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说五行针灸好,证据在哪里?

 凯卡波尔塔小门 2021-12-14

五行针灸医案撰写规范 / 上篇

本文来自王京京老师在五行针灸学会举办的第一届五行针灸(全国)论坛上的主题演讲《规范病案撰写促进五行针灸学术传承》,旨在使五行针灸学人了解医案的重要价值、意义及撰写方法。(文字由秦祭彬整理)

❤ 《十年 | 五行针灸学会第一届论坛

大家好,我叫王京京,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非常高兴能受学会邀请来分享“关于五行针灸医案撰写规范”这一主题。

关于这个分享可能大家会有一些疑惑,目前国内从事五行针灸的同仁大多不在体制内。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意义何在?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五行针灸归国已十年,其传承与自主发展的展望,未来更是值得期待。那么如何促进“五行针灸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条传承路我们走了十年,此刻驻足回望过去,同时展望未来,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五行针灸自古以“心口相传,不见诸于文字”。在浩如烟海的针灸古籍中,我们无从觅见其真貌。作为现代医者,我们只能从自身的领悟和有限的认知中去揣测它的模样。

所谓的感受、心悟,差别可谓天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五行针灸的样子,确实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01

医案的价值

在本次论坛之前,于超跟我联系说要确定一个选题。当时我们商量了一下,经过认真思考,确定了这个“关于如何撰写医案”的主题。

我想先简单地跟大家介绍一下,医案在整个中医体系中有什么样的价值?

可以说医案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载体之一。我们学习中医的人,大多都有通过医案来学习的经历。

通过研读医案,可以学习前辈的临证思路,提高自身的临床辨治水平,尤其能加深我们针灸人对理、法、方、穴、术的理解,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非常大。

  • 不在体制内,也可以做这件事

作为一名五行针灸师,规范地记录医案,不但有利于我们总结个人的临床经验,提高自身的临证水平,而且我们留下的这些印迹,也利于后学。

后续把我们日常记录的医案,筛选典型案例,撰写病例报告,在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不仅可以提高五行针灸的学术影响力,推动其在中医针灸的专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对五行针灸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即使很多五行针灸师不在体制内,也是可以做这件事的。

因为找五行针灸治疗的患者疑难杂症居多,大家接触到的疑难案例不比大医院少,因此,我们可以养成记录医案的习惯,并适时发表。

五行针灸学会公众号、学会网站等等之前登载过的一些医案感悟,都有非常大的价值。

如果能够把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按学术期刊的要求整理出来,发表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尤其是学术界认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对提升五行针灸的学术影响力也大有裨益的。

所以大家可以考虑做这样一项工作,把手头一些特殊的案例整理出来。

  • 体制内工作的同仁,意义更大

还有一些同仁是在体制内工作的,那么这部分工作对于你们来说其实意义就更大了。

因为我们知道,在体制内做五行针灸是很难的,我自己就有亲身的体会。所以对于体制内的同仁们,如果你们能够做这样一些努力的话,对你们在体制内做五行针灸的帮助就会更大一些。

  • 在读的中医学子,为未来打基础

这里还有一些在读的中医学子,你们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你们可以通过这样的锻炼,逐步为你们未来的学术之路打下基础,这些都是我们从撰写医案中可以获得的一些跟自身相关的价值。

图片

我们提到的现代医学,也叫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强调证据。

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这样一个科研机构工作,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你说五行针灸好,证据在哪里?”

我总是被人问到这样的一句话,口说无凭,你要拿出证据来。大家的病案记录,大家的心路历程,包括我们分享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据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份量差别也很大。

图片

图1

图1的三角形中:

  • 证据区

位于最底端的是庞大的证据区。

  • 可信的证据

往上升一层叫“可信的证据”,这一层次对证据的可信度会有一些要求,范围就要小一些了。

  • 基于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判断的可信的证据

再往上一层最尖端的叫“基于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判断的可信的证据”,这部分证据可信度很高,但要结合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来判断,如果患者不喜欢,或者患者的价值观不接受这种治疗方式,那么这个证据就没有用。

现代医学尤其是近些年,非常地强调患者的价值观和个人偏好,所以除了证据要有足够的强度,要有支撑的力度,要有可信度之外,还要与患者的价值观相吻合。

中医学是在我们中国这片土壤上诞生和发展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医学,因此,中国人对针灸,无论是从理解度还是接受度都是比较高的。

如果跨文化去接触另外一种文化体系和背景下产生的医学时,就会有很多的关于价值观和偏好的问题出现。

即使在我们国内,由于大家接受了很多国外思想的冲击,另外自民国“废止中医案”始,有很长一段时期,中医并不受推崇,西医占据主流。

因此,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中也并不是完全能够接纳中医和针灸,这是现实的问题。

