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网络文学||2017散文联展||韩玉洪《屈原沱》

 元辰1948 2021-12-14

湖北网络文学  总第46期

夷陵评论  总第149期

韩玉洪《屈原沱》 

韩玉洪简介

    韩玉洪,下乡知青,退伍军人。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人民图片网等签约摄影师,宜昌市全民阅读推广人。在《人民日报》、《中国报告文学》等媒体发表文学作品200万字,新闻报道30000余条,图片2000余幅。160多万字报告文学获2012年度长江杯网络文学比赛奖。网络作品计40000字连续两年入选《湖北省网络文学集》,《电影(芳华)假在哪里》在凤凰网头条发表。创作影视剧本多部,《蓝色的桅杆》获湖北宜昌首届微电影唯一征文奖。创作诗集《受伤的雪》一部,出版有42万字科幻小说《鸽子花开》等书;25万字报告文学集《让阳光照亮星星的世界》获第六届湖北省文学奖提名奖,1979年创作、2016年修改的《禁地解码》获首届“八一杯”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提名奖并列入拍摄计划。中国首部军事交通战争题材《铁血宜昌峡》为第二届湖北省作协长篇小说重点项目付梓。

屈原沱

灰尘

长江三峡秭归县旧州河墓地,坟头都朝向西北归州,唯有我家祖坟端直朝着江北的屈原祠,因此感觉朝向是歪的。长辈告诫,祖坟是用罗盘正了的,朝向好。

    州河下游南北两岸各伸一道石梁到江中,中间只留百米宽的江面,形成一个石门。石门上游就有了大片水域,叫作沱。因此,北石门上游的水域自然就叫作屈原沱。旧州河老城即老归州江边,还有一个叫马鞍石的石梁,石梁前有一阵小回水。江南旧州河一带的居民要到县城归州,往往要到旧州河老城马鞍石上游的镜子碛乘坐木帆船过江。枯水季节,帆船会停靠北岸屈原沱上游的罗家碛,居民进城就近了几里路。汛期,罗家碛江中的屈原三泡非常厉害,木船难得近身,只能在屈原沱上岸。

放暑假我回老家去玩,一天乘坐木船过江到外婆家,在屈原沱上岸。木船过江时,向着屈原祠移动,祠门一直是大开的,黑洞洞的,越近门越大门里越黑。走近了才看清,原来屈原祠叫清烈公祠,为独立建筑,硬山顶,坐坡朝江,面对旧洲河锁场坪楚王井跟前的楚台山。木船就在祠门口的小路边停靠,这条随山势上下左右弯曲的小路,从香溪镇直到归州镇。

    我上了岸,被祠门里的黑洞引力吸了进去。

也许清烈公祠在背湾处避风,祠里是一个灰尘的世界。堂中间一巨型莲花台,烛光融融摇晃,香烟袅袅升腾。台桌红布上的墓志铭被灰尘蒙蔽,依稀看得到刚劲的毛笔字。我给屈子敬上一炷香,跪到灰尘里对着墓志铭虔诚念道:“大夫名平,字曰灵均。太岁在寅,诞生乐平。皇考伯庸,帝高阳之苗裔;始祖屈瑕,以封邑而为姓。水回千里,墓室蒙泽。择地迁葬,永慰忠魂!”

听见吱呀一声,从头顶传来,站起一看,一副棺材赫然吊在头顶,顿吃一惊:“装有人么?”静下心想,外婆早就说过,这就是屈原的衣冠冢,等屈子的尸身回来才会下葬。棺材也叫寿木,这个寿木是红色的,大头朝内。寿木两头密密麻麻地绑了许多粗麻绳,中间只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缠绳。粗绳被灰尘遮盖,只有从寿木的底部望上去,凭想象才能知道寿木的周身大部缠满了粗绳。红色寿木吊在祠堂中间的梁上,安静得出奇。

厚厚的灰尘掩埋了屈子,其思想似在灰尘里闪光,这里何从不是屈子最好的归处?

白居易在《哭微之二首》中写到:“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灰尘?”我在此时,亦有如此感叹。

轻轻步出,生怕惊动了屈子的灵魂。清烈公祠门前的屈原沱江浪滚滚,回旋东去。对岸旧洲河山上的楚台山,橘林遍野。陆游曾经在楚王台吟诗:“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似旧时。”到了现在,应该是两千年多年的事了,人们始终秉承屈子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哇们的哭叫把人的思绪拉回现实。一群老哇即苍鹰围着浮尸抢食,发出哇哇的惨叫。汛期,长江或支流发大水,常常冲来一些人的尸体。石门上游南北都有回流,漂浮物在屈原沱或旧州河打转。有人专门从事打捞,游泳将浮尸从江中推到江边掩埋,居委会出钱,一块钱一具。

