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评论:湖北网络文学研讨会及网络作家座谈会

 元辰1948 2021-12-14

夷陵评论

湖北网络文学研讨会及网络作家座谈会

总第100期   组稿 编辑:元辰

夷陵区文艺理论家协会 主编

湖北网络文学研讨会

及网络作家座谈会

2017年12月2日在东湖丽景酒店召开

湖北网络文学研讨会

上午

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梁必文主持

1、党组书记副主席朱训集致辞,介绍湖北网络文学发展及召开网络文学研讨会的目的。

2文艺报理论部主任刘颐:20年与近五年的网路文学发展,唯一走出去的是网络文学的类型文学,并成为韩国的二三名网站,引起外国网名的模仿。

3、王先霈教授:传统文学走出去很困难,网络文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对于网络的重视不是收编,而是互相碰撞与融合,多做融合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

4、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马季:网络文学网站的发展仍处在高峰期,投资不断进入,独特的阅读模式与运作方式,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专业作家1000人,网络作家60万,网络作家年收入达到3000万,传统作家谁能达到;网络文学与改革开放与技术进步形成呼应关系;当代文学面对两个传统的存在,经典的与大众的,经过发展,网络的大众的也可以进入经典。湖北网络作家7个有六个在中国作协的关注之中,成规模,有体系,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湖北网络作家的问题是内部交流互动不够,未必进入到关照人类精神的创作位置,自我分析与判断的自觉与能力较为缺乏。

5、杭州《网咯文学评论》主编林世宾:网路刊物与网络作家联合,互为资源,就能把网络文学推向前进;我们愿意为所有作家评论家提供平台办成开放型的平台,最近编发两个北大本科生的评论文章,他们是读网络文学长大的;网络文学基于网络技术和商业推动,网络文学评论愿在价值多元、方法多远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发展。

6、蔚蓝教授:卡拉OK、日本动漫、韩国韩流、中国的网络文学成为世界的四大潮流;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认同纬度问题,现在有所好转;还有一个价值坐标问题,包括了一系列的开发产品,这个是有问题的,文学性的统一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核;网络作家在思想观念上比如女性主义观念完全超出传统作家;还有学术的试点上要探讨新媒介的当代性特色;自然淘汰是网络文学自身的规律;网络作家因受到产业链的挤压,自身也有一个自律的问题。

7、中南民族大学杨彬教授:20世纪初将金庸《射雕》列入百年经典,恰恰是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也是这样走向国外。网络文学的广义与狭义两类。作协把网络文学纳入服务管理推广是非常必要的。四代网络作家,现在湖北前列的属第四代。

8、刘保昌:既兴奋又担心,为什么其他发到国家没有四大潮流现象?说明其他出口很少,这是有问题的;网络文学无疑是青春的大众的一种形式,青春是宝贵的,因而也是有价值差点的;网络文学有自己的特色,叙述方式,青春幻想,语言的跳裆迎合,现实的压抑,结构的套路等等,独有自己的特色。要想进入经典,还是要从文学性上安静下来。

9、湖北日报熊唤军:网络文学是商业投资机制下的文学现象,不管生产机制如何,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文本,就是通俗文学与大众写作,其实也有打通与转换的可能;与严肃创作的不同是去现实化,争取读者群最大化,不会很深地探索个体精神,不会用太多精力探索各式各样的技巧。

10、吴艳教授:再论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网络文学就是新文体之一。学院派批评家为什么不愿不敢参与其间,鉴宝专家也有走眼的时候,害怕语言暴力。所以我还是提倡在线批评。

11、元辰:智能云时代网络文学批评要到创作现场。网络文学创作面临文学性增强或消解两种可能性,文学批评到现场需构建要理论与创作两个层面、史学批评、类型创作、传统创作三个现场加手=受众批评的网格式批评体系;培植网络厚土,提高创作现场文学氛围,需要组建全省互通网络平台,作协、评论家协会刊物开设现场批评小栏,激励成绩突出的批评家;批评现场,一是进行文学性坚守,二是创作规律的引导,三是规划策划、发现人才、扶持精品,四是大势关照,提高整体实力。

