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静宁县》之医疗卫生

 李振堂 2021-12-13

静宁县的医疗卫生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同军事斗争、政治工作、供给工作一样,是在环境极其艰苦、情况极其复杂、物质供应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贺龙、关向应等师首长对医疗卫生工作非常重视,八路军总部卫生部给予积极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特别是得到根据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使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医疗任务。广大医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医疗卫生工作宗旨,面对现实,积极创造医疗条件,深人战场救护,为保障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面前,一个个的困难都被克服了。办法和途径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贺龙同志深知医疗卫生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作出指示:要克服困难,自力更生,首先要设法给伤病员创造一个安定的治疗环境,使伤病员感到有个“安全窝”;同时要逐步解决医药和医疗器材不足等问题。

神府后方医院和贺家川中心医院医疗机构首先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358旅、359旅和第2 、第4 军分区等单位的卫生机构,也都与他们所属的医院、医疗所相结合,开办了医训队,培训医生、护士和司药。各团卫生队使用卫校编印的统一教材,开办连、营卫生员轮训班,使基层的医疗卫生水平也有所提高。一时间,各地民众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纷纷建立起来,而且都是和战争紧紧结合的医院。

一九四四年,敌人“扫荡”后,在静宁县流行着可怕的伤寒、感冒,受伤的民兵和群众在痛苦中煎熬, 政府为了减少群众疾苦,发动开办民众医院,这时候,赵雍周挺身而出,担起了这负重担子,在游击环境中这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赵雍周把县政府的投资买了一部分中药,又向忻崞支队要了些西药,用的是自己带来的几件破旧的西医用具,藏在离敌人二十里的XX村开起,“战地医院”来了。

因为,外科治疗费劲,赵雍周在驻村收拾了几间房子作为病室,受了枪伤的群众,一抬进来,赵雍周就忙着消毒,换药,使受伤者感到是自己的医院,自己的医生在给他治疗,影响扩大了,距医院百十来里的病人也抬来了,在短短的俩个月中出院的有十多个。

民众医院也就是民兵的伤兵的医院,民兵受了伤。武委会一来证明,医院就收人治疗,这样民兵的医疗问题也解决了,而且能够很快的再参加围困去,在民众医院里赵雍周是中医全手,还有一个有名中医辛俊龙,任凭病人选择用哪种医法,叫谁治,医院里会计算哪种医法最保险、最省钱。

民众医院打垮了医生摆架子的恶习,在他的院章上明确规定随叫随到,不分深更半夜,不管天阴下雨。因为他们的作风好,从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到一九四五年四月份他们已经看过五百多个病人。有了这样的成绩,群众说民众医院是“咱们的医院”, 还的拿着莜麦 、煤柴、灯油和票票来入股,当时,已经有二百多股了。

医院开在游击区,必须时时注意敌人的袭击。一九四四年,腊月二十八,敌人突然到了XX村,虽然敌人没有进院,但因为伤员跑的太慌,有个伤员流血过多,死了。接受了流血的教训,赵雍周于是就在野地里挖下了野窖,遇有情况,马上把伤病员“化整为零”的分散在山坳里,而医生各处“游击”治疗,无论中药、西药,只把几种需要的放在外面,其余的悉数的放在安全的地方,需要什么再拿什么。赵雍周说得好:“在游击区开医院是用不着挂牌子的”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开展了药材的对敌斗争。在静宁一带,高峻的山上储藏着大量的山药材,过去曾经有人采集过,这几年因为销售不出去,也就没人采集了。赵雍周在开办医院时,就号召民众采药,采下药,可以入股,也可以卖钱,民众医院定价收货。这个号召出去以后,许多民众给民众医院送来药材,绝大部分自愿的入了股。

当时情况是只有本地山药材,没有川广药材,这样一方面是药味不够,另一方面是有些病山药材治不了,这时候赵雍周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拿山药材到沦陷区去换川广药材,通 过当地的贸易机关拿到“许可证”,然后,再找下和沦陷地区有亲戚关系的人,费了很大的心血,最终成功地将川广药材弄回来,赵雍周这个办法终于让民众医院的药材齐全了。