外婆常常说道,由于这一带水域的特殊,旧州河和屈原沱还是秭归县划龙船的地方。几十艘龙舟从屈原沱出发,到旧州河镜子碛登岸抢红,观者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桡工号子传来,声声击石穿浪。三峡纤夫拉着柏木帆船从北石门顶端的洒金台弯过来,纤夫头上包着白布帕,帕头吊在右肩以便擦汗挡水。如果是走亲访友,纤夫五尺长的白布帕缠头三转打结,帕尾从右边竖过头顶一截,显得英俊潇洒。船工包头帕是祭奠屈原投江而流传下来的,此时在屈原祠跟前,更要慎重缠紧,以示尊敬。

纤夫们拉纤一定是顺肩,纤绳要顺着缆绳不能把身体夹在中间。平水时,纤夫们的手臂有规律地前后一致摆动。遇到激流,弓箭步弯身,食指和中指轻轻点地,木船周身,激起二寸高的麻花儿浪,似木船使力奋进。遇到滩水,则双手掌撑地全身打直用力蹬行。无论什么水势,纤夫们的姿态形象都优美高尚,配上桡工号子,演戏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屈原沱是三峡少有的回水区域,木船可以自动上行。此时纤夫们一阵风爬上船,端起碗先喝酒再抢饭。木船上行,一天大致开七餐饭,下行开五餐,顿顿有酒有肉,但只能吃个半饱,吃多了反而容易打瞌睡,不能下力拉纤撑船。

谈心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宣告木帆船退出历史舞台。葛洲坝船闸限高18米,木帆船的桅杆都会超过这个高度,过不了船闸。开始几年,木帆船往下游最多走到黄柏河,近坝区的农民送水果等土特产到宜昌。几年后,全长江禁止木船通行,它便彻底成为历史。

    葛洲坝工程水库的尾水,也把罗家碛和江中的屈原三泡淹没了,使屈原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水域,普遍近百米深。神农架林区得到开发,木材要运往长江中下游,于是,林区政府在屈原沱建起港口,成立船队进行运输。屈原沱的神农架港口,当地居民叫它为神农架材场。

屈原沱的木材堆得比天高,而这些木材要运到上海南京前,需要刮皮,这些皮柴就成了长江秭归两岸居民的重要生活用柴,每天数百名村民来材场刮树皮。神农架林区的工人负责安全堆码,基本是义务服务,村民刮皮后去称重,树皮一分钱一斤。当然,林区工人在休息时也可以优先刮皮,他们在满足自己生活用柴的前提下,将多余的树皮卖给附近居民,一个月下来,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神农架林区屈原沱材场和船队的数百个工人都居住在屈原沱宿舍,使那里成了归州镇的一部分。他们生病住院,可以到宜昌城区来,而就近在秭归县城看了病不能报销。这个医疗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

葛洲坝工程蓄水,也将屈原祠迁移到上游海拔一百六十多米的向家坪的半山上。我到秭归访亲,自然要去拜蔼屈原老夫子。香溪到归州建起了公路,从屈原沱顺着公路往上游走几十分钟,看见一条较宽的水泥支道,便是新建屈原祠上山的地方。

迁移后的屈原祠规模变大了,形成建筑群景区。屈原祠景区也是靠山朝江,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镶嵌在牌楼正中,“孤忠”“流芳”字体分嵌左右额枋,门楣匾额“光争日月”大字高悬,门坊整体显得静谧高洁。

景区载满苍松翠柏,环境古朴清幽,庄严肃穆。由于没有格外的介绍,游客还是以为对岸是楚台山,依然吟唱陆游的诗句:“江上荒城猿鸟悲……”其实,早已人去物非。

屈原墓是一定要去看的。这里真还为屈原砌了一座坟墓,依山而建,水泥石块浇筑,长圆拱形,墓前右边一扇木门。走进屈原墓,看见红色寿木放在地上,依旧布满灰尘。我正在沉思屈原生平伟业,突起一阵风,把门“砰”地关住,墓中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心里一紧,冷汗嘘嘘。摸到门边,没有找到拉手,或根本就没有拉手,就像遇到鬼吹灯。我干脆沉下心来,想到这是天意,屈子不会吓我,只是在黑暗中想和我谈心。

转身轻轻走到寿木跟前,生怕把地上的尘灰踩疼,惊扰了屈原老夫子。想到黑暗是宇宙的初始状态,注定是人类的朋友。有光明就有黑暗,这也许是远古时期的阴阳学雏形吧!在这里,有机会接受诗祖赐予来自地底神圣的灵感,真是一生中的大幸。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冠有姓名的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还是一位政治家。担任楚国左徒之职,颇得楚怀王信任。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贬为三闾大夫,又两度被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着自己不得实现的理想,含愤投入湖南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投江后,他的姊姊在湖北家乡声声呼唤“我哥回!”,深深的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由“姊”演变为“秭”。

