玉山被红十军团伏击。王耀武临危不乱,居然成功反杀。兵力占优势的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被俘后壮烈牺牲。只有参谋长率一支不足400人的队伍死里逃生。而这位参谋长正是粟裕!

王耀武的特点就是,不仅打仗有一套,带兵也有一套。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前身是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组建的第74军,论实力,最多算一个二流部队。但是王耀武到任后,带着74军南征北战,抗日战争打下来,74军已经成为蒋介石的“御林军”了。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解放战争爆发后,整编74师一直是华东战场的急先锋,以至于连蒋介石也得意地认为:

“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国了!”

由于华东地区是蒋军精兵强将扎堆的地方,资历浅的王耀武也就没多少用武之地,自从当上第二绥靖区司令,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济南。眼看着战火一天天逼近济南,王耀武再也坐不住了,亲自跑到南京“面圣”。

或许是在大厦将倾之际蒋介石想到了还有王耀武这样一位堪用的将才,所以他要王耀武死守济南,并且保证自己会亲自督促援军解围。

蒋介石要死守济南,有他的一番道理。

在半壁江山沦丧、国民党军转入重点防御的态势下,济南成为连接华东和华北的唯一枢纽,一旦失守,几百万大军的战线就会被完全割裂。

还有一点就是后方危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蒋家王朝的执政基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援助,这也是蒋介石敢于穷兵黩武的勇气所在。然而随着战场上的节节失利,美国人对蒋介石的态度越来越微妙。美国人变了脸,蒋介石的日子便越来越不好过,其中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经济危机。截止到1948年6月,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从1945年的596亿元猛增到196.5万亿元。货币发行量暴增的背后是膨货通胀下的一片哀鸿!就连蒋介石也在他的日记中哀叹:

“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为了缓和全面危机,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了军事上,毕竟手里还有365万军队,对手也不过195万人,笃信实力决定一切的蒋介石决定孤注一掷!

当济南战役打响后的第二天,蒋介石还在日记中写道:

“本晨首先默祷敬卜济南战局之能保否。蒙上帝示我以可保,此心为之大慰。以上帝允我之恩许,未有不实现者也。”

但是人心惶惶的士兵如何能守得住几座孤城?又如何能战胜士气如虹、吊民伐罪的人民解放军呢?

从总统府出来的王耀武不免带着几分失落!

按照蒋介石的意思,负责救援济南的是第2、7、13兵团,杜聿明担任总指挥。

和蒋介石一样,杜聿明也对王耀武能够守住济南信心满满。1946年夏季,杜聿明担任东北保安司令时曾经指挥十几万大军成功解救被林彪所部包围的四平。当时四平守军不过3万多残兵败将,硬是顶住林彪10万大军持续17个昼夜的进攻,如今济南驻有10万精兵,无论如何不会比四平差。

所以,当王耀武提出要增派整编第83师和新组建的整编74师空运济南的建议后,杜聿明断然拒绝。

蒋介石的固执、杜聿明的盲目,让王耀武只剩下了无奈。

二、一波三折的吴化文起义

济南解放后,蒋介石曾经对美军顾问巴大维说济南的失陷主要是由于吴化文部的叛变。

事实证明,蒋介石这完全是罔顾事实的狡辩之词。

早在济南战役发起前的华东野战军师以上干部会议上,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吴化文起义加快解放济南的步伐。粟裕则对此持怀疑态度:

“职以为只能作研究材料,不能当力量计算。”

粟裕的见解极为精准!

