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设6大爵位,为何“超一品”可以穿龙袍?权力究竟有多大?

 江山携手 2021-12-13

清朝的“超一品”爵位还是很多的,可不止六个,但是这里只是指的爵位,官位可没有“超品”。至于“超一品”可以穿龙袍?想都不用想,龙袍只有皇帝可以穿,其他皇室宗亲和大臣休想染指。

首先,介绍一下清朝的爵位品级。

清朝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即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宗亲爵位,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里面分的很细,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个等级。

其中,公爵以上的都可以称为“超品”,所以不要觉得不入八分的国公好像很低级,其实品级并不低。“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不入八分”不是指不入流,是指可以不在京城当差或者居住。

清朝的爵位与明朝的不同,清朝的爵位是要降级的,比如,父亲是亲王,那么嫡子继承爵位直接变成郡王,再传下一代直接变成贝勒,当然亲王爵位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郡王降到辅国公,以此类推。

当然也有少数宗亲,由于深得皇帝宠信,并且立有大功,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传给下一代嫡子继承人不降级,这样的被称为“铁帽子王”。

大清共有“十二大铁帽子王”,比如雍正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就是铁帽子王,还有恭亲王奕昕、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几位都算是清朝中后期的。

开国元勋的铁帽子王还有八位,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朝的爵位和明朝的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获得亲王是很不容易的,明朝的皇子必然是亲王,什么不用管,直接是天生的,亲王的儿子至少是郡王。但是清朝的皇子如果不能获得皇阿玛(皇帝)的喜爱和重用,可能连个贝子都混不上。

“原夫锡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故有皇子而仅封贝勒、贝子、公者。揆诸前禩,至谨极严。”《清史稿·皇子世表一》

根据《清史稿》里记载,皇子获得爵位明面上和个人能力有重要关系,其次才是母族的家世,而实际上和皇帝的喜爱程度关系最大。

乾隆的十二阿哥永璂,因为母亲(乾隆继后那拉氏)的原因,很不讨乾隆喜欢,所以这个嫡子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爵位,还是个光头阿哥。

而乾隆皇帝的十五阿哥,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因为母亲(令妃)的原因,没当皇帝时,就获得亲王的封号。所以清朝阿哥的爵位,完全凭皇帝的喜爱,来封爵位。

异姓功臣爵位

功臣爵位主要是授予,对清朝有过大功的人,当然主要是有公爵、侯爵、伯爵以下的共27个等级。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

7、骑都尉(正四品)

8、云骑尉(正五品)

9、恩骑尉

所以功臣爵位里面伯爵以上都是超品,比较有名的像清朝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因为收腹新疆封为二等恪靖侯,李鸿章被清廷封为一等肃毅伯(死后封侯),张之洞没有爵位。

清朝初期的特殊时期,出现了像三藩一样的异姓藩王,可是没有存在多久,就被康熙撤除了,从此以后清朝的异姓功臣,最高就是公爵。

当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清朝曾经许诺事成之后封他为王,而实际上才封了候爵。封为公爵的,像名将岳钟琪、阿桂等人,福康安更是打破异姓功臣不封公爵以上爵位的规定,被乾隆皇帝封为贝子,死后更是追封为郡王。

当然异姓功臣爵位,主要权力还是在皇帝,就像和珅,什么战功都没有,都可以封公爵,中兴四大名臣最高才是侯爵。所以功臣爵位也是看皇帝的心情。

蒙古爵位,这点和宗亲爵位差不多,也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蒙古部落因为和满族的渊源比较深,所以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封爵制度。

清朝爵位待遇

和硕亲王(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一隅)

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多罗郡王

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多罗贝勒

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固山贝子(固山;满语意为一角)

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奉恩镇国公

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奉恩辅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兼-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兼-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

宗亲的公爵以上为超品,功臣爵位伯爵以上为超品。从上面这些可以看出,清朝的爵位待遇还是比较好的,比一二品大员工资高多了。

“超品”可以穿龙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能够穿龙袍的男性理论上只有皇帝一人,当然乾隆以后规定皇太子也可以穿龙袍,但是清朝的立储制度大家都知道,根本不会明着立皇太子,所以能穿龙袍的只有皇帝一人。清朝女子能穿龙袍的有皇太后、皇后、贵妃、妃、嫔。

另外对于龙袍的颜色也是有区别的,皇帝、皇太后、皇后的龙袍为明黄色,贵妃龙袍、妃龙袍为金黄色。

清朝皇帝的龙袍以明黄为主,纹样以龙纹为主,全身饰金龙九条,其中前胸、后背和两肩正龙各一,下摆前后行龙各二,里襟行龙一(不计边饰、马蹄袖等次要纹饰),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

皇子和亲王以下,只能穿蟒袍,蟒袍看上去和龙袍差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超品”可以穿龙袍了,其实穿的是蟒袍而已。

那么蟒袍和龙袍有什么区别呢?

大多数人觉得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之说,其实这种说法不能算全对。

在清代典章制度中,就有皇帝恩赏臣属五爪龙袍(或五爪龙饰品)时,受赏者必须先用针将龙爪挑去一爪才能穿用,其称谓也要变龙袍为蟒袍的明确规定。

但是实际上皇子和亲王、郡王,都可以穿九蟒五爪蟒袍,《钦定大清会典》中就规定:亲王、郡王,通绣九蟒五爪。

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趾)。

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趾)。

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所以在清朝很多官员都可以穿蟒袍,而郡王以上的蟒袍和龙袍是很相似的,只是皇帝的龙袍颜色为明黄色,有十二章纹,亲王和郡王的一般为蓝色或者石青色,没有十二章纹。比如下图就是平南王尚可喜的画像,就是蓝色的蟒袍,上面没有十二章纹,但是有九个五爪蟒。

龙袍是一种吉服,所以在一些庆典时,皇帝会穿着龙袍,还要求大臣和亲王们都穿着蟒袍,一起庆贺,这种穿蟒袍的时期也称为“花衣期”。

官员和亲王以下,平时上朝都穿着朝服,蟒袍则穿在里面,外面有补服,也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补子。

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贝子以下,公爵以上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比如下图中的奕匡,他就是亲王,前后正龙,两肩行龙,石青色。

功臣爵位伯爵以上,也都是正蟒方补。至于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以此类推。子爵和男爵也一样,对应文官的一二品补服。

比如下图就是曾国藩的朝服,为正蟒方补,因为曾国藩是侯爵。

而没有爵位的,像纪晓岚这样的,就只能是这样的朝服。

“超品”虽然品级很高,俸禄很多,但是权力并不一定大。“超品”只是一种爵位的等级,它和军机大臣,根本没有办法比,比如和珅虽然只是个公爵,但是他的权力可能大过亲王。

很多军机大臣,可能都没有爵位,但是不妨碍这些人的权力很大。像皇室宗亲,虽然有的是郡王,有的是亲王,但是没有职务,一样不能说获得皇帝的重用,所以爵位是不能和权力划等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