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二卷心似流水《独处的境界》《善于忘却的人善于记忆》《黄昏的时候想回家》《人是天定的流浪者》

 元辰1948 2021-12-14

心似流水 
二十九  独处的境界

我的一个朋友是位诗人,也是位小说家,商潮大涌的时候下了八年海,赚了一些钱。某天,他在江边整整独坐了一个下午,看逝去的江水,水面上翻飞的鸥鸟,殷红如血的夕阳以及颠簸于波峰浪谷的小船,然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重新回到书斋,重新操起笔来。他就是网络文坛赫赫有名的吴过。他跟我说,如果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用十年或者三年、五年写一个东西,肯定是能够成功的。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离家出走,放去王位继承权,到深山追随各大教派的首领苦修精神解脱的方法,历经千难万苦,仍无所悟。于是赶走随从,独自在菩提树下静坐,一连独坐七天,终于大彻大悟。于是招回随从,开始传播明生死、知性命的根本大法。

新加坡的华裔陈瑞献,天生聪慧,青年奇才,诗书画印无不精通,宗教哲学无不内行,美食园林无不地道,油画《咒巾》获法国政府大奖,舞美设计名震东西,诗歌、 散文、小说、评论样样精到,还到印刷厂亲手制作微型诗集。于文学艺术可谓如日中天,然而,他曾放下笔去坐禅,三年不写一个字。

人从宇宙中来,受到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与困惑,忘了来路,不知归路。面对太多的人生快意和失意,心境茫然,难以安神。快乐 至致、忧伤至致以及只知快乐与忧伤的人,害怕独处。一旦独处,心如刀搅。因为很多人的精神支柱建立在有形的获得上,比如物质享受,比如个人爱好,比如人生 快意,比如美满婚姻,比如著作等身,比如地位显赫等等,很难有一个丰富而博大的精神世界,在个体精神、时代精神、人类精神以及宇宙精神之间自由来往。而一 个喜好独处善于独处的人,独处时如回到老家,回到少年时光,回到最初的来处,那里有他丰富而博大的精神世界,那些财富只属于他一个人,无法与妻子儿女、贴 心朋友共享。别人也无从了解其独处的宁静甜美,探知其独处的无穷妙意。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真实品位,不在他的身份、地位、金钱、能耐,而在于他独处时的 心境、感悟。

一个人寂静下来,才有可能感悟自我,感悟他人。寂静中,可以与先贤对悟,可以与万物交谈,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块顽石,一滴露珠,既是此物,又是悟者自己,更是宇宙万物。己心、他心、慧心,乃为一心。如至此境,心如明镜,虚室生白,朗朗宇宙,人间万事,了然于心,有何特别的快乐、特别的痛苦可言哉?如是者,既无痛苦,亦无私欲,更无困惑,安贫守道,奋力精进,不浪费每一寸时光,不错过每一次机会。有所得亦无所得,无所得本无所失。身同草木而心 同宇宙,天下万事万物奈我何哉?所以,大德高僧,敢于指天指地而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种境界决不是西方所说的哲人王和金庸武下小说里的天下第一可以同日而语的。所以,爱因斯坦才会说:甘美的宁静,来吧,来到我的心间!蒙田才会一个人在黄昏下漫步,而康德才说:美丽的思想来自高远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2003

心似流水 
三十  善于忘却的人善于记忆

  人生仿佛有一个定式:该你得到的一样不会少,而不该你得到的无论你怎么用尽心力一点没有多;而且在得到和付出是个恒等式,得到就意味着付出,付出的同时必须会有得到。比如,一个人很有才干,却不能同没有才干的人一样高升。这个人便埋怨干部制度的腐败,耿耿于怀。其实,才干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善于写作,有的善于交际,有的组织能力很强,有的专业技术拔尖,有才干的人很难是全才。而且大多有才干的人比较有傲骨,不肯在领导面前弯腰,领导大都喜欢有媚骨的,这样有才干的优点反而成了缺点。没什么才干的,必然善于投机钻营,老实到底,必然死路一条,他不甘心死亡,就有歪招、偏招。一个人有才干,并且像我裘千丈一样有大才干,软的不行硬的行,实的不行虚的行,身怀许多江湖高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么便不肯点头哈腰,不肖于投机钻营,不肯使绊子下阴招,结果是死定了。除非你不是裘千丈,万般功夫足以战胜任何江湖险恶之人,能于绝处逢生且始终正大光明。我们知道这样的人是很少的。所以我们会遭遇小人,遭遇失利,遭遇不幸和挫折。我们的头脑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经验教训、兴奋、沮丧和懊恼。我们真实,但真实得有点儿悲伤。

  这时我们还谈不上忘却。还得努力学习生存的技巧,以适应江湖的种种险恶,争取混出名头,活得像个人一样。我们要熟悉各色人等惯用的伎俩,要熟知江湖的规矩,要熟知领导掐人的理由,要练就防掐的本事,还要熟悉四季乞食的路径,乞食毕才能像大德高僧一样谈经论道。生活的要经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本事到底有无长进也不能忘记,父母之邦不能忘记,恋人和朋友也不能忘记。能够忘记的只能是过去的苦难过去的屈辱,还有使我们的丧失尊严和信心的晦暗岁月。