在中国即世界华人圈,屈原还是国家唯一以纪念某一个人的名誉命名的节日——端午节。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对中国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在沉思,门被推开,一组强光从美女游客身后泼进墓室。眼睛适应中,只听美女游客凄厉尖叫,突兀飞逝。我走出墓室循声望去,哪里看得到人影?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景区四周,被青幽幽的柑橘林包围。屈原《橘颂》中的佳句,不禁脱口而出:“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后来,景区把屈原墓的木门去掉,用石块封紧,墓壁前中心开了一扇窗子,人们可以看见墓室中的红色寿木。

景区还联系长航各游轮,昼夜停靠,让游客上岸看表演、观风景、蔼屈原,也弄得老夫子日夜不宁。

一次和重庆旅游界同行闲聊,我说道:“你们重庆太占强,人们游了一趟长江三峡,就只知道白帝城。因为游客从宜昌港上岸时,大多背诵着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诗句。”

谁知重庆同行反驳道:“你们湖北才占强!全国各地游客游了一趟长江三峡,哪里的景区都没有记住,就只记得你们的屈原祠。”

我问:“为什么?”

重庆同行说道:“游客下船在重庆朝天门爬坡,一看几百步梯子直上云天,大都张开双臂学屈原祠景区表演,高呼:'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山裙

我时常梦见儿时在长江三峡香溪宽谷屈原沱外婆家游玩的情景,那一阵阵小叶纹母淡淡的苦香和小溪泉水微微的甘甜味,即使醒来,也久久不能离去。我总是想,如果把三峡的每一座大山都比着一个个峡江妹子,那么,她腰下部分,就是绚丽多姿的彩裙。

飘落到屈原沱江边的山裙,时刻都接受着江水的洗礼。三峡山裙是生育养育数百万三峡儿女的地方,每一座山裙,都是一首古老的诗,一幅古色的画,永远咏不完,永远看不够。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儿时的我每年都要回湖北秭归屈原沱过年。冬天,山裙变长了,伸到江边的裙脚是大片大片洁净的青沙,山裙的褶绉是一些从山上斜伸到江中十来米高的山梁和切开沙滩奔向长江的小溪。青沙上,成片的麦苗和碗豆尖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与江中的细浪相连,构成一幅峡江迎春图。我们走在沙田间的临时沿江小道上,爬上山梁时,我们总要歇息一会,望着外婆的农家想象她看见我们高兴的样子;过小溪时我们时常要捧水喝个够,然后洗净手脸好见外婆。

沙道靠山的泥石坎上,是两尺来宽的正式山路,山路的上边点缀着各式农舍,农舍的上边便是成片的果园和农田,农田靠后的最上边,是只长草和石头的山的上半部分,最高峰常有白云缠绕。

清晨,我常常被江中的轮船汽笛和船工号子喊醒。有时出了门,看见江对岸旧州河山坡的上半部盖着厚厚的白雪,山裙却是绿油油的田庄,错落分布在山坡上的农舍大多已冒起了做早饭的炊烟。不用回头看了,外婆家这一面的山坡上肯定是同一景色。

我高兴时,便扯着嗓子喊江南旧州河的表妹,表妹也喊过来,看见手势后声音才慢慢传过来,有趣得很。

除夕晚上放鞭,江南江北对放,半山腰里处处冒着火花,像是一幅竖着的立体彩色夜画。正月十五闹元霄,我们几十个孩子提着灯笼分成几股在向家湾满山串,乱喊乱叫。看江对岸,如许多火龙满山舞动,我们知道,别人看我们一定也很开心,就把灯笼舞得呼呼直转,喊声更响。

夏季放暑假,我有时也要去外婆家里玩。汛期,江水涨到山路边,浑浊的江浪用力拍打着屈原沱山裙的脚边。江中的涛声震天介响,水也汹涌得很。我们小孩只敢在江边水中戏耍。大水淹了一些果树,我们就游到树上啃水中的蜜桃、李子和葡萄,有时还到溪沟捉鱼摸蟹,玩得天浑地暗,不知道回家。

葛洲坝工程建起后,西陵峡下段的山裙全部被水淹没。我乘船时看到的都是陡直的山崖,虽然景色险了些,但山裙没有了,总觉得少了些人情味儿。现在,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美丽的三峡山裙全都沉没在记忆的深海。每当我从做着三峡屈原沱山裙的睡梦中醒来,摸摸眼角,总是挂着一些泪水。

别了,梦中的三峡屈原沱山裙!

