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文学||特稿:彭明吉《夷陵逢盛世 文化满园春》

 元辰1948 2021-12-14

夷陵评论

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0-081 总第 558期  编发:元辰

    彭明吉,宜昌夷陵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间故事研究专家,文化策划专家。主持刘德方民间故事研究推介、夷陵楼文化装饰布展策划、刘德方陈列馆策划,著有《岁月影痕》,刘德方皮影剧本《皮影之恋》、刘德方三峡情歌《姐啊郎》,组、统稿长篇报告文学《稻花香模式研究》。

夷陵逢盛世 文化满园春

——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 

彭明吉

夷陵因战争得名,当今又以水电再让天下惊。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传承华夏文明的优秀基因,孕育出夷陵文化的满园春色、繁花似锦。不仅助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彰显出夷陵人坚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民间文化一枝独秀

夷陵的地理位置独特,民间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先生、曾三次专程来夷陵考察民间文化,得出结论:“夷陵的民间文化,是一块挖不完的富矿。”“在一个县级区域内,相继发掘出'盘古传’、'黑暗传’、'地母传’三大民间神话长诗,乃全国罕见”。并撰文“汉民族究竟有没有'长诗’”?在《中国民族报》发表,称:“夷陵'三传’的成功发掘,填补了中华民族史前史的一大'史料’空白,具有汉民族神话史诗的影子,是民族文化的灵魂。这些内容颇富,篇幅不菲的民间神话长诗,经过充分广集流传文本、系统爬梳、科学整理,相信有望成为真正推翻'汉民族无史诗’这一研究公案的重要佐证。”他还欣然题词:“发掘夷陵文化,建设文化夷陵。”

近些年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夷陵紧跟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取得了骄人成绩,呈现出喜人局面。已有“下堡坪民间故事”、“江河——峡江号子”、“宜昌丝竹”、“宜昌薅草锣鼓”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雾渡河成功创建“中国长歌之乡”,鸦鹊岭成为“中国民间礼俗音乐之乡”。全区12个乡镇中,已有下堡坪民间故事、樟村坪民间吹打乐、雾渡河民歌、鸦鹊岭丝竹乐、太平溪民间舞蹈、小溪塔民间版画、分乡薅草锣鼓、龙泉高跷舞龙舞狮等八大特色民间文化,被授予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经验在全省推广。且又有黄花的“军屯文化之乡”、邓村的“茶文化之乡”正在抓紧工作,拟在今明两年申报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枝独秀于西陵峡畔的民间艺术之花,如今大放异彩。

主流文化好戏连台

从2013年到2019年的7年中,夷陵连上几台大戏,2013年5月,由夷陵区编创、省里专家执导,区歌舞团演出的大型风情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获“湖北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年,表演唱《美酒喷喷香》、歌舞《爱在山水间》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群舞《幺姐儿荷》获第三届湖北舞蹈大赛金凤奖。2014年10月7日,《美酒喷喷香》受邀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

“剧本是一剧之本”。由夷陵区青年剧作家丁敏创作的话剧《悬崖上》,被宜昌市歌舞团选中排演,一炮打响。该剧获“国家艺术基金”奖励,2017年赴深圳演出,获深圳·罗湖国际青年戏剧节“优秀编剧”等六项大奖。12月又应邀赴京参加“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暨优秀剧目展演”。2015年第一期《上戏新剧本》刊载话剧《悬崖上》剧本,向全国推荐。

2017年,丁敏又以现实题材“夷陵好人李大秀”为原型,创作出大型民族歌剧《梅香》,由夷陵区歌舞团排练演出,荣获“宜昌市第二届艺术节文化一等奖”和编剧奖等六项大奖,获湖北省和宜昌市委宣传部精品文艺剧目扶持奖。2018年10月代表宜昌市参加湖北省第三届艺术节,入选“全国原创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并展演。2017年分获省、市精品文艺创作扶持项目。2018年10月入选第二届湖北艺术节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作品展演。10月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2019年9月获宜昌市第七届“屈原文化创作奖”。

夷陵创文学门类齐全,成绩不菲,成为历史上本土文学发展最好的时期。朱钟韵九部小说、散文,杜鸿五部长篇、两部散文和中短篇小说集,林文楷长篇小说《龙脉》和散文《滔滔峡江又一年》,周士华长篇小说《碧血黄花》和中短篇小说集,易晓燕的三卷本儿童小说《仙子与灵娃》和四卷本历史小说《武矣定传奇》,朱白丹的《沧桑百湖》《走遍湖北》《走遍宜昌》三部长篇散文,杨眉长篇小说《云顶西塞》和长诗《三峡放歌》,王万明长诗《单恋的风》《美在人间》,黄荣久散文诗歌,王延志诗歌,元辰评论和散文,在全省同类作品中有一席之地,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夷陵区委、政府持续发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亿元,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新文化馆、新图书馆、新档案馆、新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三馆一中心”的宏大建筑,于2017年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将成为夷陵新的文化标志性建筑。

楼阁文化独树一帜

亭台楼阁是重要的地理标志,也是文化精神的高度浓缩,更是展示地方文化的最佳平台。翻阅夷陵历史,查遍史志资料,不见关于建楼的文字。国运昌盛,夷陵逢春,一栋栋文化大楼惊现夷陵。从2011年至2016年6年间,夷陵境内先后建起三栋文化楼,八处文化亭。

