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高阶智能打破新势力垄断,为什么摩卡NOH做到了?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1-12-13

汽车智能驾驶不断进化的核心驱动力应该是什么?答案是用户。

前不久,魏牌为摩卡NOH智慧领航版进行了一场纵贯中国南北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达到3万公里的挑战。而在这场挑战中,集成了高精地图导航与高速辅助驾驶系统的摩卡NOH智慧领航版,给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出入高速匝道成功率94.8%、隧道通过成功率95.5%、变道超车成功率96.9%、平均每百公里接管次数仅0.73次。

作为中国首个且唯一具备“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燃油车,摩卡并没有去和用户罗列眼花缭乱的功能,而是用这种真实道路测试的方式,清晰地告诉用户,汽车在用户的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如果只是代步工具,这个世界上只需要几家能大规模稳定制造的汽车厂和若干租车公司就足够了。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都缺少能够承载生活方式、给用户创造新体验的汽车。这样的汽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空间。

要把汽车从代步工具变成智能移动空间,需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在内的一整个智能体系,而智能驾驶则是这一切的大前提。智能驾驶的水平越高,智能座舱的上限也会相应提高,智能服务可以发挥的空间也越大。

如果说造车新势力看到了这一机会并快速切入,那么在全球的主流大厂品牌中,魏牌则走在了最前列。我们看到的,是魏牌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高速智能领航辅助功能的主流大厂品牌,但这背后是魏牌在智能化这条未来汽车主赛道上前瞻的认知,以及为此建构的底层体系能力。

智能驾驶,对魏牌不只是一项技术

在魏牌看来,一辆智能汽车不再只是给客户的交付物,而是所有用户思维的原点,是用户新生活方式的开始。

当人们走出房门、坐进车内,他们希望获得的是体验。这种体验,与有没有轮子没有关系,因为汽车要做到的,是除了家与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汽车停在后院,是一个空间;它行驶在路上,是一个移动的空间。

而智能驾驶,是赋予空间移动性的先决条件,是汽车智能化的地基。所以,今天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如果谈及用户体验,谈及用户思维,却不去从底层进行智能驾驶的自研,其实只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顶级车企一定要自研智能驾驶,把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核心能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这不只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从根本上站在用户视角去定义产品,将产品价值向用户价值转移,共同打造最满足用户需求的用车生活。

对于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而言,他们从零开始构建新能力,在专注度与灵活性上有先天优势。而摩卡NOH智慧领航版的推出,则代表了当下主流大厂品牌的最高水平,因为它意味着魏牌已经具备智能架构、感知融合、高精地图、智慧决策等构成的智能驾驶体系能力,这些都将是魏牌在未来智能驾驶进一步进阶的基础。

而当车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后,车辆与智能家居、用户社区、人工智能的联系,都是建立在智能驾驶的基础上。如果智能驾驶的能力不是在自研的框架下,那么车辆的智能化无法实现从底层打通,也就谈不上为用户提供智能出行的第三空间。

所以,从技术角度来看,摩卡NOH的推出,是魏牌从辅助驾驶向高阶辅助驾驶进化的重要标志。而从整个汽车发展的进程来看,摩卡NOH的推出更是魏牌为用户打造可移动智能空间道路上的里程碑。

同时,如果寻根溯源,智能驾驶的起点,应当是安全。只有从安全出发的智能驾驶,才是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构建一个让用户足够安心的第三空间。而魏牌坚守“安全是一切豪华的前提”的初心,恰恰又从根本理念上表明了态度。

用户,是魏牌智能驾驶成长的驱动力

在摩卡NOH智慧领航版上市前,摩卡所搭载的HWA高速驾驶辅助系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由用户使用的真实里程数累计已经突破100万公里,累计使用时长超过12,000小时。之于企业、之于用户,这都是一种双向的奔赴。

当用户愿意使用、乐于使用、放心使用摩卡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这本身就是对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最大的信任。反过来,只有足够多的用户使用,企业才能收到更多的反馈,才有了迭代、优化、升级的依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

以前,大家提到用户体验,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为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或是组织用户社群开展怎样的活动。但是,用户体验高于车、基于车,将车辆本身的智能化做到足够易用、足够好用,恰恰是一切用户体验和用户联系最根本的出发点。

尤其是当未来汽车领域的硬件差异化越来越小时,软件会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而软件的进化,依赖于数据,依赖于用户。魏牌已经在摩卡上制定了从HWA高速驾驶辅助到NOH高速智能领航辅助,再到HWP高速公路领航驾驶系统的完整智能驾驶成长路线,而这种进化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这些有足够信任感的用户。

所以,摩卡对第三空间的打造,是与用户携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思维的践行与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不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技术就没有进步的动力;技术不够先进,用户也难以从中获得价值。

当魏牌基于未来可见的智能驾驶产业格局,以及更加灵活主动适应用户的需求,将这个领域最核心的东西抓在手里时,它就已经想清楚了这件事情。因为只有具备了底层技术的差异,才能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差异化产品,才能与更广大的用户共同创造智能出行的价值。

写在最后

汽车行业的重心正在向用户转移,用户的角色也在随之从汽车的受众转变为汽车的拥有者。汽车的智能化,以及从代步工具向第三空间的发展,表面上来看是技术的演进,但深层次则是汽车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在不断重构。而魏牌提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的“三智融合”,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空间,恰恰就是对这一趋势最清晰的认知。

然而,认知只是第一步,摩卡NOH的推出,则代表了魏牌的“知行合一”。也许从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还需要时间,但至少从现在看来,魏牌的每一步都踏在了主流大厂品牌的最前列,而且踏得坚实。技术的领先、用户的信任,以及两者产生的化学反应,为魏牌在第三空间的探索,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