12、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因为狭义的网络文学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网络文学批评要有自己的标准,把网络IP作为优质品牌来作。对网络文学:一是如何处理现实与虚构的关系,不能扼杀创造力;二是价值观问题,反人类价值观是不可能成优质IP的;三是资本推动下的网络文学是有自己的规律,自会大浪淘沙。

13、张贞:二次元时代的网络文学体现出受众与作者的新型关系,互相影响,推动文学的发展;受众审美情趣的提升推动创作读的转化;跨媒体传播的问题,多形式多媒体;文学批评的分类批评,以及非线性批评。

14、武大文学院博士生罗先海:一是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不能只从传统认识角度去看待,比如一个网络ip能把那么多部门集中到一起,就注定成为关注对象;二是网络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15、《长江丛刊》主编刘诗伟:网络文学不仅包括类型文学,还包括很多领域,比如传统诗词等等,虽然没赚钱,但体量可能更大。我认为重点不在网络产生文学,而在网络传播文学。

16、省作协副主席高晓晖:网络作家是湖北作家重要队伍,网络文学是在田野上赤脚奔跑的孩子。性情率真,成长最快,有可能成为新的创作方式:在人物形象大致确立以后,可能由更多作者的进入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千奇百怪的故事;网络作家在资本推动下,能不能守住文学底线,能不能担当社会责任,需要共同努力。

梁必文副主席总结

湖北网络作家座谈会

下午

与会作家:狂笑,狐颜乱语,冬天的柳叶,梅花三弄,残剑,快餐店,leidewen,郭怒,罗晓,吱吱,沧浪水,心在淡浪,水夜子,月如水,薪意,犹似。

1、省作协秘书长黄建华主持

2、通联部钱道波主任介绍网络作家入会填表须知

3、起点中文网总编于莉介绍自己与网络文学的经历,以及起点网基本情况。

4、王志胜:关于传统文学、网路文学的区别。年轻读者其实没有网络文学的概念。

5、窦彬

6、作家相继发言。

7、韩永明理论部主任发言

8、湖北作家网主编谢铮发言。

9、马季发言,重点讲网络文学现实性关照的增强和传帮带意识的增强。

10、省作协党组书记朱训集总结。重点讲网络文学家学习十九大精神,提高朝阳产业的文学意识与担当意识。

今夜不寂寞

元辰

应邀参加省作协举办的湖北网络文学研讨会,主要研讨商业网络文学即网络类型文学。我对网络类型文学并不熟悉,提交的论文是《智能云时代的文学批评要到创作现场》。见面,谢铮主任和黄建华秘书长说,也不排除其他题目,你写得蛮好。

今夜在徐东大街350号的东湖丽景酒店4118房单人间,静得连心跳都听得见。在家虽然也是一人独角写写画画到深夜,但居住环境没有如此安静,人也因有目标在心,不能沉静。人隔一段时间需要把自己隔离,让自己安静下来,想想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要答案,要宁静的过程。像康德遥望星空,像爱迪生呼唤宁静快来到我的心田。文学爱好者跟正常人不一样,越是热闹的时候越独孤,越是独处、没人打扰的时候越不寂寞,真是把自己弄贱。

沉入骨髓的东西往往把自己弄贱才心安理得,这样就可以安心于喜欢的事了。而把自己弄得很高贵,寄情广场狂欢,乐则乐矣,绝难体会寂静自处、听自己心跳、与星空对话是一种什么滋味。我似乎已经闻到东湖的气味、黄鹤楼和武汉关的气味、武钢的气味。从武昌车站来丽景酒店的时候,的士送人绕道华师校门,我似乎闻到了恽代英的气味、中原大学的气味、章开沅的气味、王先霈的气味。章开沅做过我的校长,王先霈做过我的老师还是我儿子考研的牵线人我的省作协主席、。我的贱与华师有关,与章开沅、王先霈有关,与武汉在我生命中的经历有关。

