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脑热、鼻炎发作、冬季脱发……这些小毛病怎么办? 中医常用的小验方,对付小毛病很管用。这里,专家们为你推荐了生活中常见小毛病的中医经验方。(摘编自《武汉晚报》) 口腔溃疡——甘草泻心汤 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王新志推荐一个治疗口腔溃疡的经典方——甘草泻心汤,可泻火解毒。 做法:生甘草10克,黄芩、干姜、半夏各9克,大枣3枚,黄连3克,熬水喝。熬的时候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再加入300毫升水。熬半小时后,再用文火熬15分钟即可。早晚各熬一服。 胃寒怕冷——红枣葱白汤 著名中医、常州淹城古一中医门诊创始人陈古一医生指出,胃病可分为胃寒证(主要是遇寒凉疼痛,还有些人出现腹泻)与胃热证(主要表现如胃部有烧灼感、大便干等,控制不好易发生胃溃疡等疾病)两大类,但尤以胃寒证更为多见。 做法:胃寒日常调理可取红枣10克、生姜20克、红糖30克、葱白10克,熬汤,一天一次,连续喝一周。如果胃疼得厉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吴茱萸5—6克,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血虚失眠——酸枣仁汤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洪兰介绍,酸枣仁汤是中医最著名的治失眠方剂。这个方子主要针对的是肝血不足、阴虚内热引起的虚烦失眠、心悸不安。 做法:酸枣仁(炒)15克,甘草3克,知母、茯苓、川芎各6克,水煎服。 防颈椎病——白芍甘草汤 名中医关幼波行医六十余载,每天都坐着给患者看病,日子一长自己也得了颈椎病。关老生前根据自己的病情开出了“颈椎病方”。 做法:白芍60克、甘草10克、木瓜10克、葛根15克,一日一服,水煎服。 风寒落枕——葛根汤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不孕不育科主治医师赵彦鹏介绍,受风寒后落枕,可试试葛根汤。 做法:由葛根30克、麻黄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3个(掰开)、生姜3片组成,煎后服用。有发汗解表、生津舒筋之功。 湿痰咳嗽——二陈汤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张照兰指出,橘皮又称陈皮,临床上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即二陈汤。 做法:半夏、陈皮各30克,茯苓18克,甘草9克,加水熬服即可。 经常痛经——四物汤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朱东方指出,经常痛经、心悸多梦、头晕眼花、脸色发黄、唇色淡的人,可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兼夹症等辨证加减药物服用四物汤,在月经的每个周期都可以服用,以经后血海空虚时服用效果最佳。 做法:由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组成。最好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饮,每次饮100毫升左右,一日服用2—3次。 脾胃失调——须问汤 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佟彤指出,大文豪苏东坡在《东坡养生集》中记载了健脾汤,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须问汤”。 做法:主要由生姜7.5克,大红枣6.6克,食盐1.5克,甘草3.7克,丁香、木香各1.5克,陈皮3.5克组成。煎汤代茶饮,或用白开水冲泡都可以。 慢性咽炎——收火汤 著名中医学者罗大伦指出,慢性咽炎患者总是有上火的感觉,咽喉发热,需要不时地清嗓子,多数是肾精亏虚,导致的虚火上炎,推荐收火汤。 做法:调理慢性咽炎时,可以把分量适当减少,可以用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茯苓9克、肉桂3克。一般服用不必超过三服。孕妇忌服。 鼻炎——桔梗元参汤/五味石膏汤 罗大伦指出,如果鼻炎中鼻涕是清的,推荐桔梗元参汤。做法:桔梗9克、元参(即玄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如果鼻涕是黄的,推荐用五味石膏汤。做法:五味子3克、生石膏9克、杏仁9克、法半夏9克、元参9克、茯苓9克、桔梗9克、生姜9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