在解放战争的前两年,临阵倒戈的国民党军部队并不在少数,这其中不乏一些爱国将领对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但是由于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我军进行防御作战的艰苦阶段,降而复叛的起义部队也不在少数。

1947年1月16日,率部起义加入华东野战军仅1年的原伪军将领郝鹏举叛变,后来在莱芜战役中被我军俘虏,陈毅下令将其枪毙。

血淋淋的教训让我军指战员深刻意识到,反复无常的军阀作风是国民党军的一个显著特点,要想让敌人死心塌地的投降,只有在战场上穷追猛打,将其彻底打服!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吴化文的背景和郝鹏举大致相同,早年都是蒋介石从西北军用袁大头挖过来的。抗日战争期间,因为畏惧日本人投降了汪精卫,没少干过烧杀抢掠的勾当。

我军对吴化文的争取源于1946年下半年,并且由周恩来亲自操持。然而随着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大踏步进退,吴化文误以为我军行将失败,马上变了脸。郝鹏举叛变,就是通过吴化文所部的电台与蒋介石取得联系的。

吴化文这种首鼠两端的行径令蒋介石也十分厌恶,一度下令给王耀武将其秘密处决,后来还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何思源通风报信,再加上王耀武刚到山东,也正是用人之际,这才留下了吴化文的性命和官职。

1948年夏,我军发起兖州战役,吴化文奉命率部救援,结果被我军歼灭1个旅又2个营。实力大损,再加上形势越来越对国民党军不利,吴化文又打起了改换门庭的念头。

一般来说,反复无常、首鼠两端之人永远都是现实和幻想并存,既想保住性命又想保住财富。

当我军兵临济南城下时,吴化文主动与地下党联系,条件是只让路不撤出阵地。

很明显,大战在即,吴化文想要坐观成败,然后再见风使舵!

吴化文这点小九九如何瞒得过身经百战的粟裕?

既然还抱幻想,说明挨揍挨得不狠,挨得不疼!

1948年9月16日,我军正式发起济南战役。按照许世友“集中兵力、火力”的牛刀子战术,攻城部队分为东、西两个集团,先以火力打击,压制敌军,然后爆破手跟进,摧毁敌人残存火力点为步兵开道。

东集团的华野9纵和渤海纵队,仅用一夜时间就拿下了济南外围的茂岭山、砚池山,砸开了济南的东大门。

茂岭山和砚池山是王耀武苦心经营的阵地,原指望能够在外围顶住我军七八天,结果一夜就被突破,王耀武大受震撼,吴化文更是胆战心惊。因为东面的我军部队只是“助攻”,主攻方向则是西面的商埠和飞机场,而吴化文的部队就配置在西面的第一线,并且也遭到了攻击。

18日23时,西集团3纵攻击簸箕山,守山的是吴化文部1个营,仅仅20分钟,这个营就被我军猛烈的炮火吞噬掉了。这只是给吴化文一个警告,如果我军就势打下去,吴化文真没有起义的机会了。要知道,按照粟裕制定的攻城方案,西面是主攻方向,集中着攻城部队三分之二的兵力火力,目的在于夺占飞机场,切断济南守敌与外界最后一条通道。而当我军攻占茂岭山和砚池山的消息传来时,王耀武将预备队全部调到了东面。试想,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在我军偏师的攻击下尚且一触即溃,人齐马不齐的杂牌军吴化文,在我军主力部队面前能走几个回合?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吴化文起义与否,我军依然能成功解放济南,时间上也许会延长几天。从战役进程上看,吴化文起义最大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导致王耀武方寸大乱,并且丧失了最后的战斗意志。

第二绥靖区参谋长罗幸里在济南战役中被俘后曾谈到:

“我们原来预计在济南外围至少能坚持七八天,不料解放军战斗发展太快,茂岭山与砚池山未怎样打,很快的被占领了。使得预备队过早投入战斗,从而牵制了整个兵力的布置,这是影响战局的主要关键。”

王耀武调集预备队反击东面不成,吴化文起义又让自己的后背完全晾在了我军的牛刀之下。这样一来,济南外围的阵地便丧失殆尽了。

气急败坏之下的王耀武向蒋介石发电,一方面催促援军,一方面再次提出放弃济南。

然而此时济南城外有许世友指挥的14万雄兵猛烈攻打,南面还有运河两岸粟裕布置的18万大军严阵以待,王耀武不足10万残兵,如何能突围的出去?王耀武如果真的率部突围,那么济南战役也许用不了8天就结束了,华野提前发起淮海战役,也未可知。

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进行无穷的假设,而历史的严肃之处又在于从不按假设前进!

