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研究了多起弑母案后总结:符合以下3点特征的男人很危险

 谢耳朵馆长 2021-12-13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中国有句俗话,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除此之外,从古至今社会当中也流传着诸多关于母爱伟大的神话传说。从女娲开天辟地抟土造人,到沉香“劈山救母”,从徐庶为母进曹营,到介子推为母遗憾亡于绵山……诸多事例表明,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母子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千年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也要求我们应当尊重父母、孝顺长辈。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社会也有了显著进步,但是社会上却出现了多起令人痛心不已的弑母案:这些案例当中,原本作为十分亲密关系的母子之间,却发生了令人诧异的变化。

频发的弑母案在这些弑母案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起,恐怕就是在2021年8月被宣判的“北大吴谢宇弑母案”了。这起案件持续时间之久、凶手行为之凶残以及其心思之缜密,都让人们感到惊讶。

这起案件虽然在2021年才宣判,可是其发生时间却是在2015年7月,并且直到2016年2月,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遇害的事情才被发现。在此之后,吴谢宇通过伪造身份、隐姓埋名等多种方式,潜逃数年之久,直到2019年才被警方抓获。吴谢宇作为自幼就以“天才少年”方式存在的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人会想到他居然能够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并且由于出众的智商和心理素质,吴谢宇居然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够与警方周旋多年,属实是让人震惊。

就在吴谢宇被抓获的2019年,那年的5月30日,湖南益阳,这次犯罪嫌疑人并不是一个“高智商犯罪者”,居然在因偷盗一部手机刚出狱之后不久,就成为了杀害自己母亲的重要嫌疑人。时年25岁的陶某,因为没有工作,长期泡网吧,缺失生活能力,居然在自己母亲被杀害的时候不知所踪。此人长期沉溺在网吧玩游戏,即使是出狱回家之后,也依然是躺在家里打游戏,需要家人将饭菜端在自己面前。

如果说前两起案件的作案者都是成年人,具有一定被社会风气影响的因素,那么发生在江苏的年仅13岁的少年邵某弑母案则令人摸不着头脑——一个成绩出众、平时性格内向的初中生,怎么就会做出这种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堕入黑暗呢?作为社会当中的个体,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性格的人,那么其实可以加以注意,防止自己因为不慎而触碰其敏感的神经最终招致意外。纵观这些案件,其实我们可以从其中发现许多犯罪嫌疑人的共同点。危险的男人并非表面凶狠,符合以下3点特征真的危险。

1.性格普遍极端无论是吴谢宇还是之后的两个案例,他们的性格由于种种原因,都表现出比较极端的状态。吴谢宇虽说成绩出众、智商较高,但也是因此,他颇有些恃才傲物、狂妄自负,这也是其在作案之后选择与警方“周旋”的原因之一。陶某则是因为家人疏于管教,导致自己毫无自主生活能力,成为了一种“巨婴”状态,导致其犯罪。13岁的邵某则是因为生活过于单调,性格受到压抑,平时显示不出来,最终才酿成惨剧。

个体的性格是其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比较客观的推测其心理状态。如果某个人的性格表现出比较极端,甚至暴戾、喜怒无常的特点,那么其心理状态有较大可能是存在问题的。对于我们而言,一定要远离这样特点的人。2.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我们看这些案例当中,作案者往往都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的。父爱的缺失导致他们在成长当中的情感状态出现失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基于西方的神话传说曾进行过“俄狄浦斯情结”的研究,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恋母情结”。

当个体处于单亲的状态之中时,会过于依赖母亲提供的情感,一方面会由于这种溺爱而变得敏感脆弱,一方面也会对母亲产生一种别样的情感:当其无法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时,就会变得愤怒。

这其实不是歧视这些单亲家庭的人,他们也是比较值得同情的。但是我们在日常交往当中,一方面可以对这些人加以同情,一方面如果发现他们的性格存在一些缺陷时,就应更加谨慎,防止自己触碰对方的逆鳞。3.对于某些事物看得太重吴谢宇之所以弑母,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母亲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太大,想要摆脱;另一方面是他觊觎更好的发展机会与前景,不想因为母亲而受到限制。

陶某之所以会弑母,是因为他想要无拘无束、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但是其母亲并不能为其提供这种生活。邵某的动机则更加简单,仅仅是因为母亲不让其玩手机,其认为母亲的教育妨碍了其玩游戏,就残忍地将母亲杀害。这些案例当中的犯罪嫌疑人,无论其年龄几何、性格特征怎样,都表现出一个特征,那就是对于某些东西看得太重,已经到了一种“把阻碍我的人都消灭”的地步。在现实生活当中,也许每个人都是有一些爱好和目的的,但是我们实现目标是需要通过正常手段的,如果是抱有这种极端的觊觎,那么偏激的性格极有可能促使他们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综上所述,纵观多起骇人听闻的弑母案,尽管这些案件是极端个例,但是我们应当从作案人身上做出一些思考:当你在生活当中遇到具有上文当中提到的这些特征的个体,那么最好还是提升自己的警惕,防止自己不慎遭遇意外。- The End -作者 | 汤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