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络腧穴理论中,有很多穴位的名称起得十分形象,例如“百会”穴、“血海”穴、“风池”穴等,这些名称都直截了当的说明了该穴的作用、位置或是治疗特点。但唯独“迎香”这个穴位,名称最为独特,因为当我们听到“迎香”这两个字时,脑中似乎能浮现出香气悠悠缓缓地循入鼻窍的画面,是一种动态的表达,同时也是该穴治疗作用的直接体现。因此当我们遇到嗅觉异常的病例时,我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治疗穴位就是“迎香”。而单单一个迎香穴往往不能起到完全的治愈作用,需要多穴位多方法的配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临床实例——针灸,让嗅觉起死回生。 王某某 女 60岁 1958年5月生,家住南京市建邺区南湖蓓蕾村某栋 主诉:头昏头痛,鼻不闻香臭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车祸致颅底骨折,昏迷24小时,经南京市明基医院抢救后脱险,并住院半月后出院,一直遗有头昏头痛,鼻嗅觉完全丧失等后遗症。住院期间该院神经外科会诊后认为,该患者的嗅觉因颅底骨折损伤嗅神经而永久丧失,不可恢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史,否认各种传染病史。 一般检查:神志清,精神可,五官端正,四肢活动正常,伸舌居中,舌质淡,边有紫气,苔薄,脉弦。 此患者因头昏头痛,嗅觉丧失,鼻不闻香臭而十分苦恼,曾去多家医院寻求治疗,均无功而返,为此一度想过放弃治疗,患者有一个儿子,前段时间谈了女朋友,聚餐时谈到他妈妈的这个烦心事。刚好巧的是这个女孩一年前因颈椎病曾到顾主任门诊治疗,并成功消除症状,因此极力劝说准婆婆到顾主任这里来“碰碰运气”。患者求医心切,第二天就和老伴一起来了。而就医时她老伴就一直在抱怨,说自从嗅觉失灵后,家里煤气煤气没关不知道,锅里菜烧糊了也不知道,84消毒液倒多了到少了也不知道,因担心失火,老伴就主动承担了家中一日三餐的工作,虽然表面上看患者与常人无异,但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中医认为,鼻为督脉经所过,且督脉循脊入脑,在《难经·二十八难》中写道“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患者头部受过猛烈的撞击,外伤淤血,阻滞督脉不通为其病因之一;其二,《医林绳墨》卷七说:“肺主气开窍于鼻,鼻为之病,肺病也,治当以清气为主。”鼻为肺窍,肺主宣发,肺气不足,精微物质不能上承于头部。当以通督脉,补肺气为其治疗原则。随取百会、印堂、水沟、迎香、太渊、足三里、补泻结合,加用腹针理论中的中脘等部位,采用拔罐提气升阳法。 患者在门诊连续治疗五天后,她女儿买了一个榴莲回家,患者突然闻到榴莲浓烈的香臭味,为之一振,同时感到鼻子嗅觉恢复,接着去洗手间也能闻到洗手间的气味,一个疗程(十次)之后,头昏头痛症状消失,嗅觉完全恢复正常,顾主任遂用蘸有水和酒精的棉球分别让患者闻,测试嗅觉是否真的恢复,患者立即能够分辨出蘸有酒精的棉球。 编者按:虽然患者的疾病已经治愈,但是可以思考,患者因颅底骨折损伤嗅神经,这种神经的损伤真的是不可逆的吗? 体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医学也是一样,一切皆有可能。中医学博大精深,现代医学认为不可能的事,应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往往迎刃而解,不过前提是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