蒋介石拒绝了王耀武的突围请求,要他学习守四平街的陈明仁,“知不可守而守之”。

说到第三次四平战役,归根结底,不是我军不能打,也不是蒋军有多能守。我军虽说存在侦察失误的情况,但是失误在于对蒋军可以丧心病狂的强迫市民当肉盾、实行焦土作战这一点估计不足。战后,国民政府曾派人去四平视察,目睹种种惨状,也不得不承认,四平老百姓恨透了71军。

第三、粟裕不停顿地攻击,王耀武彻底绝望

王耀武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向陈明仁学焦土作战。

当时派去四平视察的国民政府官员就有第二绥靖区的人,回来后在视察报告中写道:

“此次71军未完成此种处置,战时战后受累甚大,特于战事激烈时,民众要求离开,未获允许,致伤亡众多。亦战后军民感情恶化之主要原因。”

匪夷所思的是,王耀武在战役发起后第4天还专门下令将等待处决的200多名地下党全部释放出城。

无论是王耀武想要在给自己留条后路亦或是突发善心,可以肯定的是,他从一开始就对坚守济南不抱任何希望。

王耀武没有等来援军,却等来了粟裕的全力进攻!

吴化文的起义,让我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砸开了济南的西大门。多谋善断、眼光独到的粟裕马上意识到这是10万蒋军崩溃的开始,随即给许世友下令:

“战局可能迅速发展,望令各部就现态势以三、十及十三纵并力,迅速向商埠攻击。得手后,则全军全力攻城。对已被分割之外围孤立之敌人,肃清商埠及济城解决后,再行肃清分散孤立之敌。”

9月20日,兵力兵器都得到加强的攻城部队开始了对济南城的继续攻击。

西面的主攻部队以3纵从正面突击,10纵、13纵从南北两翼迂回穿插。3个纵队犹如3把尖刀,同时捅向商埠蒋军的前胸和后背,战况空前激烈。3纵8师是华野头号攻坚部队,师长王吉文也是一位虎虎生威的骁将,打仗是喜欢身先士卒。洛阳战役、开封战役,都留下了这位虎将的所向披靡的身影。

战斗开始后,王吉文率8师一举占领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截击企图逃窜的蒋军青年教导总队,结果不幸被横飞的流弹击中,身负重伤。被战士抬下去之后,医生对他用药,他却坚持把药品留给其他伤员,自己不幸牺牲。

王师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深感染了全军指战员,又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我军完全占领了商埠,全歼守敌。

西线激战的同时,东线的9纵、渤海纵队在聂凤智指挥下也是所向披靡,他们绕过千佛山、历城等敌军残存的外围据点,以坦克打头阵,一口气冲到济南外城。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在我军东西两路大军的持续攻击之下,外城的作战仅仅持续了一天,守军就被全部歼灭。

从战役发起到外城战斗结束,前后6天,我军几乎是不间断的突击,占领了济南全城的2/3,只剩下一个内城。

此刻的王耀武已经是万念俱灰,尽管手上还有4个旅的兵力,可是还能撑多久呢?他苦苦等待的援军,至今也杳无音信。

按照杜聿明的计划,等到济南城打响第五天后,援军才开始集结。一年前的四平战役,杜聿明是东北国军最高长官,趁着林彪部队苦战不下、付出了重大牺牲代价后指挥援军出动,一举解了四平之围。此刻在徐州的杜聿明,一定想到了四平战役。

他这次制定的救援行动,基本上就是四平战役的翻版!

然而济南不是四平,王耀武不是陈明仁,粟裕也不是林彪!

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第三次四平战役是夏季攻势的收官之战,而眼下华东野战军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现在5天已经过去了,3个兵团的援军虽说已经在路上,但是每天居然只有20里的行程。邱清泉、黄百韬、李弥三位兵团司令都是刚刚参加过豫东战役,领教过粟裕“围点打援”的厉害,特别是黄百韬,险些丧命于疆场。试想,豫东战役两军兵力对比是20万对25万,占据优势的蒋军尚且被打得落花流水。如今粟裕指挥32万大军,其中打援部队就有18万,列阵以待,国军3个兵团17万人分三路前来,还不是凶多吉少?

