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善者不辩,一个人越成熟,就越不屑于辩解

 爱智慧的石头 2021-12-14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与别人辩论。

有的人与人辩论,目的是为了赢,不管自己的道理是否正确,只要自己赢了,即使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而且明知道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也会以此来战胜别人。

而有的人则不同,他们辩论的目的,输赢是次要的。他们信奉一个理念:那就是理越辩越明。

通过与别人的交锋,他们可以发现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发现其他人理论的高明之处。赢了,固然可喜,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增益不大;输了反而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接受更正确的理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愉快的。


不过在有些时候,是不必争辩的,争辩,反而让自己 陷入纠缠不清的陷阱当中。

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在门口打扫卫生。这时候,有一个人走了过来,问道:“请问您是孔子吗”?子贡回答:“不是,我是孔子的弟子,子贡。您有什么问题要请教我的老师吗?”

来人回到:“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子贡说:“您可以问我,我可以回答您。”

“你说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四季。”

“不对,是三季。”


于是两人争论不休。这时候,孔子出来了。问明缘由,就笑着说:“一年只有三季呀。”

来人听了,开心地走了。

子贡不解,问孔子:”一年明明有四季,您为何说是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那人一身绿衣,分明为田间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亡,哪里经历过冬天啊。他是没有冬天的概念的。跟他争论,即使争论三天三夜,也是不会有结果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如同“三季人”一般,他们的认识有着局限,他们固执于自己的观念,甚至是蛮横不讲理的。与这样的人争论,即使是孔子在世,也是赢不了他的。真理,只能说服讲理的人,对于不讲理的,再正确的道理,也是无济于事的。

面对这样的人,与他们争辩,只会是让自己生一肚子气,而无济于事,甚至会激怒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我们徒然受到伤害。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道理,只能是用来与明理者理论,对蛮横不讲理者,退避三舍,选择沉默,是最明智的选择。


《道德经》中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有的解释是:善良的人不辩解,辩解的人不善良。

我认为,如果解释为:一个人,越是善于辩论,善于看透事物,就越是不执着于辩论,可能更好一点。

当一个人成熟了,是不屑于为自己辩解的。

郭德纲说:“冤枉你的人,比你都知道你有多冤枉。”

懂你的人,自然懂你,不必花大力气去辩解;不懂你的人,往往是不能懂,或者不想懂,再解释,只会让对方厌烦。

余生,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时间去证明,往往比我们的言语,更有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