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4.2021 ▽ ▽ 关于人杰地灵,我相信是先有的后者,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极为称心的时候,更容易因为美好的景致而心生外力,就像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想要破土而出一样,有一股强有力的心劲儿在积蓄中让人极度渴望脱胎换骨。而那天就是这样,阳光和煦,土壤松软,身随心动,影随魂行。 我们称不上是这个世界的拥有者,或许只算得上是短暂的停留客,在这场仓促的邂逅中,很多没有头尾的琐事会在某一阶段突然性到访,让你觉得自己的由来并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填补这些事件的空虚,和写字楼里一桌一椅的意义一样,我们的价值也在于拼凑和配合。 为何会生出这样的感想呢?我想和眼前的光景有关吧。 那天又去了和我缘分颇深的横山寺,本来我是个无神论者,因为毕业论文的缘故和这里的一草一木有了相处的机会,总以为只是浅淡的瓜葛,没成想路越走越长,佛越拜越真,缘分也越来越深。 毕业答辩那天,我在一群基督徒面前介绍佛教旅游的种种俗事,明知道是鸡同鸭讲,但走个过场之后,便不自觉地有了一种宗教使命。感受这种东西我一直觉得是最奇妙的了,鬼使神差的事情多了,就连许多理性的思考也不得不被临时的感性支配,因此此番境遇里,最让我介怀的就是目之所及的感触,如海水中跌宕起伏的小船,因缘而驶,因缘而散。 那天的天气实在是好得很,我们说是要去还愿,但实际上只为溜走片刻,寻些清闲。柳枝褪去翠色,枯槁随风仍不忘招摇,野草黯淡干涸,与枯叶聚首分外婆娑。我们点燃那几只干瘦的香火,既虔诚又无状地俯首,然而我闭上眼睛,双手合十的瞬间却全然不觉要求些什么。袅袅青烟绕指不散,佛眼低垂并无芥蒂,我们就这样相顾无言,或许是人来人往最纯粹的照面了。就这样平静地相处良久,我在心底蹦出两个字:“谢谢”。 起身拂尘,我刹那间被这种无愿可求的处境感动了。原来弱水三千,浅尝即是圆满。俗世里人人都有不顺意的遭遇,也人人都有奢望与悔恨,佛殿里僧侣万千,信众芸芸,没有一个不是怀揣心事,渴望转变的,然而我有这么一刻,不为凡间舍得之事牵绊,心无挂碍,只有感恩之心,这样的片刻又是何等幸运呢。 离开的时候,一路上我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众多佛堂庙宇、亭台楼阁,这些在我第一次到访时全部都是施工现场的画面,如今香火不断,人烟稠密。想来人世间的信仰是何其“及时”,一切都在缘起时发生,缘灭后消散,相聚时无半点防备,离散时生万般无奈。我们庸庸一辈,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愿景,也没有曲折离奇的剧情,一星半点的不称心,加上几次难得的幸运,就足矣概括我们平凡的一生了,哪来的神佛庇佑,又谈何前世今生呢? 那些如今辉煌的砖瓦,我见过他们最朴素单调的样子,也接受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万人敬仰的尊者。或许在往来境遇中,我更看重我们因自己而收获的满足感,以及因缘而来的聚散,哪怕是无常,也该有心力去为之筹备一番。不过眼下,我最感慨的还是这种无愿可求的心境,短暂而又出众的闲适,实在令人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