于是,3个人都心照不宣地磨洋工。济南解放时,走得最快的邱清泉才到达曹县、成武,最慢的黄百韬才刚刚集结好部队。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这边王耀武也满以为经过6天6夜激战的粟裕部队会因为伤亡惨重而休整一下,为自己调整部署争取时间,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然而王耀武错了,和大多数国民党军将领一样,万念俱灰的王耀武低估了我军自建军以来就形成的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

和大多数人民军队的将帅一样,粟裕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善于连续作战的战将!

两个多月前的豫东战役,粟裕指挥20万大军连续作战20天,几乎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其顽强的战斗意志令久经沙场的刘伯承、陈毅、林彪都为之惊叹不已。如今济南战役已经胜券在握,各路大军的进展速度超乎原先预想,粟裕怎么可能放松?

“不怕疲劳、不怕伤亡,即使外城残敌尚未完全肃清,即刻向内城发动攻击,迅速攻陷济南内城。”

粟裕的又一道命令下到了许世友的指挥部!

许世友手中带血的“牛刀”又继续捅了下去,直插敌人心脏!

9月23日18时至19时,我军持续进行一个小时的火力打击,然后9纵、13纵分别从东南角和西南角强攻,聂凤智、周志坚两位纵队司令员和多位纵队首长也都亲临一线指挥。

济南战役最为激烈的战斗围绕济南内城展开,双方都拼尽全力争夺。有蒋介石和刘峙亲自坐着飞机到济南上空督战,王耀武也拼了命。

由于敌军的拼命抵抗再加上飞机轰炸,攻城部队伤亡严重,13纵政委徐海珊也壮烈牺牲,攻击一度受挫。

胜利就在眼前,任何迟疑都会给险象环生的战局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指挥员的决心和意志就显得极为珍贵!

身经百战的许世友给部队下达了一道字字千钧的命令:

“我们的困难大,敌人的困难比我们更大!现在就看谁的决心硬过对方。我们要跟敌人比毅力,比顽强,比后劲。胜利往往就决定在最后的5分钟!”

“胜利往往就决定于最后5分钟!”这是徐向前元帅的名言,许世友的戎马生涯从徐向前任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开始,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赫赫有名的军长。此时此刻,许世友一定想到了他的老首长徐向前。而徐向前此时也率部围攻山西省城太原,他所面临的困难要比许世友多得多。

粟裕和许世友这一招的确把王耀武整苦了,他手上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干脆把部队丢给参谋长罗幸里,自己带着身边少数人狼狈逃窜了。

随着我军多路部队冲入内城,失去指挥官的蒋军部队也瞬间崩溃了。9月24日下午,在我军包围国民党省政府的时候,绝望中的罗幸里下令部队投降。

而化装出逃的王耀武在粟裕布置的天罗地网面前最终也被俘获了。

至此,持续了八天八夜的济南战役落下帷幕,我军以2.3万余人负伤、2900余人牺牲的代价全歼济南守敌10.8万多人。

济南解放,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慑!国统区无数报刊媒体争相评论济南陷落后的局面。

而最感到震慑和不可思议的还是蒋介石,因为上帝允他之恩许,这次没有实现。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他在9月25日的日记中曾谈到:

“本晨二时醒后,辗转不安,以济南失陷,对内外关系太大,有损于政府威信莫甚,政局、外交、经济更为拮据,军事尤为劣势,自觉无颜立世矣。”

8天的济南战役令国军统帅感到不可思议,同样“震惊”的还有另一位统帅,那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因为他认为的“一次严重的作战”在粟裕手里8天就完成了。

原计划20天完成的战役,粟裕指挥许世友用8天解决,惊呆两位统帅

正如4年后毛主席视察济南时说的那样:

“济南战役打得那么迅速、那么彻底,天下恐怕只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我,一个是蒋介石。”

两位最高统帅都感到“震惊”,但是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在接下来的三场战略决战中,蒋介石更加茫然无措,而毛主席则稳中有谋,指挥着气势如虹的百万大军将蒋介石最后的精锐力量全部歼灭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