  渐渐地我们也混得人模狗样了,如果愿意甚至可以接济一个人或者诋毁一个人。我们便真地要学会忘记了。你必须忘记你优于别人的地方,忘记你曾经的荣耀,忘记你满腹学问和一身本事,忘记你当了大官的亲戚朋友,忘记你曾经于人的恩惠,忘记别人曾经给你的屈辱,忘记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的任何东西,甚至忘七情六欲,忘记得失荣辱,忘记事物间的差别,忘记独有的这副臭皮囊。心有所爱不能深爱,对某个具体对象的爱不过是对自身的一种精神折磨,对象并不因为你的泣血深爱而羽化登仙,更广阔的爱应付于宇宙众生;心有所恨不能深恨,极度的仇恨不过是自身的自轻自贱,被恨的人可能毫无知觉,而恨人的人已经身心俱损。我爱我的父母不过如爱天下人的父母,我爱我的妻子儿女不过如爱天下人的妻子儿女;我的妻子儿女如爱我,那么像爱我一样爱天下人吧,忘记我是你的亲人,忘记我是的恩人,忘记我是你的领路人。如果有机会,你多做他人的亲人、恩人、领路人。人的需求实在是很容易满足的,一张床一领衣一碗饭足矣,如果这个条件达到了,多拿一点精力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那是多么的快意啊!

  高人高在拿得起放得下,该拿起的立马拿起,该放下的全都放下。人生如禅,悟者自悟,迷者自迷。放不下的只有暂且拿起,拿不起的必须暂且放下。运用之妙全在一心。昔六十老尼请教八十赵州“如何为秘密意”,赵州顺手在老尼的腿上摸了一下,老尼大惊:“您还有这个在?”赵州笑曰:“不,是你有这个在!”是啊,秘密意毕竟是主体独特的感觉,而修行一生的老尼却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女的。一个悟彻的大好机会就这么错过。看来,学会忘却还真不容易呢!

2003年 

心似流水 
三十一 黄昏的时候想回家

  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游子此刻想回家。黄昏与思乡携手,阴沉与想家同步。恋家与思乡,千百年来的共同感情,人类精神的一个结。

  少年恋家,因为父母的爱。从父母的怀抱放飞,困倦时首先想到父母的慈爱,家的温馨弥漫心头。黄昏,父母在门里头,儿女在门外头。

  中年恋家,多了妻子儿女的牵挂。你在门外头,想到门里头的妻儿,恨不能脚步如飞。

  老年的家在梦里,父母是门环,想像儿时一样,上前叩响它,回到少年时光,重温父母温馨的的爱。父母走了,家上了锁,再也不能打开。

  无论你的心肠多硬,无论你飞得多远,免不了总要想家。

  为什么想家?因为家是爱的港湾,给你信心与力量。人生从这里起步,家给你终生庇护。

人需要两个家,一个现实的家,一个精神的家。家是力量的源泉,是安身立命的处所。安身需要一个现实的家,立命需要一个精神的家。现实的家给你生活与精神的呵护,精神的家也能起到安身作用。二者难以决然分开。

哪怕有人夜宿青楼,依香拥翠,花天酒地,总有一天心疲身倦,一种无所归依的感觉涌上心头,冷不丁还会想到家。还有人少年性狂不思归,夜夜杀人无所惧,一到病困潦倒,也会想最初那个家。人不能没有归属,身体与心灵,都需要呵护。哪怕只能念想,也是莫大的安慰。没家可念想的人是天下最孤苦的人。

  现实的家无论怎么温暖,仍难满足人的全部精神需要。人需要一个理由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理由,人的行为便纯出本能,不是傻子,便成兽类。这个理由,不仅仅由现实的家提供,大部分需要由个人的精神家园来提供。安心,不是仅仅是生存职业和社会交往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归依的需要。

  现实的家总是会消失,消失到只剩下一些追忆,除非你死到亲人前头。所以精神家园与精神还乡,是人生的一大问题。只要你有所注意,就不免感到,精神的郁闷与茫然,几乎全来自精神家园的漂移不定与飘渺难觅。牛顿与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臂,为什么最终归依了上帝?不要谴责他们的迷茫,没有到那个精神境地自然不知道他们内心的痛苦,也许只有归依上帝才能找回内心的宁静,这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结。

  中国高境界的古人也有归依,归依佛道,天人合一。道场是还乡之路,悟道是归乡之境。道使人觉悟,让人不茫然。技艺、学问、信仰,都没有这个作用,只大道有。故修道与信仰宗教是两档事。修真悟道,解决真问题,宗教信仰只解决信仰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没有悟道的宗教徒所受的困惑,同世俗所受的困惑一样,被压抑着,没有真正解决。所以信仰多半属执着,容易走入邪教极端。而悟道是想通天地人生、世界本原的根本问题,是自觉自悟,不是信仰不信仰。不然,怎能做到当下无惑?

  黄昏时候想回家,趁早踏上修道路。了生死,识性命,自觉自悟,自性成佛,比归依信仰与上帝,要实在得多。

2006-11-2

心似流水 
三十二  人是天定的流浪者

  不停地流浪,现实的和精神的。家乡难觅,故园难觅,栖息地和归宿地难觅。甚至不属于家人、故乡、民族和信仰。

  总是孤独着,夜行着,挣扎着,痛苦着,奋斗着。走过一个目标,一家酒店,路遇一个知己,一群同道,短暂的相谈之后,再无踪影。接着上路的还是自己一个人,下一个目标还得自己去寻觅。

  没有人知道你会走向何方,甚至自己也不清楚究竟要到哪里、能够到达哪里。看不请今生,看不请来世,看不请前世,只知道还得走、必须走。永在途中,总无止境。

  这大概就是人,在现实与精神双重压抑中独自梦游的人,但有感受,便是如此。我亦不曾逃脱。

04/12/2006

微主简介

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作家,网络文学批评者,著有《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