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车】12月第二车:张坤VS范妍,风格迥异的基金经理

 心翔PN 2021-12-14

「周周同行」是且慢为长钱准备的周定投策略, 每周二精选优质基金,为您发车;

主理人每周二会在「且慢陪伴」公众号发文与您聊投资,伴您周周同行,财富与认知共成长!

新朋友建议先阅读以下文章,了解主理人和本策略:周周同行背后的投资观周周同行的投资逻辑

图片

01

本次发车信息

图片

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不贵,周周同行遵循“选基即选人”的逻辑,继续定投优秀管理人,积累优质资产。点击查看为什么选择这些基金?

实盘业绩

图片


周周同行自动跟车功能已上线。在APP“资产页-周周同行”点击“自动跟车”按钮便可开启,开启后记得预留资金在盈米宝哦~

持仓详情

图片



02
张坤VS范妍

一直有朋友说,讲讲持仓的基金经理吧。理解一个人其实挺难的,我也怕我说不好,挂一漏万。今天试试用对比的思路,聊聊张坤与范妍。

为什么要把张坤和范妍做对比呢?因为他们的差异很明显,对比起来很有意思。

一、极度集中VS极度分散

以张坤的代表作蓝筹精选为例,前十大重仓股占比95%,几乎达到法规规定的上限。周周同行持有的亚洲精选,前十占比常年在80-90%,也是很高的水平。

图片

 注:以上图片数据来源于Wind

而范妍刚好相反,周周同行持仓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前十占比仅25%左右,在主动基金中,可谓是相当分散。

图片

注:以上图片数据来源于Wind

二、自下而上VS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是指,从个股出发,精选出优质的公司进而买入,而不怎么考虑宏观环境、市场风格等。

自上而下是指,根据当前宏观经济、行业赛道,自上而下挑出景气度高、契合当前市场风格、或者风险收益比佳的行业,然后再在里面选出股票。毕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很多经理会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但会有侧重。张坤就是极致的自下而上,比如这几年他选出了高端白酒股,无论外面赛道如何变化,只要白酒的商业优势仍在,他就一直持有。

而范妍一直关注多个行业,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很有心得,她的选股思路会注重自上而下的部分,持仓会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动而有所调整。

三、交易频率

张坤的亚洲精选交易频率极低,换手率一般在100-200%以内,剔除申赎带来的影响,张坤大部分持仓、大部分时间,是不怎么动的,属于“买入并持有”的思路。

图片

  注:以上图片数据来源于Wind

范妍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交易频率稍高,多在300-500%之间。她会不断比较行业、个股,卖出性价比低的,买入性价比高的,自然交易频率会稍微高些,属于“买入并卖出”的思路。

图片

 注:以上图片数据来源于Wind

张坤力图挑选出最优质的公司,在不贵的时候买够,然后一直持有,赚取公司成长的钱。由于好公司非常少,一旦挑出来,就要重仓,轻易不卖。

年初某白酒公司股价曾涨到2600元,很多人认为贵了,纷纷卖出,但张坤持股不动,走了一个过山车,就是这个原因:对于优质的公司,可以容忍一定的高估值。

范妍则是分散买入一揽子公司,根据性价比进行调整,如果某个股票很贵,她会卖出换为别的。她不会为高估值支付溢价。

四、投资理念

了解一个经理,不能只看他的持仓,而是要了解他背后的投资体系、理念。张坤与范妍之间的差异,在于二者投资理念的区别。

张坤深受巴菲特与芒格的影响,践行长期价值理念,愿意以一个合理(甚至稍贵)的价格,买入壁垒强大的优质公司,然后尽可能长期持有。好公司很少,所以持仓很集中。这种体系最怕“买错”,所以张坤大量的时间是阅读与思考。

范妍则是策略分析师出身,从业十几年来,看遍了A股的涨涨跌跌,更愿意相信“花无百日红”,所以她会选择估值不贵,质地还可以的公司,分散持仓。由于自上而下,范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行业的边际变化。

这两种理念,都逻辑自洽,并无优劣之分。张坤注重好公司,范妍注重好价格。殊途同归,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张坤管理最长的易方达中小盘(现更名为易方达优质精选)过去7年的累计收益267%,范妍则是240%,均大幅跑赢沪深300。

图片

注:数据来源Wind,单位“%”,截至2021-12-8

五、鸡蛋放在几个篮子?

张坤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的看护这个篮子。范妍是把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东方不亮西方亮。你会选择哪个呢?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选择“全都要”。周周同行会配置各种风格的经理,不会赌风格。

仔细观察,张坤与范妍的风格迥异,能力圈不同,他们的产品,超额业绩不同步。比如2017、2019年张坤表现好,但范妍一般;而2016、2021年,则是范妍占优。

这种跷跷板现象,恰好可以平滑周周同行的业绩。我们事先不知道市场的风格,但同时配置两种,可以获得更为均衡的业绩表现。

六、为什么配置亚洲精选

很多人问我,张坤只会买白酒,亚洲精选表现那么差,他根本不擅长港股,你为啥要买亚洲精选呢?

我认为,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买基金经理就是买他的投资理念和体系、他的认知。

白酒,是他的投资体系,选出来的结果。白酒持仓是果,投资体系是因。如果未来有他理解的其他的行业,相信会有变化。比如亚洲精选买入了低估值的银行股。

从他的历史业绩和年报访谈可以看到,张坤逻辑自洽、知行合一,他这种自下而上的体系,注重公司基本面,不会仅仅因为换成港股就失效。反倒是范妍,由于侧重宏观经济和行业变化,换成境外市场可能会有一定挑战。

张坤管理的其他基金规模已经很大,可能触及管理容量上限,并进行了限购。而亚洲精选规模扩张后,也不足50亿,远没有达到策略容量上限,如果认可张坤,为何不能选亚洲精选呢?

七、更推荐范妍

虽然我认可张坤,但我建议大家优先考虑范妍的基金。因为持有体验。

张坤集中持有少数几只股票,不理睬市场风格,这非常考验他的认知水平,一旦看错了,篮子破了,那鸡蛋也就碎了。又或是持仓不契合市场风格,业绩长时间不出彩。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会熬不住,往往在低点割肉。持有人要非常认可他才能坚持住。

而范妍这种均衡分散的风格,各个行业都配置,通过选股做出超额收益,持有体验会好很多。我统计了一下,在过去23个季度中,优加生活仅有4个季度没跑赢沪深300。大家会更容易拿的住。

当前周周同行的持仓中,范妍我配置了15%的比例,而张坤为7%,就是这个原因。

这两位基金经理,投资框架不同,理念有区别,能力圈有差异,对比的感觉很强烈,但他们都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成熟的、可验证的投资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周周同行,就是找到更多这样的,风格不同、体系稳定、逻辑自洽、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让他们给我们“打工”。

作者声明:本文作者对基金经理的理解,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和公开业绩;受作者认知所限,对基金经理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作者与文中提到的基金经理无任何利益关系。投资有风险。本文为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跟车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有的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