在俩个半月中,赵雍周卖出了一千斤冬花,五十斤猪苔,一百二十斤黄芪 ,换回来些半夏、当归等。这样的以货易货,比拿钱去买可以便宜一倍,这样,我们的山药材有销路了,川  广药材也能流进来了。因为做了便宜买卖民众医院的药自然会便宜了。

赵雍周是个祖传的中医,因为他好学,又在他兄弟那里学会西医,现在他的思想更加先进,为了把病人很快治好,仍然积极地向他兄弟学习西医知识。在他的家乡附近有许多知名医生,赵雍周也忙着向他们学习,因为他深知“只有越懂得多,病人才能越死得少!”

和赵雍周在一起的老中医辛俊龙先生,学习积极性极高,赵雍周毫不吝啬的告诉他西医道理,如何消毒,如何打针、如何换药。五台人氏崔璜,后定居静三区上村,曾任过静宁税务局长,后到民众医院工作,1945年和赵雍洲均被选举为静宁县议员。

在乡下,还有还有很多医生没有换过脑筋来,他们为了赚钱,要“开包礼”,抬高药价,这样群众得了病,就是“拿命扛”也看不起病,赵雍周于是忙着团结这些医生,整天跑进跑出的和他们们讨论,提议医生们组织起来开办医药合作社,用自己 转变的实例,去动员别人转变,他说:“过去我也坑人 ,一元二毛钱买的六零六,非二十元不买,结果病人死了,自己钱也没挣上,图了个甚?更何况现在大敌当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提高觉悟,用治病救人来为抗战尽一点力量,让静宁县的民众有病能医,早日把鬼子赶出去!”在他的感召下,他谈过话的六个医生,都愿意把自己的药拿出来,开医药合作社了。

敌人拉走了他的牛,他把家从日本鬼子据点附近搬出来,把家务交给儿子,自己在民众医院忙着看病,同时组织医院合作社,因为医院里医生少,他又要换药,又要消毒,又要出诊,又要当看护 ,这种“忘我”的精神博得了医院病人的无限钦佩。 四月份他要去参加座谈会时,他提前通知了他的儿子(他儿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医药世家,深得医药精髓,其时也是当地名医)放下手头的活,马上干过民众医院工作一段。病人们说:“你走了,我们可咋呀?”赵雍周说:“不怕,有我儿呢”,病人们才放心地让他们走了。

1940年3月,120师独立第3 支队从晋察冀返回晋西北的途中,突遭日军袭击,在同蒲路边上的黄土坡村打了一场恶仗,有200 多人受伤。支队司令员贺炳炎和政治委员余秋里指示,务必把伤病员全部抬回来,并派1 个团负责掩护。支队卫生部长章德炎率领全体卫生人员,会同当地群众,迅速组成许多个抢救伤员小分队.对近百名轻伤员做好包扎、止血、固定等工作,护送他们随各团卫生队行动;把100 多名重伤员,连夜用担架抬送到静乐县民众医院。当时,敌人就在近旁,情况危急,时间紧迫,我军民合作,冒着生命危险,在一夜之间,圆满完成了200 多名伤员的抢救和转送任务,受到支队首长的热情赞扬。

1940 年7 月5 日,在山西兴县二十里铺战斗中,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我军伤亡也较大。714 团团长顿星云也负了重伤,子弹从左肩脚部进,从中腰部出,是斜长线的大贯通伤,进口小,出口大,失血多,伤情严重。医护人员克服困难,日夜守护,积极抢救。待脱离危险后,又将他安全转谈到后方医院治疗。