图片
图片

图2

图2体现的就是医学体系中的证据级别,越往上证据级别越高。

  • 观点、评论和意见

大家在学会官网或者个人公众号、小范围的自媒体上面传播的文章和内容,这些都可以归为“观点、评论和意见”,层面的证据。

  • 病例报告

如果大家能够把这些资料按照规范的形式整理出来,证据级别就可以上升一层,成为“病例报告”。

  • 病例系列报告

如果整理类似的病例,有十例以上相同的病例,同时有一个规范的治疗,相对来说证据级别就可以更上一层,变成“病例系列报告”。证据级别越高,可信度就越大,被主流医学界认可的程度也就更大。

  • 病例对照研究等

再往上就比较难做了,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体制外的同仁开展难度较大,尤其是随机双盲对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是公认最顶级的证据。

但是所有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都是基于多篇的可信度高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没有底层的证据支持,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也是空中楼阁,这些距离大家比较遥远。

以现有的五行针灸师的构成,最切实的就从病例报告入手,这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做的事。

02

如何规范撰写医案

  • 规范撰写医案总原则

规范撰写医案总原则,报道医案时,只要抓住这三点,被专业期刊接受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1

选题首先要新颖。

选择罕见病、疑难病,通常这样的病例报告刊登的几率更高。所选病例或者罕见,或者很难治,或者诊断、辨证不清,总之就是存疑的地方很多。

如果接诊了这样的案例,同时又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治疗是有效的,这样的病例就可以整理成一份病例报告。

2

治疗方法要突出五行针灸的诊治特色。

3

医理解释要正确透彻。

图片
  • 病例报告

在我们刚才看到现代医学证据体系中,医案等于病例报告

病例报告是针对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单个病例或10个以下病例进行的详尽的临床报告,包括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治疗后的反应及结局,最后是作者对病因的分析及治疗的经验。一份病例报告应该包括以上这些内容。

  • 病例系列报告

如果积攒了相类似的或者是同一种疾病的病例超过10例,就可以写病例系列报告,它的证据级别就更高了,所报道的治疗方法可重复度更高。

单一的、数量过少的病例,相对来说存在更多的偶然因素,但是经历了多次的重复,可信度就大了。所以说随着病例数量的积累,证据级别就会上升。

03

病例报告的特征

图片
  • 简单

病例报告的特点首先是简单。

它无需累积过多的样本,第一时间就可以报告,因为罕见病本来就极少能遇到,遇到一例就可以报道一例。

  • 常用

第二是临床医生常用,尤其是基层医生。

在基层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如果碰到一些疑难案例时,查理论也许没什么帮助,但如果看到一份跟碰到的患者类似的、甚至相同的病例报告,详细记录了是如何治疗的,就可以据此去尝试。所以临床医生经常会去看病例报告。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有三本期刊。

1

《中国针灸》杂志

它是中国国内针灸专业期刊中的NO.1,更贴近临床,并且有关于病例报告的专栏。

2

《针刺研究》杂志

它偏于针灸的机理机制方面,主要刊登一些针灸基础研究,如动物实验。

前面两本均属于中文核心期刊。

3

《世界针灸杂志》

是一本英文杂志,借助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平台,传播的范围就更广,但它目前还不是SCI。

病例报告可以用于分析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是一种回顾性研究,不具备前瞻性,所以它没有设对照组。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如实的报告无需严格的设计分析。

正因为如此,所以它的证据强度偏弱,只提供线索和思考,属于相对比较低级别的证据。

病例报告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 优点

资料容易收集,分析方法简单,易被临床医生接受,可充分利用临床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指明方向。

  • 缺点

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标准化,可比性差;无对照组;偏倚较大,且无法控制这些偏倚;所以研究结论缺乏外推性,只能就这个病例讨论这个病例,不能无限地向外拓展。

图片

如果大家报道了很多很多五行针灸的医案,当你想写一篇关于五行针灸治疗述评的时候,即使没有对照研究,但基于这么多数量的医案报道,我们依然可以就五行针灸的治疗角度、治疗病种范围、治疗特色、疗效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如果在文献检索中根本都找不到关于五行针灸的个案报道,要做病例对照研究就不现实,因为没有基础。

就像建楼一样,我们要一层一层地建,先要把基石打下,首先要有大量优秀的、有特色的医案,之后才可能一层一层地往上积累,达到更高的证据等级。

未完待续图片

 下篇  看点 

重点讲述如何完成一份完整的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的用途

  • 病例报告撰写步骤

  • 病例报告的组成部分

图片
图片

 作者其他文章精选

图片
图片

本文作者 | 王京京

图片

医学博士,博导,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痛症科主任(兼脾胃病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痛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分会常委,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注册专家。

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娴熟掌握各种针灸技术,临证重视心身同治,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及心身疾病。自2011年初识五行针灸即被这一“直取经意,守神为务,直趋上工的针法”所震撼,后深入研习该针法,并致力于五行针灸的传承、研究与推广。

科研方向主要为针灸治疗疼痛及心身疾病、针灸标准化研究。承担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课题12项,发表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50余篇,参编论著5部,作为主要起草人研制中国针灸学会标准2项,主持3项针灸国际标准研制。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