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 孩子的成长有3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是2-4岁, 他们会通过“不”、“才不是”等语言, 来表达自己初期形成的主观意识; 第二个叛逆期是7-9岁, 他们开始有较强的独立意识, 经常对外界的各种规则不满, 有时甚至有点不讲道理; 第三个叛逆期是12-17岁, 他们正值青春期, 对个体的独立、自由的追求更甚, 讨厌一切束缚。 记得曾经有项调查: “孩子慢慢长大后,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 超过75%的父母都选择了顶嘴。 顶嘴,似乎成了绝大多数父母都难以忍受的行为。 顶嘴,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把孩子顶嘴, 当作是一种不听话的表现。 想尽办法地想要帮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轻则口头镇压, 重则武力解决。 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孩子到底为什么会顶嘴? 只有经历过叛逆期, 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而自主的个体。 而顶嘴则是每个孩子叛逆期都会出现的行为。 顶嘴,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尊严开始觉醒。 他开始自我思考, 开始强烈地想要表达自己, 想要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 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内心诉求。 孩子顶嘴, 并不是“不听话”、“没教养”、“故意作对”, 而是他们采用语言的形式与父母对抗, 寻找自我,建立自我个性的必经过程。 允许孩子顶嘴,是一种智慧 看过一档真人秀节目, 里面的小宝就是一个爱顶嘴的孩子。 他的爸爸监督他拉小提琴, 总是喜欢拿着毛笔,指着他挑毛病。 这让他很反感, 忍不住生气地对爸爸说: “别用这个指着我。” 爸爸批评他拉琴的位置不对, 他顶嘴道: “那你给我贴上标签呀。” 一次家庭会议, 爸爸妈妈一起指出了很多他的缺点, 希望他改正。 他毫不示弱地反将爸爸妈妈: “爸爸总是找别人毛病,却从不找自己的问题, 比如说小提琴,老师都不会,是教不好孩子的。 妈妈有时候情绪控制的不太好。” 在跟父母的几次争辩中, 他都是沉着冷静、思维敏捷、直中要害。 既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 又有理有据戳痛了爸爸妈妈的痛点, 让爸爸妈妈无言以对。 不得不让人佩服。 就连场外的教育专家海蓝都忍不住夸赞道: “顶嘴的孩子有优势, 一是家庭氛围开明, 二是孩子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思考能力, 才能顶到父母的痛处。” 允许孩子跟父母顶嘴,也是父母的一种智慧。 著名教育家刘墉对儿子刘轩的教育非常严厉。 他常常在节假日要求刘轩学习中文; 在刘轩要出去玩时,要求他捡松果、扫树叶,清理屋檐下的排水沟。 刘轩觉得父亲是没事找事。 于是,经常跟父亲顶嘴,对着干。 有一次,父亲责问刘轩: “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叛逆?” 刘轩理直气壮地顶嘴道: “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们的。 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 就是这样拥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刘轩, 长大后惊艳了所有人。 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学习自己喜欢的心理学, 并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专家; 他利用自己跟父亲多年斗嘴训练出来的敏捷思维,迅速反应,进入了媒体, 一跃成为台湾文化媒体人的代表; 他利用自己不服输,喜欢尝试, 喜欢挑战的性格,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各种可能性, 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他去策划广告,成为台湾知名的创意达人和品牌顾问; 他去参加演讲比赛,成为《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 他的独立、自信、勇敢,坚毅不服输,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惊喜, 也实现了各种可能性。 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时, 不要把孩子当成麻烦的制造者, 而是要把孩子当成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只有温和地引导, 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 孩子才愿意跟父母好好沟通。 只有父母先学会改变自己的态度, 才能让孩子改变态度。 父母对待孩子顶嘴的方式, 藏着孩子与未来交手的样子。 允许孩子顶嘴,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 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小数 / 编辑 ▍ 小学数学 / 综合整理 ▍
素材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声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