1940 年秋,我晋西北根据地的《 抗战日报》 专门开辟了卫生专栏,晋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了发刊词,为开展群众性的讲卫生运动进行大力宣传。各部队也通过黑板报、墙报和口头讲解,向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宣传卫生知识,要求大家经常理发、洗澡、剪指甲,勤洗勤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用自己的毛巾和碗筷;部队营地住房、厕所周围要经常打扫、清理,搞好室内卫生和环境卫生.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对防止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起了很大作用。

在完成部队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协助地方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当时,晋绥地区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又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之敌寇铁蹄践踏,烧杀淫掠,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霍乱、伤寒、痢疾、天花、疟疾等瘟疫不断流行传播,严重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一旦发现疫情,我各级卫生部门立即派出医疗小组前去调查。积极治疗、扑灭。

静宁县曾经发生过一次涉及面较广的春瘟,最为严重的地区是今双路乡崔家沟村,瘟疫蔓延长达两个月仍然没有停止,当时已死了男人六名,女人三名,卧病在床的尚有十多人。得病初期,头晕、四肢酸痛。该村群众甚为恐慌,政府得知情况后马上派医生前往治疗,并将该村与外村施行隔离,禁止出入,以免延及他处。静宁县那场瘟疫,导致崔家沟村三十余户,无一户幸免,全村死亡四十五人。娘子神、辛店一百四十余户也死亡五十余人。

群众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很多情况下,静宁民众表现出了无比的智慧。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对于卫生防疫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坐等政府的帮助,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家献计献策来解决克服困难。

静宁县宁五区圪廖村(距羊圈岭五六里),过去在羊圈岭敌寇的欺凌压榨下,群众无心生产,对副业生产更不照管。该村原来养羊500余只,1944年冬以来,因生疥死亡300余只,损失的羊价值本币25万5千元,还减少300多垧地的肥料、羊圈岭敌人被我军民挤走后,群众生产情绪提高了,迫切要求解决死羊的问题。1945年5月4日,有农会召开全村羊主和放羊工人的座谈会,检讨羊生疥的原因和研究治疗办法。放羊30多年的老牧羊工秦二志说:“羊生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去在敌人压榨下,很多人家冬天预备不下草料,羊每天要饿一早晨。敌寇有出扰消息时,羊主都逃出村外,把羊丢在家里,第二天吃早饭时间后仍然不能回来,放羊工人想按时放羊也不行,把羊饿累了。加上羊主不按时发给放羊工工钱,放羊工人无心多照管羊。雨雪天把羊下湿,羊回到羊圈里挤到一块,没人照管,又发了热,结果生疥了。生疥后没有及时把病羊和好羊隔离开,越传越多。”大家都觉得羊工的话很对,决定最近几天内就要把所欠工资一律付清,以后的工资也保证按期结清,予以优待,并要合作社买药给羊治疗疥等。另外研究了怎样不使羊受湿,病羊和好羊如何隔开等防御办法。从此,圪廖村的羊生疥问题得以有效控制。

当地驻守的很多官兵同志得了夜盲症,生了疥疮,军首长心中非常着急。走访当地老乡,召集河北、山西两省的战士开座谈会,寻找治疗这两种病的方法。当地的老乡们和医生们告诉他们,家禽、飞禽、猪、羊的血和肝可以治疗夜盲症。于是就组织人去打山鸡和鸽子,肉用来改善生活,血和肝用来治病。还派人去买了一些羊肝,给病号吃。这个办法还真灵,不久,夜盲症在部队就绝迹了。 

治疗疥疮的方法也找到了。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从老乡的旱烟管中抠出点烟油,涂抹在患处。战士们几经研究,还自行配制了一种“疥疮膏”,他们买来一些硫磺,到老乡家的墙角刮一些硝,再找点木炭,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比例配好,然后用猪油搅拌成膏即可使用。我亲眼看到,当把烟油、“疥疮膏”涂抹在战士们的患处时,疼得泪珠滚滚。但为了早日治好病,重返抗日前线,每个人都强忍疼痛,坚持治疗。很快疥疮就治好了。

在这里要感谢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具有民族责任感和高度政治觉悟的人,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