武汉于我始终是一个驿站,不是父母之邦。就世俗生活而言,我不喜欢也不讨厌它。比如今天打的遇到黄牛党,他说交20元包我上车并送到目的地,他赚5元介绍费。可是上车后,司机还要30元,先付的20元都归黄牛党了。从世俗情感讲,真想揍他,可他已跑了,而我终究要出30元打车。交了30元后,平心静气地想,赚20元也算有良心,总比抢劫要好,不是没有像样的谋生门路,不会干这种遭咒又辛苦的事。武汉真正吸引我的是精神气度,那些历史名人、文化胜迹以及高山流水的故事,全国城市难以比拟的九省通衢、交通南北东西的地理位置。并且自己少年时不仅从此换车北上接受毛爷爷第八次检阅红卫兵,还住省委招待所宜昌红卫兵联络站一段时期;青年时期无数次探亲、归队从这里换乘;壮年时期在这里求学、培训,到省委政研室、省劳动厅开会联系工作,儿子与内侄女在汉读书期间和老伴一起或独自看望,两次参加离校后的师生聚会,无数次单独寻访战友、老师和同学,武汉三镇留下我的足迹和说不完的记忆。李达、孟庆堂谁记得?三钢三新谁记得?“风卷黄沙袭湖大,霜降华工举义旗”谁记得?背一百多斤行李出站进站被拦下打货票谁记得?送儿子上大学突发高烧摇摇晃晃在街上找卫生所谁记得?在华农参加现代农业培训班周末找一个本地在汉学习的同乡不遇、回转差点打不上车谁记得?在华师学习每逢放假到汉阳宜昌县办事处蹭便车谁记得?我经历过我记得。

上次来汉参加省作协召开的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湖北网络文学调研座谈会,老伴都十分不情愿。这次听说又来开会,警告说这是最后一次。我约她一起来,她不愿意。因为会勾起她太多回忆。从儿子六个月她就带他经这里两次去湖南探亲,后又带他经这里3次到北京探亲,儿子读小学时几次带她到华师探亲,儿子读大学突发阑尾炎住院和我一起来汉陪护照料,儿子读研究生时她也不止一次来看望。武汉留下太多儿子的记忆,她一来,难免往事历历,痛苦与悲伤涌上心头。我只好说,这是最后一次,人家看得起我,怎好拒绝呢。她又说,你上了车要跟我打电话,到了站要给我打电话,住下了要给我打电话。我说好好,一定。

这个晚上,打完最后一个电话,便上网,联系3号约见的文友和网友。告诉他们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已邀请的有吕志清、谷未黄、天鸟、许雨浓、王建福、辛铧、林深数树、王贤臣、山夫子、吴梓谷10人,谷未黄因忙、天鸟因病后康复不能到场,王晓英、晓窗则看明日是否出席会议,如不出席,则补上邀请。忙完,再写这篇小文,当然不会寂寞了。

人既然还活着,就不能总是沉溺在绝顶的悲伤中,太阳西下倦鸟归林时也还得向前奔。调心疗伤的文学既然爱好上了,要坚持到底。不在乎能写出怎样的好作品,而在乎玩得比较得法,总在不断提高自己。珍惜爱好者这个名称,珍惜网上网下相互学习相互关注共进共退共荣共辱的人生情缘。一次相聚,或许能碰撞出更多火花,从而使共同的梦想结出更多的硕果。用江湖上的话说,就是:我请来,吸他们更多血,谁叫他们是我朋友呢。看在我半老人孜孜不倦的样子,也要一起搀扶、行走到底啊。

今夜,不伤感,不寂寞,还认真准备了明天的发言提纲呢。

201722日凌晨草于东湖丽景酒店

智能云时代的文学批评要进入创作现场

元辰

智能云时代网络文学创作、阅读与评论的现场性特征

人工智能开始井喷的时代已经来临。18秒钟完成九寨沟地震新闻的新闻机器人,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机器人,全自动无人售货与刷脸餐厅、加油开业,全自动无人驾驶竞相研发,会弹钢琴的音乐机器人,高仿真情感机器人,使人目不暇接。新生产力会对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多大影响,恐怖还是福音,难以预测。文学创作、传播、阅读方式虽未完全智能化,但变化已十分明。从纸质阅读、互联网阅读到更多人依赖手机阅读;由过去的面晤、书信、电话交往变为微信、多人群、微刊交往;创作、发布、阅读、评论四大过程的间隔缩短,甚至边写边发,边读边评,交错进行。类型文学和传统板块两大网络文学现场,从拟题开始,都有批评的介入。尤其是基层创作,为有把握写好作品,往往要从拟题开始在创作群中征求意见。

