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1593),又名徐文长,是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戏曲家。他自幼聪慧,文思敏捷,六岁开始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民间流传着许多他的传说。今天讲述的是少年徐文长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他的聪明才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想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办法,才能圆满解决问题。 文长取物 编绘 / 陈飞 1.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锻炼他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 , 你若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便送你一件礼物。” 3.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他就这样用绳子提着两桶水过了桥。 4. 伯父虽满心欢喜,却故意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完,他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竹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说:“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5. 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着竹竿走到一口井边,把竹竿向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6. 伯父更加喜欢聪明的小文长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了不起,你日后必成大器!” 7. 后来,徐文长成为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在诗文、戏曲、书画等领域都独树一帜。他的诗,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曲,受到戏曲家汤显祖的极力推崇;他的水墨画更是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
|