位于西陵峡口的夷陵楼,于2011年建成,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千古夷陵,平添新景。游客登楼四望,可俯黄柏,眺长江,千山万壑,高楼广厦,尽收眼底。更令人心仪的是,可穿越时空,去感受历史夷陵,文化夷陵,魅力夷陵多姿多彩的文化展示。观气势磅礡的四大石刻,赏李铎、欧阳中石、沙孟海、吴作人、林锴等5位当代书法大家题写的匾额。读“夷陵楼赋”和“夷陵史话长联”。夷陵楼为宜昌新添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更为夷陵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6年,又一栋巍峨高楼——“至喜楼”在“三山涌翠”的小溪塔森林公园落成。楼外高悬的匾额楹联,楼内刻制的“至喜楼赋”和“至喜楼记”,以及“峡口折梅”、“黄柏夜渡”、“田舍访农”、“翰林荐纸” 四大联屏,集中展示出大楼主题人物、公元1036年因“越职上书言事”,贬为夷陵县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在夷陵安民教化、革旧布新的丰功伟绩。游人至此,触景生情,感受“至前贤遗泽昭永世;喜古邑开平继千秋。”公园内配建8大风格各异的文化亭,分别以夷陵8位历史文化名人字号命名。游人在登山小憩中,可品味夷陵文化,学苑思齐,敬畏先贤。

建于官庄村的“金钟阁”大楼,原为佛教圣地“金钟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末民初,这里香火鼎盛,毁于1942年日寇军机轰炸,死伤百姓、僧人数百。中国军队在此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最多一次歼敌253人。为纪念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与官庄新村文化旅游配套,2016年在原址建起“金钟阁”大楼。楼高三层,除复原“金钟寺”相关佛教文化外,在顶层新置大铜钟一口,新增“金钟阁赋”及匾额楹联。长廊配挂“夷陵版画”展览,为官庄新村旅游添一新景。

博展文化悄然兴起

近8年来,各具特色的博展文化,在夷陵城乡悄然兴起。位于官庄新村的“柑桔博物馆,”真实记录了桔都夷陵柑桔产业发展历程,弘扬了屈原“橘颂”精神,谱写出“橘颂”文化新篇。设于夷陵楼内的“刘德芳陈列馆”,向观众展示出“中国民间故事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被专家誉为“活态的民间文化瑰宝”——刘德芳大悲大喜的传奇人生和多才多艺的民间艺术风彩。座落于龙泉古镇的“姜祚正艺术馆”,展示出“诗书两绝技,华夏一奇人”姜祚正先生的奇闻趣事。将一位作诗不用稿,写字不用笔,痴迷执着、国学知识造诣深厚的趣诗家、指书家推到观众面前。新近落成于小溪塔城区中心的“三线博物馆”,再现了上世纪70年代,国家将一大批三线重点工程布于夷陵及周边县市。“827”、“809”、“612”、“066”、“403”、“404”、“238”、“288”、“137”、“710”、“715”、“515”,这些熟悉的项目名称代号,唤起我们的时代记忆。弘扬了几代三线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更是对三线建设带给宜昌的交通变化,打下的工业基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永恒纪念。出资引进的“袁裕孝家庭博物馆”,从一个普通人家的生活变迁,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给百姓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鸦鹊岭“朱家楼子展馆”,传承了我国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治学治家的朱氏家庭文化。龙泉的“高郭收藏馆”,藏品千余件,让人眼花乱。乐天溪镇王家坪“陈义富奇石馆”,带动周边农民兴起一个奇石文化大产业,形成10里奇石文化长廊,成为“宜大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以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为代表的一批村史展览馆亮相农村。还有投资过千万,藏品逾万件,令省里文物专家惊叹的“官云长民俗文化收藏馆”正在抓紧筹建。

旅游文化唱兴夷陵

夷陵环山环峡、环江环坝、环城的区位优势,为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近几年来,呈现出区、乡、村三级“三管齐下”,大、中、小项目“三箭齐发”的发展态势。

四条主线布新局。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夷陵区将全区旅游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发展。依托核心品牌景区,着力打造四条精品旅游线,覆盖全区,形成新的发展格局:环“两坝一峡”、“三峡人家”精品旅游线;环“三峡茶谷”、“邓村茶旅小镇”精品旅游线;环小峰“三峡大瀑布”精品旅游线;环“百里荒”精品旅游线,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今年已上升为宜昌市级重大项目,将涵盖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6个乡镇、42个村,惠及沿途村民9.18万人。

乡镇旅游谱新曲。各乡镇重点扶持一批新的骨干旅游项目快速发展。鸦鹊岭的“知音半岛”、龙泉的“蓝色童梦小镇”为城乡儿童打造出两个高标准的游乐园。黄花的“三峡奇潭”成为“相约夷陵”的好去处。樟村坪的“云上西塞”森林康养,雾渡河的“中亚楠木林风景区”,成为城里人的避暑山庄。还有分乡的“黄柏河九福湾”、雾渡河的“云盘山”等一批大的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村级旅游唱新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在夷陵173个行政村中,已有三分之一的村建成“美丽乡村”。过去无人问泾的深山老林,如今利用山水搭台,唱起了旅游新戏,引得山外游客纷至沓来。山民们坐在家门口喜迎新客,笑看昔日的绿水青山,如今变成金山银山。

2019年,全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051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223.5亿元,同比增长14.2%。

繁荣昌盛的夷陵文化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助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欢乐。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连续14年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8年列全省一类县(市、区)第6位。

夷陵文化事业发展的历程,刻进了一届又一届在任领导的卓越功绩,记录了宣传文化部门的恪尽职守和夷陵文化人的默默奉献。彰显出夷陵人热爱文化、敬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文化的坚定自觉与自信。

神州大地开新宇,东方风来满园春。

    《夷陵评论》欢迎惠赐达到省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水平的文学作品,来稿附个人简介、个人照片,邮66371560@qq.com,文责自负。 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微主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有《迈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