文学创作更加开放和纷繁的现场性特征,带来文学性增强或消解两种可能。增强,是指高质量创作和高质量批评更容易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消解,是指网络创作的许多人更容易受群众性娱乐性影响而陷入粗浅网络狂欢。针对这两种可能,智能云时代的文学批评方式也应由过去的出版后批评为主,前置为介入成稿过程中的现场批评为主,适时发挥文学性增强的引导作用。如果说出版后的批评更有利发掘作品自身价值、总结艺术经验,介入创作过程的批评则更有利作者完善构思、提高作品质量。两类批评有机结合,才有利于现时条件下的创作繁荣。目前,介入创作过程的现场批评在传统批评界尚属个案,坚守在网络文学现场的专业评论家寥寥无几,散兵游勇式的少量业余批评队伍相对于创作群落的不断壮大、自媒体发布方式的层出不穷以及狂欢心态的喧嚣一片,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繁荣创作的要求。文学现场的多数作者嗷嗷待哺,数量有限的专业批评队伍连大势都关照不过来,难有精力和创作者在现场厮混;业余批评队伍人数稀少,缺少系统修养和组织联络,发挥的作用有限。批评跟不上创作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从理论上讲,没有一个作品是指导出来的,总是作家自身条件具备、听取各方建议后写出来的。但创作需要指导、引领,公共艺术经验需要传播、学习才能转化为个人艺术经验,正是批评的用武之地。尤其在交流便捷的条件下,一个有潜质的作者经过批评指点,会很快从习作进入创作、从创作的一个台阶进入另一个台阶,一连串好的作品可能被指导出来。这在过去多属特例,而现在则成为规律。

智能云时代的文学批评应该适应新变化,创作现场在哪里、阅读群在哪里,批评就要在那里发挥作用。责任更重了,进入现场的难度也更大了。基于上网20年和网络作者厮混的经验,笔者认为,互联网初期上几个大的论坛就可以把握全国网络文学基本态势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智能云时代的网络文学批评需要网络式集体作战,在两个层面和三个现场展开,同时联络受众评论,构成智能云时代的评论体系。

两个层面是理论层面和创作层面,三个现场是理论层面的高端评论现场、网络类型小说及其延伸产品评论现场、网络传统创作评论现场。理论层面的高端评论关注和统领创作层面的两个现场,遴选批评对象,总结艺术经验,推介优秀作品。类型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评论和遴选机制,高端评论与受众评论可以同步或事后介入,传统网络文学现场与类型小说现场的互相进入则需要转换身份。所以,作为史学的理论批评或许要疏离现场,冷静旁观,等待时间的冲刷;作为运用和指导的批评则必须深入现场,熟悉现场。

现场批评者在创作现场实施作业,在作者结集出版前开展评论,施以影响,对作品质量的整体提高作用很大。甚至进入创作选题策划,在作者的选材、构思时就介入其中。现场批评是具备专业批评素质的前置介入,虽然与网上的受众批评同时并存,但不是单凭个人经验即兴发挥的受众评论。现场评论与高端评论只是侧重理论或运用不同、宏观统照与微观关照不同、关注选拔经典与关注推介基层实力作者不同,责任和担当是一样的。甚至说,在智能云时代,参与文学创作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文学群落越来越多,夯实基础的现场评论比选拔经典的高端评论更为紧要。事实上基层的多数网络作者很难得到高端批评的关顾,他们只能借助现场批评一步步成长和提高,才有可能走进高端评论的视野。尽管有不少高端评论家也一直关注着基层创作,甚至一直在创作现场,指导、引领创作,发现和扶持人才,但总体上并未形成气候。智能云网络时代需要更多较高素质的批评者进入创作现场,发挥批评的功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高质量的文学现场是打造网络文学鄂军的基本土壤