火龙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使屈原祠搬迁到了三峡大坝跟前的凤凰山,以便人们集中游览。

20036月,三峡大坝二期139米蓄水,宜昌港坝上香溪站撤除,在屈原沱新建归州站。宜昌港客运公司进行了最大规模的趸船大调整:在100公里范围内,换移趸船6艘,起锚21口,抛锚20口,其中,抛深水锚2口,历时18天。

沐浴着秋日艳丽阳光的三峡大坝,更显得宏伟壮观,水库海纳百川,显得圆润富态,暴雨后的洪峰在这里烟消云散。离大坝几十公里的高峡平湖,水手长组织工人们从宜昌归州港务站码头135米水位处,将缆绳系往175米高程以上永久平台。作为港口宣传工作者,我见证了移动趸船的奇迹,也有幸再到屈原沱,怀念屈原老夫子。

三峡大坝从海拔135米蓄水到156米,每天约上涨一米,大致在一个月内完成蓄水工程。三峡库区的宜昌港归州站所有航运设施,将随着水位的上升逐渐上移,以便水涨船高,保证航运生产的连续性。同时,航运员工必须日夜监察水位,及时抢移即将淹没的航运设施,把淹没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此次初步抢移后,又动迁了一次航运设备。以后,一般每两天大范围移动航运设施一次,出现了抢移航运设施与三峡水位赛跑的惊世壮举。而在三峡大坝下游的客运趸船,水手长却组织着与此相反的趸船移位工作。坝下,由于水位下落,为防止船舶搁浅,需要经常将趸跳船往江心移动。因此,在三峡大坝三期蓄水的30多个日日夜夜里,出现坝上涨水坝下退,抢移趸船两头忙的奇特景象。

最担心的,是归州站的那个深水锚。156米蓄水前,客运公司领导带着水手长到归州站趸船进行现场研究移锚事项。有人建议,将这口280米深的锚绞起重新抛下。水手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这个地方的水可以说是深不可测。将锚绞起来重抛,如果水底的情况和目前差不多,再增加上数十米的锚链问题还不大。如果重新抛锚抛到一个深沟,铁锚就会钻进一个无底洞,到时候锚又被卡起上不来,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水手长用求索精神,探讨在原锚链上加长。

水手长的求索方案得到公司的认可,他率员在原锚链上加长了两节即50米锚链,其中一节在水面连接着趸船。水手长带领15名水手到坝上建屈原沱归州站水上设施,抛两口深水锚。

抛另一个深水锚时,又遇到惊险的一幕。西陵峡归州江面,以前水就很深,如今三峡139米蓄水后,水深达200米以上。抛这样的深水锚,谁也没有经历过,只能凭过硬的技术和求索精神进行操作。

我看见水手长谨慎指挥着抛锚。铁锚入水十几米后,锚链突然停止下滑。原来,锚链被卡在锚链桩上。这时,有人准备用撬棍撬。水手长感觉到,堆放在甲板上200多米长的钢锚链,是盘旋在趸船上的一条巨大的火龙,它随时会发怒,一下卷走船上的一切。水手长连忙大喊:“停下!这里危险,都到我身后来!”

大家从水手长的表情上,看出事态的严重性。水手长拿着撬棍,逆着锚链下水的方向,让船友在他身后协助,用四两拨千斤方法拨动被卡的锚链。突然,锚链松动,它像一条发怒的巨龙,发出震天的金属摩擦声,并伴着大团的震动火花,以迅即不及掩耳的速度奔向深江。14节共280米的锚链,在电闪雷鸣中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便全部落入江中。

火龙被乖乖地驯服到300米深的江底,趸船牢固地耸立屈原沱江边,一切归于平静。水手长望着船友一个个完好无损,才松下一口气。在我国沿海,水深20米的港口就是难得的深水码头,而这口锚却钻下水底300米!

屈原沱归洲站趸船下面的锚链钻入水深达到300米,水上25米,锚链全长325米。一个新的世界记录在长江三峡屈原沱诞生:这口锚创造了世界最深的抛锚记录。归州站趸跳船成功定位,极大方便了屈原故里和神农架林区的旅客进出三峡。

屈原沱的涛声不似旧时,在屈原沱抛下的深水锚,扎下屈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根。

浩瀚历史的灰尘再厚,高峡斜湖的库水再深,依然遮挡不住秭归家乡人对屈子的深沉祭悼。屈原的诗句渊博睿智神理超拔,字里行间,透露的理想抱负与日月争辉。不过,在我心中扎根的,也就只两个字:“求索!”

微主简介

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作家,网络文学批评者,著有《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