所谓网络文学,非就文学本质属性不同而言,不过同民间文学、宫廷文学等说法一样,仅指文学空间极其参与者、活动方式的不同。好的文学总要指向人心人性,引领人类道德精神,无关空间、方式、参与的人如何不同。神仙也难弄出与人不相干的文学类别来。

文学批评进入现场,为网络文学守夜,是创作界的期盼。网络文学鄂军的现场在网络,智能云时代的各类文学现场、各类传播平台,是网络文学鄂军生存的土壤。网络里不仅走出了匪我思存、蛇从革、心在流浪、吱吱、裴炜、金陵雪等一批类型文学家,而且现在大部分传统文学的创作现场也到了网上,张永久、古清生、张执浩、王晓英、谷未黄、余秀华、蒋方舟、任蒙、塞壬、千里烟等一串湖北作家,都出自网上、一直或一度在网上。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同传统创作界一样,宝塔式结构的底座在基层,大部分省作家协会会员也在基层和网络创作现场。尽管省作协、省文艺理论家协会这些年大力扶持网络作家,举办了各类培训和创作、研讨笔会,遴选优秀网络作品出版;两家协会管理的刊物也适时组织了多场网络文学的重头评论,理论层面的高端批评做得有模有样,但厮混在一起的现场批评依然是网络文学做需要最有效而又最缺乏的日常交流方式。除王晓英、蔡先进、黄叶斌等少数评论家出没网络文学现场、适时撰写批评外,省内熟悉现场、了解现场、时常在现场发挥作用的评论队伍还非常薄弱。加之撰写评论要求高,费工费时出力不讨好不说,现场批评对象往往是尚未出名的作家,批评文章公开发表难,一般都愿自己创作,不愿以批评为主。长期在现场专注或兼顾批评,甘当文学义工,非常不容易。但是繁荣创作批评又少不了。为了打造高质量的文学现场,批评队伍的建设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扶持,从扶持政策、舆论引导、评论发表等多方面鼓励和动员更多文学守夜人加入各地各群落的创作现场,以高质量的文学批评引领湖北网络文学创作。

幸而智能云时代的技术条件为更好地进入创现场,培育和肥厚湖北网络鄂军的土壤,发挥责任与担当,培育新人,收获更多优秀作品,提供了可能。敏而行之用好新技术,更有利于网络文学鄂军走在全国前列。鉴于目前网络文学现场分散、缺少高质量平台等状况,建议:

1、由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合力依托互联网、手机网上的大平台组建高质量的湖北网络文学交流平台,既为全省两会(作协、评协)会员提供发布机会,也为热心网络文学的批评家提供加入现场的可能。并像办纸刊一样办一个官方微信公众号,适时推介优秀作品和优秀评论。栏目设置好以后,分工组稿审核,一人上网发稿。这比办纸刊省力,交流更广泛更直接,作用不比纸刊小。前不久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建了微信群,全省会员入群交流,解决了交流渠道问题,效果非常好。

2、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管的刊物开辟“基层或网络文学现场评论选粹”小栏,不定期选发来自各地网络文学现场的评论文章。

3、制定激励政策,扶持重点课题和成绩突出的评论者。凡省两会会员积极关注全省文学创作、领衔和参与重点课题、撰写评论质量和数量居全省前列的,同重点作家一样纳入关注和扶持对象;非会员评论成绩突出者吸纳为会员,列入重点重点关注与扶持对象。

智能云时代的现场文学批评应有更多担当

智能云时代的网络文学批评,依然是围绕文学本质属性,研究湖北网络文学如何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形势,怎样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艺术生产规律,加速优秀作品的生产、推介与传播,加速人才发现和培养,推动创作水平提高,以更丰富更精美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现时代的美好生活提供信心支撑和伦理保障。

批评进入现场,该能干什么、怎样担当?抑或说创作现场最需要什么,笔者认为:

1、从文学的本质属性出发,坚守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文学指向人心人性,引导人向道向善,洞悉天地人我的关系,从个体精神上升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人类精神、宇宙精神,实现人类精神的大同或博爱,诗定人伦或守护人伦,这一根本属性不会因文学活动场所与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人类精神的主流方向需要守护、需要弘扬、需要引导。网络文学经20余年的大量淘沙,较之世纪之初的混沌彷徨,创作现场对文学本质属性的认识和把握虽有提高,但沙泥俱下、良莠不齐、基于私人感触的随意写作依然盛行。很多有写作潜质的初入者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表浅化、雷同化、私人化的写作上,不及人类精神主流,缺少责任担当。尤其在智能云条件下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文学群、文学多媒体创作现场,这种自流化写作如果得不到提升,就将消解文学教育人、感染人、鼓励人的功能,沦为市井家长里短式的写作,误导阅读。批评界有责任引导其中有潜质的作者进入文学创作的正轨。

2、从创作的基本规律出发,引导创作境界与质量提升。从习作到创作、从一般创作到登山式创作的层进,是有规律可寻的。无数经典作品和经典作家的创作经历昭示了基本的创作规律。但不少提笔写作的人,不熟悉文学史,不读经典,凭着普遍较高文化水平所得一知半解的文学知识就开始写作,把内心澄净的创作当成一场周末狂欢,虽然狂欢也是个人权利,但他偏偏爱的又是文学。在这种情况,文学批评就有责任施予接引,通过群体现象和具体作品的分析、质证,传递创作常识和基本经验,使其进入创作之门。对于长期停留在初级创作平台、总是不断重复别人或自己的作者,批评则有责任通过对此类现象与具体作品的解析,指出其不进则退的危险,帮助其寻找新的突破口。对于态势很好、长处突出、缺点也突出的作者,批评则有责任指出其进一步完善文学储备、补齐短板、集中题材方向、凝练创作风格的方向。对于又可能成为精品生产者的作者,批评则可以进一步告知其当今同类体裁和题材的前沿作品是哪些,如何超越这些作品,为同类写作提供新的艺术范本和艺术经验。总之要分类引导,把未来的黄蓉郭靖逼上台。能不能成为未来的大侠,则看他们自己的努力和造化。

3、从扶持精品出发,发现潜在人才、参与创作策划。人才需要发现,创作需要规划,精品需要扶持。批评进入创作现场,就是为了发现人才,引领创作,扶持精品。许多省级会员写了十几年几十年,基本功没有太大问题,人生阅历也相当丰厚,就是缺少眼光,找不准出发阵地在哪里,东一枪西一枪,抱着金饭碗讨饭吃,非常需要有经验的评论家从文学史的高度、有效利用积累的高度、尽可能出精品的高度予以点拨。自己摸索可能还要很长时间,但一经明师点破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很快就能写出不俗的作品。这已为若干案例所证明,比如批评界的前辈曾经指点过邓一光的《父亲》,谁遇到明白之师谁有幸。这也是批评家进入创作现场,发现人才,参与题材规划,扶持精品创作的责任所在。与其仅仅指出网络文学创作质量不高,不如深入现场指导一两个有可能写作精品力作的作者,用事实说话。

4、从提升网络文学鄂军整体实力的目标出发,适时关照分析智能云条件下的网络文学创作大势。即便所有批评家来到创作现场,也不可能对所有网络作者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助,那么对更多的网络作者和创作群落,就需要通过对网络文学大势的分析判断,施以引导或校正。由于智能云时代的创作现场比网络论坛时代分布更加凌乱,要掌握全省网络文学的创作态势,了解问题与潜力所在,需要更高的信息收集手段与工夫、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扎实的研究能力,一般业余评论者很难做到,就需要对网络文学有兴趣的学院派评论家组成课题组,搞好分工,及时准确把握全省各大创作现场的动态和趋势,上下联动,提供材料,适时发布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全省网络文学发展与提高。

微主简介

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作家,网络文学批评者,著有《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